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 交活动。
(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 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16
国外网络成瘾的标准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八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 “网瘾综合征”:
(1)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2)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35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其一是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二是使人 们互相排斥和疏离的情感。
36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注意、选择交往对象。 2、情感探索阶段 建立情感联系,发现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 3、情感交流阶段 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变化,沟通有一 定深度和广度。
8
五、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9
补充资料
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
10
八成孩子信赖“虚拟沟通”
某市有关部门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12至18岁年 龄段的青少年极少或较少与家长进行交流的人数比例超 过80%,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青少年不到 10% ,而钟情于网络“虚拟沟通”的孩子则占到了八成。 调查结果显示,在交流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青 少年只就学习问题、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事务等浅层问 题与家长沟通;而对于交友、同学关系、兴趣爱好、 性生理等问题,青 少年一般不愿与家长交流或从不 交流。在愿意进行交流的对象的选择上,除了身边的 同学和朋友,网友成为青少年最愿意进行倾诉的对象, 选择比例达到8亲密距离的近程为0—15cm,亲密无间; 远程为15—45cm,表现为亲密关系。 个人距离:有一定的分寸感,便于亲切友好地交谈, 近程为45—75cm,出现于朋友间的交往或情侣在 公开场合的交往;远程为75—120cm,出现于熟人 间的交往。
30
社交距离:社交性或礼节性的较正式的交往。 近程为1.2—2.1m,如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 远程为2.1—3.7m,如上下级交往或商务谈判等场合。
群体层次
第六节 内容提要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体语沟通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吸引 人际互动
3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4
沟通的种类
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 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 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也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 体(影视、报刊、网络等)中介的信息交流 过程。
19
另一种观点是“疾病说”,持这种观点者以国内率 先开展网瘾药物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 中心主任陶然为代表。陶然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 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 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 洁癖等患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 在着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 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 扭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24
25
补充资料
从站姿看性格与心理

背脊挺直、胸部挺起、双目平视的站立:说明有充 分的自信,给人以“气宇轩昂”、“心情乐观愉快”的 印象,属开放型。 弯腰曲背、略现佝偻状的站立:属封闭型,表现出 自我防卫、闭锁、消沉的倾向,同时,也表明精神上处 于劣势,有惶惑不安或自我抑制的心情。 两手插腰而立:是具有自信心和精神上优势的表现, 属于开放型动作。对面临的事物没有充分心理准备时决 不会采用这个动作的。 别腿交叉而立:表示一种保留态度或轻微拒绝的意 思,也是感到拘束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示。
两者关系: 如果目光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有效线索是目光, 而不是面部表情。
22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身体运动是最易为人发现的一种体语,手势语占 重要地位。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
23
三、姿势与装饰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动作表达情感及 态度的体语。
27
• 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都能透漏个体的情趣、
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信息。
28
四、人际距离
•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
的空间距离。
霍尔德四种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12~25英尺) 社交距离(4 ~12英尺) 个人距离( 1.5 ~ 4英尺) 亲密距离(0 ~18英寸) (1英尺=0.3048米,1英寸=25.4毫米)
26

将双手插入口袋而立:具有不坦露心思、暗 中策划、盘算的倾向;若同时配合有弯腰曲背的 姿势,则是心情沮丧或苦恼的反映。 靠墙壁而站立:有这种习惯者多是失意者, 通常比较坦白,容易接纳别人。 背手站立者:多半是自信力很强的人,喜欢 把握局势,控制一切。一个人若采用这种姿势处 于人面前,说明他怀有居高临下的心理。 双手放在臀部站立:有这种习惯的人多半是 性急者,他们希望一切都不要拖延;凡事喜欢速 战速决。
表面 接触
建立 人际 关系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 敏感的“探测器”。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有意的,真实的。
39
• 自我暴露的程度水平:
1、情趣爱好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 4、隐私方面
40
自我暴露的作用
网络成瘾
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心理疾病。 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 现实生活沉迷其中,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 思维迟钝、自信心缺失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 和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oldberg首先提出了“互联网成 瘾症”(简称IAD)概念,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 其主要表现为:过分依恋网络,情感淡漠,人际交往 范围窄,意志力薄弱。
18
网络成瘾的治疗
目前,国内专家对于网瘾的定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习惯说”,以陶宏开教授为代表。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网瘾既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生 理疾病,而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好。青少年上网成 瘾,只是行为习惯上出了偏差,只要适当地矫正, 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网瘾。给网瘾青少年打针吃 药,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些家长也不是很赞成给 “网瘾青少年”使用治疗精神抑郁症的药物,原因是 担心这种药物会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留下后遗症。
33
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个体性: 社会角色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对方 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接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34
(二)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个体可切实感受到他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 往就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 被人们在积极体验到。在心理距离上的趋近,个体 会感到心情舒畅;若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 抑郁。
4、稳定交往阶段 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沟通 和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37
图示
人际 关系 状态
零接触
单向 注意 双向 注意
补充资料
情感 卷入
人际交往
× ×
很少 或无
×
目光注视、追随、接触 “嗨,你好!”
