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自身抗体检测

合集下载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慢性的对关节的炎症性病变。

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活负担和痛苦。

对于老年R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减缓疾病的发展和减轻症状。

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是早期诊断RA常用的标志物,它们的联合检测对于老年RA的诊断价值备受关注。

一、CCP抗体和RF的生物学意义CCP抗体是一类针对于抗原核心蛋白的抗体,它们通常在RA患者的血清中高水平表达。

研究显示,CCP抗体可以在RA的早期阶段就出现,它们与疾病的发展和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RF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大多数R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

RF的产生与疾病的活跃程度和关节破坏相关,也是RA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在老年RA的诊断1. 早期诊断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老年RA。

研究表明,CCP抗体和RF在RA的早期阶段就可以检测到,有助于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就进行干预治疗。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因为疾病的隐匿性和不典型症状更加突出,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机。

2. 鉴别诊断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老化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干扰,RA的诊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能够帮助鉴别RA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从而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3. 评估疾病活动性和预后CCP抗体和RF的水平与RA的疾病活动性和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通过对CCP抗体和RF的定量检测,可以更好地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尽管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在老年R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百分之百,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R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为了诊断和监测RA的病情,实验室检查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及其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指导。

1.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CRP):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在全身炎症反应中迅速升高。

RA患者常常有持续升高的CRP水平,反映了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

- 乌尔酸:乌尔酸是尿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它的升高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关。

RA患者常常有乌尔酸水平升高的情况,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2. 免疫学指标:- 风湿因子(RF):RF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它能结合在免疫球蛋白G的Fc(结晶片段)部分上。

RF阳性可以提示RA的可能性,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因为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中也可以出现阳性结果。

-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该抗体是针对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产生的,称为循环瓜氨酸肽。

在RA患者中,anti-CCP抗体阳性的概率更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预测价值。

3. 关节液分析:- 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很低,但在RA患者中,关节炎症会导致白细胞增加。

同时,进一步分类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性质和病情活动。

4. 其他实验室指标:- 血沉: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ESR),是衡量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RA患者的血沉常常升高,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

-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提供有关贫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信息,帮助医生综合判断RA患者的整体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因此,在获取实验室结果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这些指标虽然重要,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或监测RA,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之,实验室检测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类风湿因子标准

类风湿因子标准
id factor,RF)是一种抗体,主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关。类风湿因子标准是指用于诊断和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标准。
目前,常用的类风湿因子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清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 是IgM类免疫球蛋白,可以与自身的免疫球蛋白(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性关 节炎患者中,约有70-80%的人会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是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方法之一。
类风湿因子标准
2. 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抗环瓜氨酸 肽抗体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可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的瓜氨酸肽抗原结合。抗环瓜 氨酸肽抗体检测对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抗体是一类自身抗体,可以与细胞核 内的抗原结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约有30-40%的人会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抗核抗体 的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类风湿因子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因子标准并非是用于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唯一标准,临床医生还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综合判断。因此 ,如果怀疑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病患者常用自身抗体的综合检测、分析,评价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意义及价值。

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病患者216例作为疾病组(其中SLE患者102例,RA患者54例,MCTD患者18例,SS患者16例,PSS患者16,PM/DM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ANA、抗ds DNA、ENA多肽谱、RF。

结果: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F的阳性检出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最高(74.2%),干燥综合症(SS)患者次之(62.5%),而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中未检出;ANA在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最高(9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次之(88.9%),RA患者最低(33.3%);抗ds DNA则只在2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检出,其中SLE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80.4%),而RA患者较低(3.7%);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ENA多肽谱的各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别较大,其中,抗SSA/R0均有检出,但阳性率不高(均低于40.0%),而抗Histones只在SLE患者中有检出,抗Scl70只在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有检出,抗J01则只在PM/DM患者中有检出,但抗U1snRNP 则在MCT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88.9%),抗Centromere均无检出。

