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闸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小莲花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牡丹江下游,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境内,是衔接上游已发电运行的莲花电站和下游在建的龙虎山(原二道沟)电站的梯级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并兼顾下游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枢纽工程。
小莲花水电站主要由河床电站、泄洪闸、土石坝等建筑物组成,工程为三等中型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总库容1784万m3,电站总装机容量40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工程。
枢纽主要由电站和泄洪闸组成,建筑物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土石坝、电站厂房、泄洪闸坝、左岸土石坝等。
河床式厂房布置在右岸一级阶地上,是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主要由主厂房、安装场、副厂房、户外升压站等部分组成。
厂房内安装4台和1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厂房左侧布置17孔15×7.0m(宽×高)泄水闸,占用整个江床及部分左岸一级阶地,溢流堰采用平底闸,堰顶高程,坝顶高程,最坝体高。
坝轴线全长,坝顶公路桥贯通泄洪闸、厂房和两岸上坝公路连接坝段,坝轴线上游两岸均设计有防洪堤,以保护当地居民、县级公路和农田,坝区防洪堤按20年一遇设计,设计顶高程为,宽。
坝址位于莲花乡下游3km附近,距林口县城约80km,距上游莲花电站约,距下游龙虎山电站约22km。
坝址右岸有县道X079从坝头通过,左岸有村级公路通过,坝址上游约5km有莲花大桥连接两岸交通,坝址下游约23km处有牡丹江大桥(S309省道)连接两岸交通。
林口距省城哈尔滨370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离鸡西市85公里,境内有牡佳、牡鸡两条铁路穿过。
因此,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坝区两岸地形开阔,两岸Ⅰ级阶地发育,地势平坦,阶面高程159~163m,有足够的场地供施工布置。
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案。
导流建筑物为5级。
导流建筑物洪水准为5年一遇。
莲花水库5年一遇下泄流量为3600 m3/s,加莲花坝址~小莲花坝址区间大汛5年重现期洪水(Q=114 m3/s),导流流量为3714m3/s。
电站厂房采用河床式电站厂房型式,布置在河床右岸,副厂房紧邻主厂房下游侧,两者呈平行布置,GIS开关站采用户外式,位于副厂房中控室下游侧尾水平台岸边。
厂房采用右侧进厂方式,进厂公路在厂区右侧接右岸上坝公路,经右岸上坝公路与县级公路相接。
主厂房进厂大门与进厂公路相连接,在进厂大门外设置回车坪,可供消防车回车用,整个地坪高程为。
坝顶公路设在厂房上游侧,通过坝顶公路可到达泄水闸以及左岸副坝,坝顶高程为。
主厂房布置顺水流方向由进水渠、拦污栅、进口检修闸门、上游防洪墙、主厂房、下游防洪墙、出口检修闸门及尾水渠等部分组成,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程以下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上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机间共分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廊道层,管道电缆层和运行层。
河床电站主厂房中心纵轴线平行于坝轴线布置。
从电站进水口上游前沿至尾水墩下游末端顺水流方向全长。
主厂房装有4大1小5台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大机组单机容量为,水轮机型号GZ-WP-600,小机组单机容量为 MW,水轮机型号GZ-WP-275。
采用两机和三机一缝布置,自右向左机组间距分别为、、、。
