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第一篇: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内容:
一、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
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
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
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
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
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

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

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

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

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
料、油料、调料相互搭配,使用调味料调味,有先放、后放、多放、少放的细微差别。

火候方面:以火为纲,以水为介质,对火大、小、快、慢的调整,达到消除原料异味、制作出口感和味道都恰倒好处的美食出现了烹饪名家
出现名食,东南西北饮食风尚地域差别初步形成
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华民族饮食审美的原则:对味的强调和追求、强调食品的色、形、精美,饮食环境的优雅,主宾的相得,进食的良好气氛、进食礼仪和卫生等
总结出饮食养生理论,提出了营养搭配结构,奠定了中国食养食疗的理论基础,成为两千多年来传统营养结构遵循的模式。

哲学家、政治家还特别喜欢以烹调为例,阐发哲理,讲解治理国家的道理。

伊尹说汤;“负鼎俎,以至味说汤。

至于王道。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鼎中直变,精妙微纤。

3、基本特征三:中国饮食文化结构完整、层面丰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犹如一座大厦。

如风味流派。

什么是风味流派——以原料、工具、烹调方法等物质、技术条件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时间、空间、群体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具有风尚性质的文化现象。

分为:地域风味流派、民族风味流派、宗教风味流派、市肆风味流派、仿古风味流派等。

在每一风味流派之下又有子系列,广东,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安徽,福建等,子系列之下又有孙系列,如广东之下又有广州风味、潮州风味、东江风味基本特征四:中国饮食文化开放外向、兼收并蓄
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其博大的胸怀,显示了来着不拒、为我所用的大家风范。

兼收并蓄的拿来主义,象涓涓细流,使外来饮食文化变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营养成分,汇成中国饮食文化的汪洋大海。

中国餐馆开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基本特征五: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能竭泽而鱼、焚林而狩,注意原料的“择优选用”,又强调原料的“物尽其用”。

主张“天人相通”,即人体内部阴阳二气、五行运转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相符,才能处于健康状态。

5、基本特征六:中国饮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观。

色、香、味、形、器、名
四、作业:以某一道菜式为例,用书面文字阐明这一菜式具有哪些特点
五、小结:理论概念太多,应多一些图片和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篇: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庆祖一中王艳蕊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知道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用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营造轻松氛围,引入学习主题
你今天早晨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学生举例)同学们的早餐很丰富,吃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

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1.何为营养
营养---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

包括吃什么?怎么吃?
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各种营养成分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我们各种食物都要吃.2.这些饮食习惯你有吗?(1)、无肉不欢偏执型(2)、超市当厨房方便型(3)、夜宵补偿放纵型(4)、早餐屏蔽型
(5)、向食物寻求安慰狂吃型(6)、一心多用散漫型(7)、暴饮暴食紧张型
3.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营养不良的危害:
如:缺维生素A症状:口腔溃疡,经常感冒和感染、皮肤干燥。

缺钙症状:肌肉痉挛或颤搐、失眠或神经过敏、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蛀牙以及高血压。

缺铁症状:贫血、面色苍白。

缺锌症状:手指甲上白色斑点、皮肤油脂分泌过多。

(2)营养过剩的危害:
如:蛋白质过量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反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过多的蛋白质不能及时地被肠中酶的作用分解、吸收,结果被存在于肠中的细菌分解,产生出臭味和一定毒性的胺类、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等。

它们被吸收到人体中,对人体也是不利的。

脂肪贮存得过多,人就发胖了。

热能摄入量增加,营养过剩,就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看来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合理均衡饮食,促进身体健康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
搭配
各种各样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尽相同;确保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防止膳食结构西化;“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慢性病。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含钙量高,是天然钙质最好的来源,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及瘦肉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蛋类含胆固醇相当高,一般每天不超过一个。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膳食不应太油腻、太咸或含过多动物性食物及油炸、烟熏食物。

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除食盐外,还应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和含钠的加工食品等。

吃盐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危险。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