结论: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筛查。

【关键词】 RF; ANA;抗ds DNA; ENA多肽谱;自身免疫病[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autoantibod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ng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216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compared with 30 health volunteers. 102 out of these cases are SLE, 54 are RA, 18 are MCTD, 16 are SS, 16 are PSS and 10 are PM/DM, Autoantibody including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 and RF were detected. Results: Among six kind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RA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RF (74.2%) followed by SS (62.5%). On the contrary, in PM/DM, RF was detected as negative. SLE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NA (94.1%) followed by MCTD (88.9%) and RA (33.3%). Anti ds DNA was only detected in SLE and RA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80.4% and 3.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ENA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 obvious different among each other.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is a useful way of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RF;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Autoimmune diseases自身免疫病是一类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为慢性病,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慢性迁延[1,2]。

2010类风关诊断标准

2010类风关诊断标准

2010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性多系统损害,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并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RA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结果。

以下是2010年ACR/EULAR提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二、疾病历史和家族史1. 至少一个关节肿胀或疼痛,持续至少6周;2. 至少一个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3. 炎症性滑膜炎的典型症状(如关节晨僵,活动后缓解,以及皮肤下的类风湿结节);4. 类风湿因子(RF)阳性;5. 有RA的家族史。

注:满足以上至少四项可诊断为RA。

三、临床表现1. 关节表现:RA常影响多个关节,尤其是手足小关节,表现为肿胀、疼痛和僵硬。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和功能受损。

2. 系统表现:RA可累及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如皮肤、眼睛、肺、心脏、血管等。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体重减轻、发热、盗汗、贫血等。

四、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RF是一种自身抗体,在约70%的RA患者中可检测到。

但RF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RA的诊断,因为其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可能出现。

2. 抗瓜氨酸抗体(ACAs):包括抗CCP抗体和抗AKA抗体。

这些抗体在RA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3. 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可反映疾病活动度。

五、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关节炎症、增生和畸形等病变。

2. 超声检查:关节超声可用于评估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且具有无创、便捷的优势。

3.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优于X线和超声,可更早地发现关节病变。

六、病理学检查1. 滑膜活检:通过关节镜或切开手术获取滑膜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可观察到RA特征性的滑膜病理改变。

2. 皮下结节活检:类风湿结节是RA的典型表现,对其活检可显示类风湿性肉芽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Z—一 l . 3 P一0 0 )2种 以上 14 , .0 , 的 自身 抗 体 阳性 对 R 的 诊 断 具 有 一 定 价 值 , 照 组 主 要 表 现 A 对 为 所 有 自身 抗 体 阴性 反 应 。
干 燥 综 合 征 ( S ) 7例 , 肌 炎 ( PS 1 皮 DM) 8例 。 其 中 男 3 例 , 1 女
表 2 自身 抗 体 的 联 合 诊 断效 果 [ ( ) ]
( LS 检测环瓜 氨 酸肽抗 体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抗一C E IA) 抗 C P , C P大 于 5R u/
mL为 阳 性 结 果 ; 用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检 测 角 蛋 白 抗 体 采
3 讨 论
( AKA) 角 质 层 出 现 板 状 、 状 沉 积 荧 光 视 为 阳 性 ; 用 速 率 , 线 采
9 2例 R 患 者 的 自身 抗 体 检 验 结 果 进 行 了 分 析 , 将 结 果 报 A 现
道如下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采用完 全随机抽样 的方法 , 本 院 21 从 00年 1
22 联 合 诊 断 效 果 . R 组 仅 有 2例 患 者 的 自 身 抗 体 检 测 结 A
湿 因子 ( F 、 瓜 氨 酸 肽 抗 体 ( 一 C ) 角蛋 白抗 体 ( R )环 抗 C P 、 AKA 的 检 测 。结 果 ) R 组 的 RF阳性 率 为 6 . % , 一 C A 52 抗 C P
的 阳 性 率 为 7 . , A 的 阳 性 率 为 5 . 。R 组 的 R 、 一 C 和 A O 7 AK 25 A F抗 C P KA 阳性 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RA 组 有 2

