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校际联考试题试题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4.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6.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7.“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

”这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8.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
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9.“(冷战)对抗是大国之间的敌对,也是敌对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以及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对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美中敌视对立
B.中苏关系恶化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11.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

犁地耙地
耱地播种
这反映了当时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12. 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1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4.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5.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16.表2反映了
表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体现社会从专制到民主
D.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
18.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19.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
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20.下表为“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农业增长相对缓慢,工农业比例失调
C.浮夸风气严重,产量数据严重失实
D.学习苏联模式,存在与其相似弊端
21.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B.实现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它们主要“特”在
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
23.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24.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25.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
第Ⅱ卷(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
分,共50分。


26.(14分)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

(4分)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4分)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6分)
27.(18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

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

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

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

……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

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

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6分)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1)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2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相同的影响是什么?(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A 2.D 3.D 4.A 5.A 6.B 7.A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B 15.A 16.B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B 24.B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6
分,共50分。


26.(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或封建统治)。

(2分)
(2)“控制被统治者”: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拥有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分)“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

(2分)
(3)表现: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4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若答“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制约”也可得分)27.(1)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获取了巨额财富;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通过与荷兰、法国的殖民战争,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和掠夺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

(6分)(2)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

(2分)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2分)(3)因素:客观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

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

(4分)评价: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分)
28.(1)原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长期稳定;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经济实力强大。

(6分)
(2)内容:各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2分)影响: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分)
(3)原因:前者:欧洲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后者: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4分)影响: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