建议大家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定时定量的用餐习惯更有助于身体对各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三餐提供的能量分别占全天总能量30%、40%和30%。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影响。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9.饮酒应限量
白酒除能量外,不含其他营养素。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

“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

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

四、平衡膳食宝塔
在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你自己的食物需要 2.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3.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 5.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六、不可不知的饮食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
2、经常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
3、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咖啡;
4、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温开水;
5、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
6、天天喝水八大杯,少喝奶茶;
7、最佳睡眠时间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
8、一天保证八小时睡眠,午睡半小时;
9、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下午吃的像乞丐。

七、总结、拓展、延伸
与家人探讨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份均衡营养的食谱。

第三篇:营养与饮食论文
营养与疾病
摘要:膳食、营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
系受到广泛的关注。

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

而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胰岛索生物效膨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异常的代谢状态,主要因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从而出现蛋白质、脂肪及其他的营养代谢异常,血中葡萄糖升高是其标志。

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合理膳食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

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1.建立合理膳食的制度: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且两餐间隔为4~6小时,早餐应吃高能量富含蛋白质的膳食,午餐应吃高营养素比例适当的膳食,晚餐要少吃,包括水果也不能吃得太多。

2.膳食结构的最佳模式:动植物比例适当的模式植物性供能站总能量50%~60%,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实物,这一模式的人群心血
管疾病发病率低,营养缺乏病少。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菜;
五、食量和体力的劳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七、如饮酒,应限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不变质的实物
4.“平衡膳食宝塔”的结构:“宝塔”共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吃得食物种类。

宝塔各层面积和位置反映各层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3000~500g;蔬菜和水果位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蔬菜400~500g和水果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居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类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和占第四层,每天应摄入鲜奶100g或奶粉28g和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过25g。

***至于他的应用还应注意:
1、确定个人的食物需要[应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
2、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可以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

丰富多彩是指选用品种、颜色、形态、口感多样的食物,并变换烹调方法,使食物不但具有丰富、均衡的营养,而且色、香、味俱佳,满足人们的口味享受。

3、合理分配三餐量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时间间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想匹配。

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早餐除主食外,至少应包括乃、豆、蛋、肉中的一种,并搭配适量蔬菜或水
果。

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作为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的一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目前的各项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

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药物治疗和精神饮食治疗都是必需的。

笔者主要从饮食治疗上来说明饮食疗法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及注重事项。

饮食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饮食疗法的原则: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

为保证营养平衡,糖尿病患者应在规定热量范围内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在各种类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

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天天食物单位需要总数=总热量 /80。

糖尿病患者的热能供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较肥胖的人,热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应限制在25Cal以下;较瘦弱者应在35Cal以下;轻体力劳动者30~35Cal;中等体力劳动者35~40Cal;重体力劳动者40Cal以上。

根据总热量计算出每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与比例。

2合理地选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食品,严格进行适宜的膳食搭配。

目前认为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

但也不能过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患者耐受,同时,机体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能量,更易发生酸中毒。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患者以及用胰岛素的某些糖尿病,一般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50%~65%,每日约
200~350g,折合主粮约250~400g。

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高脂肪饮食,脂肪的摄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脂肪的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20%~35%,甚至更低,若按公斤体重计算,不宜超过1g/。

因为高脂饮食能够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就可产生酮体,轻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

脂肪的量与质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
密切的关系。

肥胖患者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g。

消瘦患者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量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脂肪日用量100g者为高脂肪饮食,50g为低脂肪饮食。

为预防动脉硬化,最好选用植物油,忌用胆固醇高的动物脂肪。

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要充足,摄入量一般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

糖尿病造成的代谢紊乱使体内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轻易出现负氮平衡。

所以,膳食中应补充足够的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但有尿毒症及肝昏迷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取。

3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各种微量元素,纤维素及维生素
患者的饮食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要注重维生素B1的供给。

因主食减少,维生素B1摄入不足,所以要多吃粗粮、豆类、瘦肉等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的钠盐不宜过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当病情控制不好时,轻易出现各种感染和酮症酸中毒,要注重适当补充无机盐。