RA确诊前几年即可检测出新的自身抗体

RA确诊前几年即可检测出新的自身抗体

化治疗 。( 3 ) 正规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 , 治疗组 使用 U T I 2 0 万单位加入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5 0 m l 中, 由微量注射 泵 3 0 m i n 内泵入 , 每 8小时 1 次, 连续使用 7 d 。对照组 给予 同等剂 量 的 0 . 9 %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安慰剂对 照。2组均 未使用其他 抗炎
P A C H E Ⅱ评分 相 关 性 研 究 [ J ] . 天 津医药, 2 0 0 2 , 5 0( 6) :
3 3 9 —3 4 0 . 3 A o s a s a S, On o S, Mo c h i z u k i H, e t a 1 .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i n h i b i —

2组治疗后 A P A C H E I I 评分 、 C R P 、 P C T水平较 治疗 前显著 降低 , 且试验组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 见
表 1 。
I L - 6 、 I N F 等因子在 炎症 急性 期发 挥免疫 调 节作用 , 促 进炎
症 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乌 司他 丁也 同样能很 好的降低感 染患 者血液 中 I L . 1 B的水平 J 。
在本研究 中, 选取 C R P和 P C T原作为 反映 患者炎 性反应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 A P A C H E l I 评分 、 C P R 及P C T水平 比较 ( ± s )
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 以A P A C H E Ⅱ评 分量化 反 映患者 的疾 病严重程度 。试验组治疗 后 C R P和 P C T水 平低 于对照组 , 且
试验组 A P A C H EⅡ 评 分明显低 于对照组 , 表 明乌 司他 丁能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一、背景和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关于RA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自身抗体检测的发展,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和有效的依据。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旨在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和规范。

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检测RF是诊断RA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其阳性率不高,关联性也有限。

因此,专家建议将RF检测作为RA诊断的辅助手段,而非主要指标。

对于RF阴性的RA患者,应进一步检测其他相关自身抗体。

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的检测ACPA是RA的独特标志物,其阳性预测价值和特异性比RF更高。

因此,专家共识认为ACPA检测是早期RA诊断的关键,可以帮助提高早期干预和治疗效果。

四、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除了RF和ACPA,还有一些其他自身抗体在R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抗核糖体蛋白抗体(anti-nucleocytosolic antibody,ANCA)和抗细胞溶酶体抗体(anti-dsDNA antibody)等。

专家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综合评估RA的诊断和预后。

五、自身抗体在干预治疗中的意义自身抗体的检测不仅对早期R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干预治疗中发挥作用。

例如,ACPA阳性的RA患者对抗风湿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好,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六、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专家共识指出,尽管自身抗体的检测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临床应用的最佳策略和指导意义。

此外,也需要探索新的自身抗体标记物以及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工具,随着早期诊断、规化治疗的开展,自身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目前自身抗体检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验方法,加上工作条件、传统诊疗习惯、结果判读以及医疗保险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不统一、不规现象。

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建议十分必要,可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检验医师提供参考。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形成分3步进行。

首先由来自全国大型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起草《建议》草案,然后将该草案提交由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消化科、血液科、神经科等组成的专家组讨论,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草案再次由起草成员讨论,形成初步建议,并对每项建议条目进行解读。

最后提交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专家进行投票评分(Delphi评分,分值从0分到10分,0分表示完全不赞同,10分表示完全赞同),计算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值±标准差)作为每条建议的专家认可度。

《建议》包括13条,每一条都附有基于GRADE 法[1]的证据分级、证据质量和专家认可度及其95%的可信区间。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器官或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的围,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前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类风湿关节炎(RA)、抗磷脂综合征(APS)等为代表;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及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1],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骨关节破坏。

现行的诊断标准中只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s factor,RF)是实验室指标,而且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能用于RA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自1964年以来陆续证实抗核周因子抗体(APF)[2]、抗角蛋白抗体(AKA)[3]、抗丝集蛋白抗体(AFA)[4]以及抗Sa抗体[5]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

但是,检测上述抗体的抗原物质存在异质性及制备技术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广泛应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抗体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关性,他们识别表位的主要抗原决定簇都含有瓜氨酸,被称为瓜氨酸相关自身免疫系统[6],并认为此系统可能在RA的发病及发展中起作用。

1 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原2000年国外首次报道,APF、AKA、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环瓜氨酸肽可经人工合成。

