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冬天和春天
康志刚
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好朋友。
小孩子不胖也不瘦,一张圆脸白里透红,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
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
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
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
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但大多建在村北马路边上。
老何喜欢傍晚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到村西遛弯了。
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早晨看太阳从村里的树梢上慢慢升起。
黄昏也不错呀,看红彤彤的大太阳,越看越像小孩子的红脸蛋。
嘿,瞅着心里都舒坦!”老伴说:“教了一辈子书,还看什么都新鲜,倒像个小孩子了!”
每天早上,那小孩子总是礼貌地和老何打招呼,叫声爷爷好。
老何赶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脑袋,“好孩子,好好学习呀”。
孩子点点头,朝他扮个鬼脸,然后蹦蹦跳跳地朝村里走去,渐渐消失在那条沙土路的尽头,那里就是村子的西口。
老何觉得孩子是朝着那轮金色的朝阳走去的。
有时,老何往兜里揣一包五香花生米,硬塞给那孩子。
有时,又给他一把大枣一袋饼干。
再后来,那孩子下午放学就和老何在这玩,不急着回家。
老何给他在路边草丛里逮蚂蚱,捉蜻蜓。
到了夏天向秋天过渡的时候,路边上,田塍里,哪都绿蒙蒙的。
绿得饱满,绿得深沉。
蚂蚱是绿的,蜻蜓是绿的,就连草叶上的小虫子也是绿的。
看看太阳落山了,老何就催小孩子:“快回吧,要不,你妈妈要来找你啦。
”
有一天,孩子指着北面的高坡问老何:“爷爷,我爸爸说,那里叫蝎子沟,怪了,我一直就没见过蝎子呀?”
老何说:“嘿嘿,我不光见过,还捉过蝎子呢。
那时和你一般大。
”老何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的他和小伙伴们就在这高坎上捉蝎子。
每见到一个小孔,就用树枝捅开,一只蝎子就乖乖地爬出来,针状的尾巴高高地擎着,像随时要向人发起攻击。
他们不但不怕,还感到好玩。
那时候,站在这里往南看,是绿油油的稻田和亮晶晶的小河。
稻谷扬花时,香气伴着清爽的水腥味徐徐吹来,吹进他的鼻孔,也吹醉了他的心。
还有此起彼伏的蛙鸣。
一眨眼,五十多年过去了。
老喽,老喽。
而且,他觉得这块土地也老了。
一切都改变了,就连这蝎子沟,也光剩下个名字。
老何无奈地感叹着,又摇摇头,忽地又想,也许对小孩子来说,这里的一切,甚至连天地,都是新的吧。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新的。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能见到小孙子果果了。
可没过几天就回来了,城里就是不那么自在。
老何照旧村西遛弯。
那个小孩子又朝他走来。
“爷爷……”
“哈,放学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待孩子走近了,老何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块,有奶糖,也有巧克力,是他回来时从儿子家的糖盒里拿的。
算是见面礼吧。
孩子张开小手接过去,剥开一个含到嘴里,剩下的全塞进口袋。
如今的小孩子平时吃的是“旺旺雪饼”“沙琪玛”,还有炸薯条,烤馒头片等零食,很少买糖块吃了,但这孩子还是做出喜欢的样子。
吸溜吸溜地吃着糖,小孩子问老何:“爷爷,城里好不好呀?”老何点点头,说:“好,城里非常好!”小孩子一笑,说:“我就知道城里好,有高楼,有好多汽车,好多人。
爷爷,我爸妈要送我去城里上学呢!爷爷,你什么时候再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脱口而出,另一双黑亮的眼睛又开始在他脑海里晃动,像从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
“爷爷,我问你,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个问题。
老何没有正面回答,一双大手,将孩子的脑袋几乎整个盖住了,抚摸着说:“爷爷先给你打个比方吧。
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
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秋天就像你爸爸妈妈一一”
孩子觉得有趣,咧开嘴呵呵地笑起来,又问:“爷爷,你还没说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
就像我!”