主安装场位于机组段右侧,紧靠江床右岸,长,主安装场地面高程为。
主厂房总长度,宽,从建基面起算的最大高度为,其中操作层以上厂房高度为。
副厂房长度,跨度,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有中央控制室、发电机低压开关室、低压配电装置室、厂用变、电缆室、蓄电池室等。
尾水防洪墙顶部布置有一台2×400kN双向尾水门机,跨度,平台顶面高程为,尾水门机负责电站尾水事故闸门的启闭。
机组安装高程分别为(大机)和(小机),操作层高程为。
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分别为(大机)和(小机),进水口型式为喇叭口型,每个进口段用一个中墩隔为两个进水口,每孔宽。
经计算进水口最小淹没深度为,经布置,水库死水位距流道进口顶板高度为,满足有压式进水口最小淹没深度的要求。
坝顶布置一台2×400kN双向门机,负责电站进水口检修闸门、拦污栅的启闭。
电站机组下部设有交通廊道,渗漏和检修集水井设在4#~5#机组间下部。
电站进水渠顺坡坡比1:,自上游平台与进水流道首部底板高程相连接,坡长。
为了避免砂卵石进入电站流道对电站运行产生影响,设计将厂房上游江床疏挖至157m高程,在进水渠渠首布置拦砂坎,坎顶高程,高出疏挖后的江床。
尾水管出口底板高程分别为(大机)和(小机),出口连接尾水渠,尾水渠顺江向平直布置,在主厂房左端下游设导墙将电站尾水与泄水闸泄水区分开,另外,由于环境保护要求,需要设置鱼道,为节约工程造价,且能满足工程运行要求,将鱼道与导墙结合布置。
为防止尾水淘刷,设置钢筋混凝土尾水渠,尾水渠以1:4反坡接置高程,然后再采用格宾护面以1:10反坡接至下游疏挖后的地面高程。
为防止地面冲刷和排除地面雨水或积水,做好厂区地面的排水设施,并做好与相临部位排水设施的衔接。
电站坝段右侧主体建筑物以外的上下游江道岸坡需要保护,其中上游结合防洪堤进行防洪,下游结合冲刷情况确定。
考虑地基形变、抗冲刷及投资等要求,护岸型式采用格宾护坡。
泄水闸布置于电站厂房左侧,占用了整个江床及部分左岸一级阶地。
根据坝址江床地形特征,江床中间13孔泄水闸,位于主江槽中,地面平均高程约,另4孔在一级阶地上,地面高程约,为与一期左岸江床扩挖相结合,且能满足20年一遇洪水泄流要求,将该段范围内上下游江床进行疏挖,其中上游江床疏挖至,下游江床疏挖至。
根据地形条件、泄流能力的要求及水库运行方式,选定泄水闸堰顶高程为,孔口总净宽为,共17孔,闸室全长。
泄水闸采用平底闸型式,堰体建基面高程介于~之间,闸顶高程为,最坝体高,顺水流方向长。
泄水闸闸室布置采用两孔一联型式,单孔净宽,中墩厚,缝墩厚,底板厚度~;考虑节约工程造价,并能与下游消能防冲设施顺畅衔接,将泄水闸后部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采用1:4斜坡过渡至消力池底;闸孔和闸墩自右至左编号,闸墩编号依次为1#(右边墩)、18#(17#闸孔左边墩),1#闸墩紧靠厂房5#机左边墙,泄水闸自右向左编号共分为9个坝段,其中9#坝段长, 1#、4#坝段长均为,其余6个坝段长均为,为利用闸墩作为纵向围堰一部分,保持护坦段靠左侧9#闸墩与下游导墙厚度相同即,另外,为进一步利用二期纵向围堰,将闸室上下游的二期纵向围堰作为永久建筑物予以保留,该纵向围堰采用半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墙。
堰顶设15m×(宽×高)的钢质平板门挡水,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启闭机置于坝顶启闭房内;挡水闸门上游设检修门槽,门槛高程,17孔共用一台2×250kN单向门机配合自动抓梁启闭,门机轨道梁间距为。
考虑必要的检修要求,闸顶下游侧布置净宽公路桥,其两侧设防撞护栏,以贯通泄水闸、厂房、鱼道和两岸连接坝段。
闸室上游连接段分别设置了1m深抛石防冲槽和厚格宾铺盖,其顺水流方向长分别为6m 和 30m,为增强抗冲效果,在铺盖基础设置厚砂砾石垫层和400g/cm2土工膜一道。
根据运用条件,闸室下游连接段左侧9孔设消力池,右侧8孔为护坦段,池底高程151.0m,池深1.5m,池长,厚,护坦顶高程,厚1m,长度同消力池,在消力池及护坦段均设置了D100排水孔,间排距为3m,梅花形布置,下部铺设厚反滤,消力池及护坦段后接50m长海漫,海漫由10m长混凝土护坦和40m长格宾网箱组成,在格宾海漫基础设置厚砂砾石垫层和400g/cm2土工布一道。
其后再接深、6m长的抛石防冲槽,格宾海漫顶高程152.50m,厚0.5m。
泄水闸左侧与上下游连接段、左岸上坝公路之间的连接,选用翼墙式连接。
即在闸坝左
侧上下游侧设置扶壁式挡土墙,上游挡土墙顶高程设为,分两段阶梯式布置,下游挡土墙介于闸室边墩与下游护坡之间,呈“L”型布置,顶高程采用原地面高程,即。