植物粗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和尿糖浓度,还可预防心血管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

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

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

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

果胶和粘胶能够保持水分,膨胀肠内容物,增加粘性,减速胃排空和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放慢小肠的消化吸收。

这类食品为麦
胚和豆类。

以往的理论是纤维素不被吸收,因为大多数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是以葡萄糖为单位,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与淀粉有很多不同之处,以致于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将其分解。

但最近发现膳食纤维可被肠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链脂肪酸可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

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
维持代谢。

久之,可溶性纤维就可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同时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合理进行餐次安排
为了减轻胰岛素细胞的负担,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餐次,科学配膳。

患者每日至少进食三餐。

有条件的可以增加餐次或加餐。

每餐最好主、副搭配,作到餐餐有糖、蛋白质、脂肪,既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胰岛素分泌,又符合膳食的要求。

一日三餐,主食分配可按早、中、晚各占1/3,或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2/5的比例,并要求定时、定量。

5糖尿病的禁用和限用食品对患者来说是要时刻注重的5.1禁用食品包括各种糖类、白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饴糖以及糖果等。

这些糖类食品使血糖升高的速度很快,应禁用。

用这些糖制成的各种糕点、蜜饯、果汁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也以不吃为宜。

各种油煎、油炸、油酥食物以及猪油、鸡皮、鸭皮等油腻食物应少吃或不吃。

同时克服吃零食的习惯。

5.2限用食品炼乳、汽水、酒类不宜经常食用,只可作为调剂口味的佐餐食品。

含热量较高的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不宜经常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粉丝、红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栗子、毛豆等干豆不宜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蔬菜。

作为副食时,应减少主食的供给,并应限制数量。

尽量不吃助热生火、香燥伤阴食品,如狗肉、驴肉、鹿肉、带鱼、螃蟹、蚶子、羊肉等。

蔬菜中的韭菜、香菇、芹菜、茴香等,在合并有皮肤感染时更应限制食用。

烹调时,盐、酱、醋、葱、姜、花椒、大料等调味品可随意选用,但不宜过量,以清淡为宜。

6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节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和工作情况,制订一份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各占适当比例的食谱。

通过饮食调节,控制食物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以便配合药物治疗,消除尿糖,防止酸中毒等并发症。

[1]刘继鹏.1991~2000年《营养学报》发表的有关老年营养论文
综述[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 2002.[2] 赵熙和.老年营养[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 1989.[3]张安玲, 郑吉来, 王君.老年营养状况与疾病的调查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 1994
第四篇: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
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
摘要:通常来说,人们能够理解健康饮食对身体是有益的。

健康的食物会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实际上,食物不仅能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牵涉到我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了饮食对性格、情绪的联系,以及饮食是如何影响心理的,并且提供了一些通过饮食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关键字:饮食营养心理健康情绪性格
一直觉得除了吃到某种喜欢的食物心情会变好之外,食物与人的心理之间一定还存在着某种关系。

据罗杰﹒沃尔什在2011年十月刊的《美国心理学家》发表的文章,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营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对性格影响
网上经常能看到从喜欢吃的食物中推断出性格,比方说,喜欢吃面食的人能说会道,对事物容易渲染,意志不很坚定,容易丧失自信。

喜欢吃煮、炖食的人性格温和,常富于幻想,但不愿表现自己。

喜欢吃酱菜的人较稳重,善于埋头苦干,做事有计划,一般不太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相反不喜欢吃酱菜的人多富于亲人的感情,没有架子,容易接近,有钻研精神,且能吃苦,兴趣易因受挫折而消失。

这些说法与星座性格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看看就好不可太当真。

反正对我来说,喜不喜欢吃什么食物取决于做得好不好吃。

但确实有验证明,饮食与性格有着某种关系。

研究人员在研究刚开始、8周后、24周后及一年后分别对参试者的抑郁,焦虑愤怒及疲劳等情绪变化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

结果发现,虽然参试者摄入热量一样,但情绪差别却很大。

吃得油腻的人更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