漠视、冷淡, 微笑,积极的面部 消极的面部 表情,目光接触, 身体前倾,赞美对 表情,身体, 方,“你笑得真甜” 缺少变化 坐在一起,站在 一起,身体接触, “让我们结婚吧” 坐和站都离 得很远,没 有身体接触 “离我远点” 38
1、对自己进一步了解与认可:在向别人叙述自己或自 己的观点时,通过别人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了 解,同时,当我们分析了自己的复杂的个性和观点后, 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如暴露成功的一面时,别人的 赞扬会增加乐观情绪,鼓舞自己奋进。 2、加强对别人的了解:别人的自我暴露,也使你能 进一步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3、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如果在交往中不与人相互深 入了解,则不可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暴露正 是相互间加深了解的重要方法。自我暴露可使人在短时 间内建立人际关系。 41
20
第二单元 身体语言沟通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目光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内心情感的指示器;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面部表情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 消极、强烈与轻微的情感 面部表情是可控、易变的,效果较为明显。
21
两者关系: 一般目光与面部表情一致。
5
二、沟通的结构
障碍 背景
信息源
信息 反馈
通道
信息接受人
6
三、沟通的功能
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沟通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 织目标的实现。
7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主观与想象)
13
我国关于网络成瘾的界定
• 2008年11月9日,由总后卫生部组织、北京军
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 标准》发布。 •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 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 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 •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公众距离:在公共场合的人际距离,近程为3.7—7.6m, 如演讲或讲课等;远程为7.6m以外,是几乎容纳一切 人的空间,如集会。
31
补充资料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补)
文化因素 情境因素 社会地位 个体因素 性别 民族等
32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 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一个电视片里面一个玩网游的男孩说的一句话: •“时间长了我发现,不是我在玩它,而是它在玩我。”
• 他曾经很长时间沉溺于网游,整天闷在家里不出
门,当有一天需要出去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认识 路了,站在一个桥上,看着桥下面的地方就是不 知道怎么过去,心里想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几 乎从桥上跳了下去。他说,他已经分不清网络和 生活了。是啊,在网游中,飞檐走壁的,从多高 的地儿跳下去也会安然无事。幸好他及时醒悟, 从沉溺中走了出来。 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双 面性,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它,网络 只是个工具,我们使用这个工具要达到我们的目 12 的,而不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全部。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
(4)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 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17
国外网络成瘾的标准
(6)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是否因为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 去朋友的危险? (8)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 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如果你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 并已持续一年以上,那就表明 你已患上了“网瘾综合征”。
14
• 网络成瘾症状表现: • -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 -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
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 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 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 等来缓解。
15
•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 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 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1
概 述
⑴概述: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简史、研究方法、主要流派
社 会 心 理 学
个 体 层 次
人 际 层 次
⑵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身份、自尊 ⑶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归因 ⑷社会动机、社交情绪 ⑸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⑹沟通、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 ⑺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社会懈怠、 模仿、暗示、社会感染 ⑻爱情、婚姻、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