上游墙后回填粘土至高程,并与粘土心墙衔接,其上铺设砂卵石垫层,面层铺设250mm厚砼平台,平台上设置楼梯,作为闸坝启闭台的交通道。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资料
(1)水文气象
牡丹江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湿热多雨。
根据牡丹江市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3.2℃,11月~3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9.0℃,极端最低气温为-45.2℃。
7月~8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高于20℃,极端最高气温达37.5℃。
流域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多年平均蒸发量在850mm~1300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75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9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季4月~5月占年降水量的15%左右,冬季11月~3月份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
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风速2.6m/s。
牡丹江站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
小莲花坝址上游建有莲花多年调节水库,因此小莲花坝址洪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莲花水库的下泄洪水;二是莲花~小莲花区间天然洪水。
小莲花电站施工导流准为五年一遇洪水,汛期7月~9月,洪水经莲花水库调洪后,莲花水库5年一遇下泄流量为3600 m3/s,加莲花坝址~小莲花坝址区间大汛5年重现期洪水(Q=114 m3/s),导流流量为3714m3/s。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见表:
牡丹江站气象要素统计表表
小莲花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
表
坝址区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村附近的牡丹江上,两岸山体属牡丹江中低山形及江流山谷间小型构造盆地,地形坡度25°~50°,山体比高50~100m,山体宽厚多呈长梁状,部分地段呈浑圆状,形成剥蚀的山岭。
两岸Ⅰ级阶地发育,地形平坦宽阔,左岸阶地宽度400~500m;右岸阶地宽度500~1000m。
揭露的地层岩性,基岩为华力西晚期白岗质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
江床阶地以弱风化岩为主,两岸山坡浅表部见有全、强风化岩,以下为弱风化岩,强度较高。
覆盖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17~30m。
分布于两岸阶地,漫滩及江床。
坡积的粉质粘土分布于两岸坡脚附近,厚2~5m。
覆盖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灰绿色含泥卵石,厚度~16.00m,密实,含少量泥,分布连续,上部局部分布含泥圆砾,渗透系数×10-2~×10-2cm/s,其中粒径小于0.5mm占12%,粒径~60mm占63%,粒径大于60mm占25%;杂色卵石,厚度~8.10m,密实,分布连续,渗透系数×10-1~×10-1 cm/s,粒径小于0.5mm占11%,粒径~60mm占67%,粒径大于60mm占22%;土黄色含泥卵石,厚度~11.50m,密实,分布连续,右岸阶地部分地段出露地表,出露宽度180m,渗透
系数×10-1~×10-2cm/s,粒径小于0.5mm占10%,粒径~60mm占66%,粒径大于60mm 占24%。
表层为灰褐色粉质粘土,厚度~3.10m,渗透系数×10-6,可塑~软塑,性状较差,下部含少量卵石。
3、施工条件
交通条件
小莲花水电站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村附近的牡丹江上,坝址位于莲花乡下游3km附近,距上游莲花电站约8km。