Schellekens根据filaggrin的cDNA序列合成一条含瓜氨酸的环肽,用ELISA法检测发现其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较前述抗体的检测都具优越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标志物[7],因此人们对RA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了新的认识。

1.1 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eptide,CP)瓜氨酸是人体中的稀有氨基酸,通常由精氨酸在转录后经酶修饰而生成,仅存在于包括丝集蛋白在内的少数几种蛋白中。

人黏膜细胞角质颗粒中的丝集蛋白前体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被酶分解成10~12个丝集蛋白亚基,在此过程中,蛋白被去磷酸化,一些精氨酸残基在多肽精氨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氨基转化成瓜氨酸残基[7]。

现有资料显示,AFA、AKA、APF均可识别上皮丝集蛋白及其前体蛋白,可能的解释是这种蛋白富含瓜氨酸残基,可被RA血清中的这些自身抗体识别。

临床分析中的病例免疫系统分析

临床分析中的病例免疫系统分析

临床分析中的病例免疫系统分析在临床医学中,病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来了解和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免疫系统的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评估治疗效果。

病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回顾:患者为一位女性,23岁,主诉长期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既往史中未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体温升高,双腕关节触痛,皮肤出现蝶形红斑。

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降低。

2. 自身抗体检测:ANA(抗核抗体)阳性,dsDNA(双链DNA抗体)阳性。

3.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

临床分析:根据以上病史回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激活,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攻击人体正常组织。

高水平的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证实了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

这些免疫反应引发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了长期的发热、关节痛和皮肤损伤。

治疗方案: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发热,但对内脏损害无效。

2.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

3. 全身抗炎症治疗:如氢氯喹,可改善皮肤症状和预防内脏损害。

4.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同时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病例二:类风湿关节炎(RA)病史回顾:患者为一位男性,48岁,主诉双侧手指关节肿痛已有多年,并逐渐加重。

既往史中未曾有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 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因子(RF)阳性。

3.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

临床分析:根据以上病史回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A)。

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体内关节组织,导致关节的炎症、肿胀和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应用
t we e n ANA a n d RF a n d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RA wa s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De t e c t i o n o f ANA i s h e l p f u l t o d i a g n o s i s o f RA. Th e p o s i t i v e
Do n g Xu c a i , Z h a n g J i n g, S h e n J i a n j u n, Z h a n g Ji n g, Z h a n g Hu i z h o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La b o r a t o r y, Ta n g du Ho s p i t a l 。 X a n, S h a a n xi 7 1 0 0 3 8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d e t e c t i n g a n t i n u c l e a r a n t i b o d y i n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RA) . Me t h o d s 6 7 c a —
s e s o f RA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b e t we e n 2 0 1 0— 2 0 1 3 we r e s e l e c t e d . I n d i r e c t i mm u n o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a n d W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we r e a —

CRP与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评价

CRP与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评价

C R P( +)
A NA (+)
3 8 6 5 3 4 8 6 1 9. 7 5 41 3 4 <0 O1
RA
非 RA
敏感 性 ( %) 特 异性 ( %)
X P

2 . 2 C R P及 3种 自身抗体联 合检 测结果 比较
我们 将 4种 指标 联合 检 测 , 对 不同 个数 抗体 阳
1 . 2 研 究方法 著 高于非 R A组 ( P<0 . 0 1 )。 标 本采 集。取 受试 者均于早 晨空腹 采集 静脉血 表 1 R A 组 和非 RA 组患者血 清 4种 检测项 目测定 结果 比较
组 另 0
1 O 9 8 1
抗C C P ( +)
R F ( +)
( 6 5 / 1 0 9 ) ; 3种 指 标 同 时 阳 性 , 敏感 性 为 1 3 . 7 6 % ( 1 5 / 1 0 9 ) , 特 异性 1 0 0 %; 4种指 标 同时 阳性 , 敏感 性
[ 关键 词 ]类风 湿性 关 节炎 ; C反应蛋 白; 抗 核抗体
[ 中图 分 类 号 】R 6 8 4 . 3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论 文 编 号 】1 0 0 4 0 9 5 1 ( 2 0 1 3 ) 0 2 — 0 2 2 0 — 0 2
类风湿 性 关 节炎 ( R A) 是 一 种 以 慢性 进 行 性 关 节病 变 为主 的全 身性 自身免疫 病 。其 特征 是对 称性 多关 节 炎 , 以双 手 、 腕、 膝、 踝和 足关 节 的疼 痛 、 肿 胀
3 ml , 置于 一 次 性 生 化 采血 管 中, 待 血 块 自然 收 缩 后分离血 清 , 一2 O ℃保 存待检 。

