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 第6单元 第2讲 DNA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DNA 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
考点一|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 分子的组成
(1)元素组成:C 、H 、O 、N 、P
(2)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A 、T 、C 、G
磷酸
2.DNA 分子结构
(1)双螺旋模型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DNA 的双螺旋结构内容 ①DNA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这些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主链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遵循以下原则:A===T(两个氢键)、GC(三个氢键)。

3.DNA 分子结构特点
(1)多样性,具n 个碱基对的DNA 具有4n 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2)特异性,如每个DNA 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稳定性,如两条主链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对构成方式不变等。

1.判断DNA 分子结构的说法的正误。

(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发现DNA 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提示】 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则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

(3)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对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4)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提示】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5)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
(6)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7)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差。

(×)
【提示】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相连,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相连,因此含有G、C碱基对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

(8)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提示】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同,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

2.据图回答:
(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

图示的[③]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就是其中一种。

(2)DNA分子中的[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氢键连接,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规则的⑤双螺旋结构。

图示的④为脱氧核苷酸链。

(4)配对的碱基,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C—G 比例越大,DNA结构越稳定。

若图示中DNA左链中的G发生突变,则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引起该生物的性状改变。

1.理解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
(1)磷酸基团:每个DNA 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分别位于DNA 分子的两端。

(2)氢键 ①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使其断裂,也可加热使其断裂。

②A 与T 之间靠两个氢键连接,G 与C 之间靠三个氢键连接。

(3)磷酸二酯键:两个脱氧核苷酸相连的化学键。

可用限制酶切断,可用DNA 连接酶或DNA 聚合酶连接。

(4)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

(5)碱基:共有4种,分别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6)碱基对:A 与T 、G 与C 分别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双链DNA 分子中碱基的计算规律
(1)原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2)计算规律
①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A +G =T +C 。

②在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

设在双链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上,A 1+T 1=n%,则

⎬⎫A 1=T 2A 2=T 1⇒A 1+T 1=A 2+T 2=n%,所以A +T =A 1+A 2+T 1+T 2=n%+n%2=n%。

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③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1+G1
T1+C1
=m,
则:A1+G1
T1+C1

T2+C2
A2+C2
=m,互补链上
A2+G2
T2+C2

1
m。

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


巧记DNA分子结构
视角1 DNA分子结构
1.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碱基被相邻的两个核糖连在一起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
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
D[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在一起,两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氢键连在一起;DNA链末端的磷酸基团上连着一个五碳糖;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 2.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DNA 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D .DNA 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D [由图示可知,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胞嘧啶,②和①相间排列构成了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④中的①应属于上面那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⑨的形成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需DNA 聚合酶,DNA 聚合酶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脱氧核苷酸链。

]
把握DNA 结构的3个常考点
视角2 DNA 分子中碱基含量(或比例)的分析与计算
3.某双链DNA 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 ∶T ∶G ∶C =1∶2∶3∶4,则该DNA 分子( )
A .四种含氮碱基A ∶T ∶G ∶C =4∶4∶7∶7
B .若该DNA 中A 为p 个,占全部碱基的n m (m >2n ),则G 的个数为pm 2n -p
C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
B [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G ∶
C =1∶2∶3∶4,另一条链上A ∶
T∶G∶C=2∶1∶4∶3,整个DNA分子中A∶T∶G∶C=3∶3∶7∶7;若该
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
m,则碱基总数为
pm
n个,则G=
碱基总数-2p
2=
pm
n-2p 2=pm
2n-p;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30个A—T碱基对,70个G—C
碱基对,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100种;一个DNA分子由两条DNA链组成,含2个游离的磷酸。

]
4.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

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17.1% B.31.3%,18.7%
C.18.7%,31.3% D.17.1%,32.9%
B[配对的碱基之和在一条链中与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相同的,因此,一条链中A、T、C、G的比例分别为31.3%、32.9%、17.1%和18.7%,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它的互补链中T、C的比例分别为31.3%、18.7%。

]
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解题步骤
解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试题时要分三步进行:
(1)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2)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考点二| DNA复制和基因的本质
1.DNA复制
(1)概念、时间和场所
(2)过程
(3)特点
①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②方式:半保留复制。

(4)结果: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意义: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判断有关DNA复制的说法的正误。

(1)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两条链均是新合成的。

(×)
【提示】DNA复制时新合成的DNA分子是由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缠绕成双螺旋结构。

(2)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 的复制而DNA 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
(3)有丝分裂间期DNA 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
(4)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 的复制。

(×)
【提示】 DNA 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5)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提示】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6)DNA 复制时,严格遵循A —U 、C —G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提示】 DNA 有A 、T 、C 、G 四种碱基,复制时严格遵循A —T 、C —G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据图回答:
(1)由图示得知,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具有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2)图示中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前者使氢键打开,DNA 双链发生解旋;后者催化脱氧核苷酸合成脱氧核苷酸链。