坝址右岸有县道X079从坝头通过,左岸有村级公路通过,坝址上游约5km有莲花大桥连接两岸交通,坝址下游约23km处有牡丹江大桥(S309省道)连接两岸交通。
林口距省城哈尔滨370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离鸡西市85公里,境内有牡佳、牡鸡两条铁路穿过。
因此,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其它施工条件
石料场
石料场位于下坝址上游1.6km处的左岸山坡。
料场边有村级路通过,交通方便。
地形为南北走向条形山脊,山顶高程275m以上,底部开采控制高程168m。
料场顺坡向长度36.90m,沿走向剖面间距63.50m。
料场岩性为白岗质花岗岩,无全、强风化岩.主要为弱~微风化岩。
岩质坚硬,较完整,岩体块度多在~之间。
块石料场无用层平均厚度1.4m,无用层体积16480m3;有用层平均厚度20m,计算有用储量×104m3。
料场在高度和走向方向均有扩展空间,料场储量丰富,满足要求。
土料场
防渗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 1.50Km,右岸阶地前缘,防护堤外侧的沿江边阶地表层的粉质粘土料,属水下淹没料场。
距公路和堤防较近,交通较方便。
地面高程~162.75m,料场长914m,宽121m,面积×104m2,表部为粉质粘土,除上部~0.50m 腐植土扣除外,其余可用做防渗土料。
3)砂砾石料场
江心岛砂砾石料场位于坝址上游3Km。
右岸江心岛上,距堤防较近。
与西泡子料场相连,为同一个料场,洪水期大部分被水淹没。
表部为粉质粘土,厚度~0.80m,局部厚度3.10m。
下部为细砂,厚度~4.70m,分布较连续。
其下为土黄色含泥卵石。
可做填筑料。
4)砂砾石骨料
西泡子砂砾石料场位于下坝址上游右岸3Km处的漫滩上,莲花村的西侧。
现有二级公路通往坝址,交通方便。
料场沿西泡子狭长地段分布,勘探控制长度580m,宽150m左右,面积×104m2。
产地地形由南向北缓倾,地面高程~158.62m,高出江水面~2.20m,洪水期被淹没,上覆无耕地。
料场无用层平均厚度0.86m,无用层体积为×104m3。
其中部分无用层可做为防渗土料。
有用层主要分布于水位以下,有用层平均厚度,有用层水下储量×104m3。
储量满足要求。
料场周边向上下游及江里侧均拥有扩展空间,储量丰富。
4、工程特性及主要工程量
泄洪闸:全长
宽
最大高度 43m
土、石方开挖 302926m3
砼 162958m3
钢筋 4971t
防渗墙 11248/3756m
左岸挡水坝段:全长 371m
宽 12m
最大高度
石方开挖 43600m3
砼 87463m3
钢筋 1681t
防渗墙 3656/2130m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工程:全长约 600m
宽 54m
石方开挖 170085m3
喷砼 6500m2
钢筋 15t
前期围堰:全长 762m
最大高度 5m
粘土、碎石填筑 39560m3
第II期围堰:全长 503m
最大高度 11m
浆砌石、粘土、碎石 103186m3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概述
结合本工程的规模、特点、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拟定本工程的施工总布置原则为:
所有的生活、生产临建设施、施工辅助企业及施工道路布置均按招标文件要求及发包人提供的各种条件在指定的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布置。
临建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按施工总进度及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布置紧凑、合理、方便使用,规模精简,以降低工程造价,并尽量避免与其它标段工程施工的干扰和影响。
施工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划分合理,按使用功能进行分区,使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实现相对分隔,减少干扰。
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布置在招标文件规定的防洪渡汛标准高程以上,以满足防洪渡汛要求。