自身抗体检验

自身抗体检验

自身抗体检验一、风湿性疾病检验(一)类风湿因子检验1.英文或缩写:Rheumatoid Factor,RF。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乳胶法:半定量8 单位/ml 以下。

4.临床意义:RF 是一种以变性IgG 为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发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50%的健康人体内。

RF 有IgG、IgM、IgA、IgD、IgE 五种类型。

RF 水平增高,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依据之一。

正常人阳性率为2%-5%,随年龄增高可呈增高趋势。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 阳性率为52%-92%。

RF 增高还可见于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黑热病、结核、结节病等)。

此外,SLE、硬皮病、皮肌炎、慢活肝等也可出现阳性。

高效价的RF 并伴有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

5.注意事项:试剂4℃保存,用时复温,意有效期。

血清稀释用新鲜生理盐水,乳胶试剂用前混匀,以最高稀释倍数为效价报之。

(二)抗核抗体试验1.英文或缩写:Antinuclear Antibody,ANA。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ANA 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

针对细胞核内DNA、RNA 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抗体。

分四类:即抗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

临床上ANA 的检验实际上是总抗核抗体的检验。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症(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全身性硬皮病(PPS)、多发性皮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

根据抗原抗体结合位点的不同,在油镜下可分为以下几型:(1)均质型:又称弥散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

此型与抗组蛋白抗体、抗DNA 抗体有关,几乎所有的活动性SLE 均可检出,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检出率也可达20%-30%,故特异性不高。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抗RA-33、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评估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抗RA-33、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评估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抗RA-33、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评估①荀春华江代红瞿俊(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55)中图分类号R46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1-2393-04[摘要]目的: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门诊和住院送检的RA五项(anti-RA33、anti-CCP、RF、RF-IgM、RF-IgG),包括105例RA患者和71例疾病对照组,所有项目均采用吖啶酯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

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变量间的相关性。

结果:RA组血清anti-CCP、RF、RF-IgG、RF-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anti-RA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CCP对RA诊断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最高,anti-RA33 对RA诊断的灵敏度最低,但特异度最高;RF-IgG对RA诊断灵敏度最高。

ROC曲线分析显示anti-RA33、anti-CCP、RF、RF-IgG、RF-IgM的AUC分别为0.520、0.870、0.816、0.853、0.848。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nti-CCP、RF、RF-IgG、RF-IgM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anti-RA33与这4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ani-RA33灵敏度过低,初筛检测anti-RA33容易漏诊,RF、RF-IgG、RF-IgM对R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用于RA疾病初筛检测。

Anti-CCP仍然是5种自身抗体诊断准确性最高的自身抗体,可用于RA的初筛和确诊。

[关键词]化学发光;类风湿因子;IgG;IgM;类风湿关节炎;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ti-RA33, anti-CCP and RF based on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examinationXUN Chunhua, JIANG Daihong, QU Jun. Clinical Laboratory of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Banan District,Chongqing 400055,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related autoantibodies based on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examination. Methods:RA related autoantibodies (anti-RA33, anti-CCP, RF, RF-IgM and RF-IgG) detected in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Banan District from September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105 patients with RA and 71 disease control groups. All auto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acridine ester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RO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ze diagnostic value of each test index for RA,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st variables. Results:Serum levels of anti-CCP, RF, RF-IgG and RF-IgM in R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RA33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nti-CCP had the highest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Youden index as diagnosis of RA,and anti-RA33 had the lowest sensitivity but the highest specificity as diagnosis of RA; RF-IgG ha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in diagnosis of RA.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AUC of anti-RA33, anti CCP, RF, RF-IgG and RF-IgM were 0.520, 0.870, 0.816,0.853 and 0.848, respectively.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anti-CCP, RF, RF-IgG and RF-IgM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RA33 and these four indexes (P>0.05). Conclusion:Sensi‐tivity of ani-RA33 is too low, hence it is easy to escape diagnosis or be misdiagnosed as preliminary screening test. RF, RF-IgG and RF-IgM had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for RA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 test of RA diseases. Anti-CCP is still the autoantibody with the highest diagnostic accuracy in the five autoantibodi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 and con‐firmatory of RA.[Key words]Chemiluminescence;Rheumatoid factor;IgG;IgM;Rheumatoid arthritis;Anti-RA33 antibody;Anti-CCP antibody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多个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1-2]。