孩子晃着脑袋笑,大声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爷爷,老爷爷就是冬天。
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画个大圆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们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爷爷?”:为了这个发现,孩子高兴地拍起小巴掌,背上鼓囊囊的书包也跟着晃动。
(有删改)1.小说以“冬天和春天”为题,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
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
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
地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
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
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
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
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
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
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
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
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
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
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
回头一看,却是女儿。
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
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
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
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
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
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
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
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
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
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
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
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儿拜上
1988年1月5日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2.标题“回家过年”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如夏花
张忆安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邹。
”会议室里,垂老的魏子初沉浸在回忆中,香烟快烧到手了都没注意到。
对面的美国老兵接上话茬:“这位邹先生,我见到他是在6月10日夜
晚。
当时我正率领一个班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在距离营地两公里左右的山丘上,发现了他的侦查小组……”
邹远亭缩身在小山丘的石缝中间,借着蒙了厚厚红布的手电发出的一点暗淡红光,全神贯注的计算着。
美国人的防御圈并不难找,在漆黑一团的朝鲜半岛山地中,很容易发现被美国军营灯光照亮的夜空。
真正要紧的是测距、测高和计算一定要准确。
邹远亭把目标中心放在了美军营地里的油料、弹药堆放场上。
打中这里,美军自己的汽油、炮弹就会变成志愿军火力的一部分。
一定要准确、准确、再准确!要打到美国人疼,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
他在国民党部队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被日寇刺刀挑死的孩子。
国家弱小,就要受人欺凌,没有谁是安全的。
那时候的他对中国已经彻底失望了,只想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就离开。
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美国人在烟台开车撞死了一个黄包车夫,共产党控制的烟台政府把肇事者抓了起来,判他有期徒刑,让他支付数额很高的赔偿,还让肇事者和美国驻青岛领事一起,给死者披麻戴孝送葬。
这样的政权,才能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吧。
当时他就这么想。
因此在战场上,他抓住一个机会逃到了解放军这边。
现在看来,这支部队没有让他失望。
这样想着,邹远亭手下毫不停顿,几个最后的数字眼看就要算出来了。
“敌人!”身边为他放哨的话务员小周低喝了一声。
邹远亭头也不抬,仿佛没听见一样,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算完最后一个算式。
“什么情况?”一边把最后结果记录在纸上,邹远亭问道。
“好像是敌人的巡逻队,很可能已经发现咱们了,正在展开。
”小周把冲锋枪口指向漆黑的夜色,神情警惕的答道,“怎么办?老邹,你快拿个主意。
”
撤退吗?邹远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趁着美军还没有合围逃出去。
不,不能那么做!他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夜色深沉,现在轻装突围的话,那就必须扔下沉重的测距装备和步话机。
敌人发现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炮兵侦查小组,这次反击就泡汤了。
邹远亭看向小周,在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恐惧,只有焦急。
“把步话机给我,顶住两分钟。
”邹远亭道。
他没有多说任何话,用不着说什么豪言壮语。
波波沙冲锋枪清脆射击声在身边想起,小周打出一个又一个长点射。
这样的射击方式保证不了精度,但没关系,只要能把敌人压住一小会儿就行了。
“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
美军坐标……”邹远亭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对着步话机的受话器大声喊道。
手榴弹爆炸声响起,冲锋枪的射击稀疏下去。
小周可能快没
有子弹了。
但没关系,消息已经发出了,或者,现在可以试试突围?
“轰!”猛烈的爆炸近在咫尺,邹远亭被震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好像经历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他再次清醒过来。
枪声已经停下了,有人在不远处喊着什么。
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
又过了一小会儿,等耳鸣不那么厉害了,他听清了,那是有人在用蹩脚的中文劝降。
从石缝里看出去,能看到小周的遗体。
他头上中了一块弹片,但伤口没有流出太多的血。
身上还中了好几处枪伤,在牺牲前全身的血已经流干了。
邹远亭看着小周,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
他掏出手枪,拉开枪机,向茫茫夜色中隐约活动的黑影射击。
战斗很短暂,枪里的八发子弹还没有打完,邹远亭就被对方命中了好几次。
有一枪更是直接把勃朗宁从邹远亭手中打飞了出去。
不太疼,起码没有想象中那么疼。
只是全身的力气好像被抽走了,呼吸都开始觉得费力,应该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吧。
邹远亭忽然担心起来,万一战友们没有收到自己的情报呢?自己牺牲了事小,反击失利的话,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
就在这时,夜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凄厉的轰鸣,好像巨龙发出的愤怒咆哮。
邹远亭用尽最后的力气,抬头看去。
一道道火光划破了漆黑的夜色,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营地。
火焰迸发出来,连成一片火海,那是铁在燃烧。
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几个围拢过来的美军士兵也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不知过了多久,炮击终于停顿下来。
一个美军军官如梦方醒一样走向邹远亭,弯下腰查看他的情况。
邹远亭没有注意这个美军军官。
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
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他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
会议室里,寂静压住了所有声音。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良久,美国老人似乎从记忆中醒来,看了看对面的魏子初,说道:“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
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
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
所以,我来了。
”
(节选自张忆安《美如夏花(下)》,有删改) 3.小说标题“美如夏花”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①冬天与春天,周而复始,代表了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②冬天与春天喻指乡村的衰败的现实和对乡村未来寄予希望;③冬天与春天喻指老人与小孩,反映生命变化的人生;④启示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以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
2.①内容上:“回家过年”是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结构上:”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主题上:“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3.①志愿军打击美军炮火壮丽如夏花;
②邹远亭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如夏花盛开;
③志愿军战士奉献牺牲的优秀品格美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