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所有的生活、生产等设施布置要体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有关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施,避免施工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并考虑为他人提供方便。
生产、生活营地布置以右岸场地为主。
2、临时生产及生活设施
标规划的施工场地为右岸生产生活区万m2。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本工程施工高峰人数约460人。
本工程施工历时相对较长、人数多。
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在生活营地内设置娱乐场所、阅读室、篮球场等文体娱乐设施,并在营地的空地内设置绿化带,种植草坪和长绿树木。
生活、办公用房采用二层彩板楼房。
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及方便施工生产,在现场搭建部分彩板平房,用于现场值班及工器具存放。
现场厕所设置为两类:无场地条件设置移动式厕所,有场地条件设置为砖砼平顶结构厕所,外墙涂为白色。
为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配备专职环卫人员,制定环卫制度,定时清扫、清运垃圾,并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处置。
生产辅助企业包括施工机械修理厂及设备停放场、混凝土拌和站、反滤料及过
渡料加工系统、钢木加工厂、综合仓库、金结加工堆放场、试验室等。
根据业主指定的施工场地分布情况进行生产辅助企业场地的初步规划:机械修理及设备停放场、钢木加工厂、综合仓库、混凝土拌和站、试验室等布置在右岸施工场地内。
上述设施场地规划在进场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为满足现场施工管理的要求,在各施工现场根据实际需要布置现场检修间、值班室、压风站、制浆站、配电室等临时生产设施。
为保证施工区文明施工环境,拟在施工区设一定数量的厕所和污水处理池。
生活办公营地临建设施特性见表。
生活办公营地临建设施一览表
本工程坝址右岸有县道X079通过,左岸有村级公路通过,施工场内交通可由左、右岸的县级及村级公路接入,连接各施工工区及各施工工作面;两岸联系可通过坝址上游约5km的莲花大桥或坝址下游约23km处的牡丹江大桥沟通。
场内交通线路包括场内施工干道、至碴场、料场等专用施工道路。
共计新建施工道路1.2km,路面按7m 宽泥结石路面考虑。
厂房标施工场内交通运输主要利用右岸主体工程的进厂道路,连接上游县道,另规划新建R ,R5、R5、R7、R8六条临时道路,主要为场内的混凝土、毛料运输、开挖弃碴运输、料场开采、材料运输等通道。
场内施工道路特性表
3、施工用电及通讯
施工用电包括生产和生活用电,砼搅拌机135kw二台,金属结构加工厂200kw;施工排水135kw;厂房及泄洪闸等施工机械300kw;施工工厂设备用电100kw,二期工程高峰期用电负荷900kW。
施工电源接自坝址东1公里处莲花镇至字砬子村输电线路上,电压等级10kv,可提供最大负荷2000kW,容量能够满足工程用电需求,在右岸坝头设开闭所一座,接线距离约1.5km。
一、二期施工用电均从开闭所接出10kv线,二期从已建坝顶公
路过电缆入基坑,
照明生活区、辅助企业、仓库、地面施工场地及地下非作业面采用220v照明线路。
各场所照明度满足施工要求。
地面施工场地照明拟以投光灯集中照明为主,并对局部区域辅以白炽灯加强照明,采用脚手架钢管制做灯塔,每个灯塔上装设2-3个4kw可自由调整照射范围的镝灯。
道路照明采用1000w的投光灯,夜间行车路段间隔100布置,遇转弯等遮光段加密布置。
为提高施工供电质量,使功率因数不小于,在各变压器低压侧采用PGJ1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屏或型柱上式低压并联补偿成套装置进行补偿。
事故备用电源仅考虑基坑排水、照明和部分应急施工设备用电。
拟配1台500KW 柴油发电机安装在基坑附近,当供电线路发生电网停电事故时,通过开关切换接通基坑排水系统,实现备用电源供电;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区不设备用电源。
4、施工供水、供风系统
工程施工用水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