自身抗体测定

自身抗体测定

自身抗体测定2.一般正常人阳性率5%~1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活动期80%~100%,SLE活动期、RA 30%~50%,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JRA)20%~40%,非结缔组织病、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肾小球肾炎(MG)10%~20%。

3.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ANA检出率可高达95%~100%,舍格伦综合征为70%~80%,系统性硬化症(PSS)可达85%~95%。

4.RF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肤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

5.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也可能检出ANA。

(二)抗线粒体抗体2型(AMA-Ma)检测许多肝脏疾病时可检出AMA-M2具体见于: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M2特异性可达97%以上,敏感性为95%~98%,且抗体效价甚高。

2.慢性活动性肝炎HbsAg阴性的肝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AMA-M2也可阳性,但均以低滴度阳性为主。

3.胆总管阻塞性肝硬化、肝外胆管阻塞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AMA皆为阴性。

据此,AMA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硬化症的鉴别诊断。

(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血管炎指以血管壁(主要是动脉)发炎和坏死为基本病理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现已认识到ANCA 是一种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性指标。

对血管炎的诊断、分类、疗效观察、病情活动、复发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ANCA分为胞浆型(cANCA)、核周型(pANCA)和不典型(x ANCA)。

cANCA又称抗蛋白酶3抗体或抗PR3抗体, pANCA又称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或抗MPO抗体。

1.cANCA 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WG),活动性 WG患者在病变尚未影响到呼吸系统时cANCA灵敏度是65%,当病人已出现呼吸系统、肾脏损害时其灵敏度达90%以上。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相关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相关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相关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评价
曲昌华;李曙晨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5(016)006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关节骨质破坏.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病,在我国有几百万人患病.早期诊断并早期给予改善病情药物(DMARDs)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关节破坏,从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66)
【作者】曲昌华;李曙晨
【作者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免疫室,烟台,2641001;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免疫室,烟台,26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J], 张文兰;胡同平;王永福
2.三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J], 高科;陶娟;王继红;谢立民
3.自身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J], 董桂香
4.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 [J], 汪慧芸
5.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许俊;冯志鹏;马燕;腾绍桦;王荫琪;龙晓娜;彭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CCP临床诊断价值
对RA患者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与类风湿因子平行检测可提高RA患者血清学的诊 出率 可检测RA临床症状出现前的人群 (无症状正常人 、未明 确的关节炎患者以及早期的RA患者) 对于关节侵蚀损伤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EUROIMMUN
抗含瓜氨酸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 抗角蛋白抗体(AKA) 抗丝集蛋白抗体 (AFA) Sa CCP (环瓜氨酸肽)
EUROIMMUN
抗Sa抗体
抗原:
来源于人胎盘的蛋白, 分子量 50 kDa ⇒ 瓜氨酸化的波形蛋白 30% - 43% 92% - 100%
敏感度: 特异性:
Menard et al., Arthritis Res, 200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8 6 4 2 0
Jahre vor the first symptoms Years beforeersten Symptomen
抗 CCP抗体在首次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可以检测到 Rantapäa-Dahlqvist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3
100 75
IgM-RF
IgM-RF阳性 IgM-RF阴性 75%
%RA*
%RA*
50 25 25% 0 0 1 (随访)年 2 3
50 25 31% 0 0 1 随访(年) 2 3
PPV 93%, NPV 75%
*根据ACR标准诊断
PPV 75%, NPV 69%
Van Gaalen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4 EUROIMMUN
敏感度:
60% - 80% IgM-RF: 71% 应用欧蒙 ELISA (n = 93) 非常有限 存在于很多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的疾病和正常人中 (<60岁: 1-5%; >60岁: 5-30%) IgM-RF: 12% 正常人中应用欧蒙ELISA (n = 200)
特异性:
EUROIMMUN
RA-特异性自身抗体
EUROIMMUN
抗CCP抗体与RF:敏感性
抗 CCP 抗体阳 RF-IgM 阳性血 性血清 清 (n = 1151) (n = 959) 79% 80% 80% 76% 82% 79%
病人组 新近诊断的 RA 患病两年以上的 RA 对 RA 的敏感性
⇒ 敏感性相同
EUROIMMUN
抗CCP抗体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
EUROIMMUN
类风湿性关节炎 (1)
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病 患病率为0.5% - 1% 发病几率: 30-80 cases per 100,000 inhabitants per year 75%患者为女性 在 35和 45之间以及 >60年龄患者中多发
EUROIMMUN
线型多肽:
多肽 线状 环状
对 RA 的敏感 性 49% 68%
环形多肽:
X = 瓜氨酸
Schellekens et al., 2000
⇒ CCP =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环瓜氨酸肽)
EUROIMMUN
CCP大事记

