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
(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题情景:
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运用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的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的高低及分布特点及河流发育。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是侵蚀与堆积。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提及“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该地在形成之初,地形平坦。

“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现在该地地势起伏较大。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形成越早的玄武岩被侵蚀时间越长,海拔越高。

(2)图表分析: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

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

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强化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丛、峰林、孤峰等(如下图所示),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

(1)简析西南地区地表石灰岩广布的地质条件。

(2)与西南地区相比,简析我国东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少的可能原因。

(3)根据流水溶蚀程度,判断该地峰丛、峰林和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西南地区曾经为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利于石灰岩形成;后来地壳抬升,西南地区由海洋变为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石灰岩广布。

(2)东北地区石灰岩分布较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缓慢;雨季较短,降水量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明显。

(3)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

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

【解析】
(1)据材料可知,石灰岩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沉积形成的,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

由此可知,西南地区曾经为温暖的浅海环境,而且地壳运动稳定,经沉积作用形成了石灰岩;后来西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石灰岩广布。

(2)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与西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石灰岩分布少;降水量较少,地形较为平坦,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再加上气温较低,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弱,喀斯特地貌发育缓慢,从而导致喀斯特地貌分布少。

(3)喀斯特地貌由流水对石灰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石灰岩出露地表的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流水的溶蚀作用越强烈。

读图可知,孤峰基部为非可溶性岩石,说明受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较薄,说明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说明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

因此峰丛、峰林和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