生产用水主要有砂石加工工系统、砼拌和系统、施工工厂、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砼浇筑养护等施工用水,施工用水直接从牡丹江河道抽取。
工程分两期施工,供水系统分两岸布置,右岸施工高峰期用水量约280m3/h。
生活用取自临建生活区附近的自来水。
左岸设一套供水系统供二期主体工程施工和左岸临建设施工用水,取水泵站布置在坝线下游,设一台管道泵直接供水。
供风系统:根据砼拌和站的位置,设二台10m3/min移动式电工空压机,和一个风压调结设备,通过75mm管直供厂房,泄洪闸。
5、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提供的当地测量控制点海拨高程,结合小莲花电站枢纽布置特点,分别在左右岸形成测量控制网,由于土建工程施工程序为先土、石方开挖再进行砼浇筑,再加上小莲花电站枢纽布置结构特点,测量控制网分两期完成。
第一期为土、石方开挖测量控制网,各测点桩号满足土、石方开挖即可。
第二期在开挖完成后,左右岸170m高程附近形成闭合测量控制网,并将各桩点结合永久桩布置施工。
各期测量控制精度详见水利工程测量控制规范。
6、砂石骨料系统及砼拌合系统布置
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条件,为灰绿色含泥卵石,厚度~16.00m,密实,含少量泥,分布连续,上部局部分布含泥圆砾,其中粒径小于0.5mm占12%,粒径0.5mm~60mm 占63%,粒径大于60mm占25%;杂色卵石,厚度~8.10m,密实,分布连续,粒径小于0.5mm占11%,粒径0.5mm~60mm占67%,粒径大于60mm占22%;土黄色含泥卵石,厚度~11.50m,密实,分布连续,右岸阶地部分地段出露地表,出露宽度180m,等天然特点。
采取机械筛分,开采天然骨料。
左,右岸上,下游砂砾料场分级储量表
小莲花水电站枢纽工程混凝土总量20×104m3,日平均高峰浇筑强度1900 m3/d,小时浇筑强度为120 m3/h,该工程混凝土由三个级配和不同的抗渗、抗裂标号品种组成。
(计划采取四个级配砼)
主要是生产混凝土天然成品骨料,成品骨料总需用量为60×104t。
在天然砂砾石料中,大粒径的骨料所占的比例较大,小粒径骨料不足。
所以,毛料筛分处理要大量超过设计需求总量。
右岸砼骨料开采以右岸下游为主,预计开采40×104t。
左岸砼骨料开采以左岸上游为主,预计开采20×104t。
分别供给左,右岸的砼施工。
8、混凝土拌合系统的施工详图设计及施工
混凝土拌合工厂布置在右岸坝头下游50m处,与混凝土天然骨料筛分工厂相连。
筛分工厂内的永久料堆由装载机运输至混凝土拌合工厂内的拌合楼料仓,根据砼日最大浇注强度2500m3/日,混凝土拌合工厂选择由微机控制的HLS-180型拌合楼两座,单座理论生产能力为100m3/h,为减少污染,水泥在场内运输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设置5座容积为30 m3的水泥罐。
9、门机和塔吊布置
一台固定式塔吊设在泄洪闸第九孔右侧上游轴距0+13m处,另一台塔吊布置在二期围堰内在泄洪闸第十四孔中间上游轴距0+13m处,全部覆盖整个泄洪闸剩余坝段施工。
10、试验室
工地试验室布置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地内,主要负责对本合同工程使用的材料(如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钢材、钢筋以及工程指定的其它材料等)进行取样试验和质量控制,以及对沥青混凝土及沥青、骨料等试验项目,需进行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闪点、骨料含泥量、超逊径、耐久性、粘度、针片状颗粒、矿料的细度、含水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渗透系数、斜坡流值、温度、孔隙率等项目的检测。
并将材料试验报告报送监理人。
试验室同时负责按合同规定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现场工艺试验各项参数的测定。
工地试验室隶属我公司中心试验室,为我公司中心试验室的派出机构。
我公司中心试验室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单位。
试验室配备足够的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设主任1人,试验技术人员5人。
建筑240m2,占地600 m2。
主要设备配置见下表。
混凝土及土工试验拟配备主要试验设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