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文化摘 要:在融媒体时代,传播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公众及个人的文化认同感,不但有利于增加当
今社会的文化气息,而且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融合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提供了新
的技术支持,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承道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通过融合媒体技术
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媒体;传播;传承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文化交流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国家有关部门也愈来愈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的文化发展中,通过充分利用融媒体的相关思想、观念和具体渠道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
一、相关概念分析
传统文化是指长期以来积累并保留在现代生活中,作为区分群体和民族的共同标签的特定文化[1]。
传统文化通常相对稳定。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中国人民的独特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特定的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已从龟壳、竹简逐渐演变为纸张记忆。
同样,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通信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于实物存储的纸质媒介逐渐被虚拟存储的新媒体方式所取代。
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显然更偏爱于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信息,因此,如果将传统文化单纯的依附于纸张等物理介质传播,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针对年轻群体而言。
融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法,它融合了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2]。
融媒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摒弃单一传播的弊端。
二、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机遇
1.受众范围进一步拓展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核心价值。
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广泛的受众,可以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的品牌知名度。
相反,受众减少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无助于表达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具有融合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特征的传统文化拥有了更大的受众群体,这极大地打破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传播途径的局限,值得在许多传统文化中加以利用。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
如何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特色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已成为当前融媒体发展的核心内容,有必要被我国相关部门认真对待。
2.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融媒体是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代表作。
融媒体集中整合了其他各种媒体的重要优势和特征,不但保持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思想,同时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概念,为受众带来更多丰富的体验。
不仅如此,在当今的融媒体环境中,还将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传播传统文化。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传统文化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是因为在融媒体时代出现了各种新兴的传播平台和渠道。
这些创新的媒体平台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对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文化传播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各种融媒体平台的特征价值。
融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可以为相关的媒体传播平台带来更高质量的机会,特别是在用户收视率方面,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
1.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思维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积极拓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思维,通过紧密结合当前融媒体的优势来传播传统文化,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将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传播观念和思维方式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
也可以利用融媒体背景下开发的各种视频制作技术、5D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3]。
这样,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粉丝,而且有助于提高传统文化视频的收视率和点击率。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有必要充分了解各种传播渠道、传播平台和传播路径的优势,将其应用并整合到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2.营造多元活化的宣传环境
当前,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和新文化概念创造了新的、多样化的文化交流环境。
因此,有必要通过利用新的活跃的文化交流环境来增加各种媒体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每个广播电台都要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来弘扬传统文化,每个自媒体平台也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媒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创作当中,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情,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全球化。
四、结论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每一代人都有继承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
在融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认真考虑新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融媒体技术的优势与特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深我国的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弘扬。
参考文献:
[1]王咏梅.浅谈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J].新闻研究导刊,2019(23).
[2]周长琴.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24-25.
[3]许小凡,郭书凝,何秋辉,等.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之我见[J].新媒体研究,2019(2):39-40.
浅谈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王利娜
(即墨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青岛 266200)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