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制程品质缺陷样本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对策: 1. 重新评估模具有有效性 2. 对刀口进行处理修复 3. 将压力调至合适之工作压力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冲切 不完全冲切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H0202502 □CR ■MA □MI
3.重新验收模具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判定标准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模具刀口间缝隙偏大 缺陷样本:
缺陷图示:
冲切
样本料号
T0102142C-1
毛边
缺陷等级
□CR □MA ▓MI
导体毛边不可有;非导体毛边长须小于 0.3mm 宽小于 0.2mm,可接收
原因分析: 1. 模具刀口合模间隙偏大 2. 刀口太钝 3. 压力偏小
检验流程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检验注意事项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冲切外形时,作业者套错了孔,导致裁偏裁到了铜皮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检验注意事项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模具冲针太短且当时冲床压力大小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模具冲针太短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冲切 塞孔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H0201119D-3 □CR ■MA □MI
判定标准
不允许
工序功用
通过模具将整张多数排版之单个小零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检验流程
缺陷名称
阶梯状
缺陷等级
□CR □MA ▓MI
判定标准
阶梯状(落差)小于 5mil 可接收,否则 NG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冲外形时由于模具两个进料方向都可以作业,作业者进料方向错误所致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进料方向错误
2. 引线模具与外形模具边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作业者按工程标示进料方向进料(建议工程对产品防呆) 2. 重新验收模具及首件确认
1. 刀口太钝不完全冲切,人为撕拔
2. 人为拿板方式不当,强行拉扯
S0101043J ▓CR □MA □MI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对模具刀口进行锋利处理 2. 注意拿放板方式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判定标准 工序功用 检验流程 检验注意事项
4.冲孔时严格管控冲孔品质(如冲孔偏移冲外形时必偏)
样本工序
冲切
样本料号
B0402038B-1
缺陷名称
开口尺寸不符
缺陷等级
□CR ▓MA □MI
判定标准
开口尺寸需在客户双边或单边规格范围内,否则 NG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冲切完后发现偏移,并非冲切冲偏或套孔偏所致,而是白光区偏移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冲切作业员套孔错误(套错孔、套少孔、没套孔)
1. 作业者套错了定位孔,导致裁到了铜
2. 定位孔偏移
3. 产品涨缩系数太大
4. 模具制作尺寸与产品外形尺寸不稳合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按工程进料方向及定位方式作业(建议工程对产品防呆)
2. 重新校验定位针
3. 重新测试产品涨缩系数,重抓比例
4.重新验收模具及首件确认
样本工序
冲切
样本料号
T0102125B
检验注意事项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落料孔残胶附着,不易落料再者作业者通孔频率太少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落料孔设计不当,建议椎形(上小下大)
2.通孔频率不足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重新评估模具制作方案
2.多提醒教导作业者通孔
2. 模具落料孔被堵,不易落料
3. 冲床压力太小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重新配置合格的冲针 2. 按规定频率对落料口人为通孔
3.将冲床压力调至合适工作压力
样本工序
冲切
样本料号
缺陷名称
损坏(DAM)
缺陷等级
判定标准
不允许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模具刀口损坏严重,产品冲不断,作业者人为强行撕拔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冲外形时,模具刀口不锋利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模具刀口合模间隙偏大
2.刀口太钝
3.压力偏小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重新评估模具有有效性 2. 对刀口进行处理修复 3.将压力调至合适之工作压力
改善对策: 1.校正压力表,重新计算总压力 2.二者均应在干箱或烤箱被彻底逐出其挥发份 3.校正温度使减少牛皮纸使温度快速上升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判定标准
冲切
样本料号
ZIF 偏
缺陷等级
3. 选取厚度合适的辅材;
4.选取合适的叠板方式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层压 异物(FM)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H0101001C-2 □CR □MA ■MI
判定标准
丝状异物不可横跨 2 根导体,块状异物不可形成凸起(板厚),镀层异物判为 NG
样本工序
冲切
样本料号
缺陷名称
文字线至外边尺寸 NG
缺陷等级
判定标准
需在客户双边或单边规格范围内,否则 NG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冲外形时冲偏移或直接用刀片划开导致文字线距外形边缘尺寸不过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冲切冲偏移
2. 印刷文字线印偏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3. 正确套孔作业 4. 管控印刷品质问题
需在客户双边或单边规格范围内,否则 NG
J0701004B-2 □CR ■MA □MI
工序功用