(3)图示过程在蛙的红细胞中也能发生,原因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可进行DNA 复制。

1.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和外界影响条件
(1)生物体内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
⎩⎨⎧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场所)、叶绿体、线粒体
原核生物:拟核、细胞质(如质粒中DNA 的复制)
DNA 病毒:宿主细胞内
(2)影响DNA 复制的外界条件
2.“图解法”分析DNA 复制相关计算
(1)将含有15N 的DNA 分子放在含有14N 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n 次则
子代DNA 共2n 个⎩⎨⎧ 含15N 的DNA 分子:2个只含15N 的DNA 分子:0个含14N 的DNA 分子:2n 个只含14N 的DNA 分子:(2n -2)个
脱氧核苷酸链共2n +1条⎩⎨⎧
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含14N 的脱氧核苷酸链:(2n +1-2)条 (2)DNA 复制中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 个,经过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 ·(2n -1)。

②第n 次复制所需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 ·2n -1。

1.巧记DNA 复制的“一、二、三、四”
2.基因、DNA 、染色体的关系
1.针对遗传物质为DNA的生物而言,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就RNA病毒而言,其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2.并非所有DNA片段都是基因,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
碱基序列将不同的基因分割开的。

1.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DNA复制不仅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D.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
D[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DNA复制
不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而是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做原料。

]
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A[从图中能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并不是同时开始,所以A错误。


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

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

]
视角2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 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A[DNA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又因所用培养基含14N,所以后代含14N的DNA分子占100%,A错误;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32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母链(含15N),位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故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B、D正确;DNA分子中不相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C与A不配对,故该DNA中A有200×1/2-60=40个,而该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相当于新合成15个DNA分子,故需要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5×40=600(个),C正确。

]
4.(2017·洛阳模拟)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

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 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C[由题干分析知,DNA分子中有500个碱基对,G=C=300,则A=T =200,由于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3 200个,则有2n-1×200=3 200,解得n=5,所以该DNA分子共复制了5次。

]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的三审试题
DNA分子复制是典型的半保留复制,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先三审试题
一审DNA分子碱基数:看准是碱基数还是碱基对数;
二审结果要求:看准是“含”还是“只含”,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三审复制代数:看准是“复制n代”还是“第n代复制”。

视角3 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
5.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_____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
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代培养后,只能是标记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所以要想对所有的DNA分子全部标记,要进行多代培养;在探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重带”为两个单链均被15N 标记,“轻带”为两个单链均被14N标记,“中带”为一个单链被14N标记,另一个单链被15N标记。

【答案】(1)多15NH4Cl(2)312半保留复制(3)①B半保留②不能③没有变化轻④15N
视角4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6.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条 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D[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是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条和0条,如果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中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大于0小于20条。

]
7.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其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数占()
A.1/16 B.1/8
C.1/4 D.1/2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发生联会和分离现象,因此要体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中DNA的变化,至少要画出一对同源染色体。

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即果蝇4对同源染色体中有3对未标记(画图时可略去),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则
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时,染色体和DNA的标记情况可用下图进行解析。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标记示意图结合上图分析,观察产生的4个精细胞,答案选D。

]
DNA分子复制和细胞分裂图示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
;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另外2个细胞是。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2016·全国甲卷)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 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C[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DNA分子需要先经过解旋,即DNA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DNA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DNA的复制会发生障
碍,A项正确。

DNA分子转录产生RNA的过程中,DNA分子也需要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先将双链解开,再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加入该物质后DNA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的RNA转录会发生障碍,B项正确。

因DN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该物质阻断的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分裂过程中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加入该物质会阻碍这两个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项正确。

]
2.(2016·上海高考)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 B.78
C.82 D.88
C[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0个脱氧核苷酸间需9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6对A—T和4对G—C间各需12个订书钉,故构建该DNA片段共需订书钉数量为29+29+12+12=82。

]
3.(2014·山东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C[双链DNA分子中,(A+C)/(T+G)一定等于1,A曲线应为水平,A项错误;当一条链中存在(A1+C1)/(T1+G1)=1时,其互补链中存在(A2+C2)/(T2+
G2):(T1+G1)/(A1+C1)=1,B项错误;在DNA分子中,存在(A1+T1)/(G1+C1)=(A2+T2)/(G2+C2)=(A+T)/(G+C),C项正确、D项错误。

]
4.(2014·上海高考)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D[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后不存在亲代的DNA分子(双链均为白色),排除A、B项;第二次复制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每个DNA 分子各有1条链是第二次复制形成的(黑色),排除C项;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
5.(2016·全国乙卷)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 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 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酶能将ATP水解成ADP和磷酸基团(即
Pγ),同时将Pγ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

因此需用32P标记到ATP的γ位上。

(2)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将dATP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水解后产物为dA—Pα(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合成DNA的原料。

因此需用32P标记到dATP 的α位上。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答案】(1)γ(2)α(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1.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

2.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其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3.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排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5.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6.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7.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8.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