通过模具将整张多数排版之单个小零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检验流程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检验注意事项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3. 将 STIF 面 PE 改为较薄 PE 填充;
4.选择合适的叠板方式作业(如双面叠板方式)。
样本工序
层压
样本料号
S0102053A
缺陷名称
补强脱层(DLM)
缺陷等级
□CR ▓MA □MI
判定标准
补强或 CVL 开口边缘脱层不允许,线距上脱层长度小于 2mm,数量小于 3 处(压合后的 制品必须做漂锡测试,不可产生气泡、脱层扩散等)
2. 白光区本身贴合偏移
3.模具刀口本身倾斜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按工程进料方向及套孔方式作业 2. 严格管控白光区贴偏及层压叠板时拿偏现象 3. 重新验收模具及首件确认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原因分析: 1. 模具作业台面有异物附着,作业者没及时清洁 2. 产品表面有异物附着 3. 模具台面不平整(抛光不平整)
改善对策: 1. 作业者按清洁频率对模具面进行清洁 2. 冲切之前对产品表面清洁检验
在白光区清洁时,CVL 边料没清洁干净,被贴合进去了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CVL 边料清洁不净,附着于板面
2. CVL 废料附着于 CVL 胶系层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确保 CVL 全部清洁
2.贴合时确保每张板子清洁,撕离型纸时避免在作业台面撕,以免异物掉
落于板面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判定标准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正常压合,双面叠板 缺陷样本:
缺陷图示:
层压
样本料号
V0102247B
CVL 脱层
缺陷等级
□CR ▓MA □MI
补强或 CVL 开口边缘脱层不允许,线距上脱层长度小于 2mm,数量小于 3 处(压合后的
制品必须做漂锡测试,不可产生气泡、脱层扩散等)
原因分析: 1.高压之压力不足未能挤胶及赶走空气 2.胶片或内层板中之水分或挥发份太多 3.温度不够热量不足致使流胶未达应有标准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压合压力偏大;
2.TCC 面压合时与钢板硬碰硬,缺少填充物;
3.STIF 面辅材 PE 太厚,填充效果强加之压力偏大挤压;
4.叠板方式选择错误。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将压力调至标准作业压力范围;
T/BCC 错位处 TPX 严重
2. 将 TCC 面增加填充物如 PE;
BCC 弯折开口边缘及基材铜材 咬蚀边缘落差将正面顶起
判定标准
不完全冲切须小于 3mil(目视不可见),否则 NG
工序功用
通过模具将整张多数排版之单个小零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检验流程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检验注意事项
模具编号、是否有流程单、是否有模板、首件检验、巡线检验、作业者自检、按频率清洁
S0101032I □CR □MA ■MI
本样本录包括工序介绍、检验流程、注意事项、缺陷原因、改善措施属 PQC 人员教育训练用。
审核
做成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判定标准
冲切 裁切到铜(DM)
不允许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T0102131C □CR ■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工序功用
利用高温高压将半固化胶片固化,使其欲压物(STIF、CVL 等)完全与基板粘合。
检验流程
了解流程单上作业及检验事项→确认叠板方式→确认压合参数→确认拆板方式→5 点检验 →结果确认(待处理、签字记录续流)
检验注意事项
叠板方式、压合参数、拆板方式、是否有流程单、上中下检验/开口、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签字记录续流)
检验注意事项
叠板方式、压合参数、拆板方式、是否有流程单、上中下检验/开口、
夏亮作品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由之前的 SUS+2 牛皮纸+0.2mmPE+PP+FPC(STIF 朝上)+PP+0.12mmPE+牛皮纸+SUS 改为 SUS+2
牛皮纸+0.2mmPE+PP+FPC(STIF 朝上)+PP+SUS 故压合出来如此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作业者套孔定位时没有完全套到底再者板材的涨缩系数与模具比例不成正比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板材涨缩系数与模具设计比例不一致
2. 作业员套孔定位没有完全套到底
3. 模具设计本身问题
4.冲定位孔偏移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重新测试涨缩比例
2. 作业套孔严格要求落实套到底冲切
3. 重新开模(首件检验时注意)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当时压合时改变了叠板方式,改为单面叠板(TCC 面没有 PE,只有 PP+SUS)
缺陷样本:
原因分析:
1. 压力偏小;
2. 温度太低导致胶片没有完全固化;
3.辅材 PE 太薄填充能力太小;
4.叠板方式选用不当。
缺陷图示:
改善对策: 1. 将压力调至标准作业压力范围;
2. 将温度调至标准作业温度;
冲切 孔内残胶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H0202120D-3 □CR □MA ■MI
判定标准
不影响客户孔径大小,否则 NG
工序功用
通过模具将整张多数排版之单个小零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检验流程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样)→相关记录→按频率巡线检验→相关记录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样本工序 缺陷名称
层压 压痕(TPX)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T0102142 □CR □MA ■MI
判定标准
FPC 反面不可形成明显的泛白或凸起,镀层目视可见判为 NG
工序功用
利用高温高压将半固化胶片固化,使其欲压物(STIF、CVL 等)完全与基板粘合。
检验流程
确认叠板方式→确认压合参数→确认拆板方式→看流程单→5 点检验→结果确认(待处理、
缺陷产生现状描述: 缺陷样本:
缺陷图示:
工序不良样本解析
NO:
冲切 压痕(TPX)
样本料号 缺陷等级
V0102205B □CR □MA ■MI
镀层面不允许压痕;CVL 区反面不可出现明显泛白或凹凸
通过模具将整张多数排版之单个小零件冲压成客户所需的单一零件
确认模具编号→有无流程单或模版→了解流程单上的作业及检验事项→首件确认(OK 品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