RA-特异性自身抗体主要识别包含瓜氨酸的多肽
• 抗 线性 瓜氨酸多肽具有较高特异性 (>98%), 但敏感度较低 (3549%) • 抗 环化 瓜氨酸多肽 (CCP1) 具有较高特异性 (>98%) 和良好的敏感度 (>70%) • 不同 CCP抗原的优化最终发展为第二代CCP抗原 (CCP2)
EUROIMMUN
抗CCP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的比较
抗角蛋白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阳性 24 2* 阴性 13 23
n = 62
(RA 血清, Prof. Bossuyt, Belgium)
抗 CCP 抗体 (ELISA)
阳性 阴性
* IIFT滴度= 1:10(弱阳性)
⇒ 阳性率
抗角蛋白抗体:42%、抗CCP抗体:60%
⇒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更高
EUROIMMUN
CCP 与 RF-IgM
多中心研究结果
RA for >2 years n = 634 RF-IgM ELISA positive negative positive AntiCCP ELISA 428 75
negative
38
93
45% RA病人RF阴性 CCP 抗体阳性
EUROIMMUN
anti-CCP2-positiv Anti-CCP2 positive
83早期RA患者,之前均 为健康献血员
70%
抗CCP抗体:发展到RA的标志
从普通的关节炎(UA)发展到RA
(318名UA患者:22%抗CCP抗体阳性、22% IgM-RF阳性)
100 75
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阳性 抗CCP抗体阴性 93%
IgG (类风湿因子) RA33/A2-hnRNP Calpastatin BiP/p68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ANA Calreticulin Collagen Type II Fibronectin Cardiolipin ANCA : 抗原: 抗IgG型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 IgG FC段的CH2 和 CH3 区
EUROIMMUN
The role of anti-CCP antibodies and citrullinating enzymes in RA 瓜氨酸是RA特异性自身抗体抗原重要组成成分
Walther J. van Venrooij Department of Autoimmune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Nijmegen, Nijmegen, The Netherlands
类风湿性关节炎(2)
-多关节炎 -关节变形 -偶见脏器累及 (肺纤维化, 胸膜炎, 心包炎, 巩膜炎, 类风湿性结节, 血管炎) - 30-50% RA患者在发病第一年可见关节损坏 - 40%RA患者5年内病情发展导致丧失劳动力 -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寿命缩短3 到14 年
EUROIMMUN
RA-相关自身抗体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抗CCP抗体即可出现阳性。 ⇒ 在刚出现临床症状时,就开始合适的治疗 ⇒ 可减少不可逆的关节变形 - 阳性预告值 如:抗CCP抗体阳性的患者,发展成为有关节损坏RA的几率高
EUROIMMUN
抗CCP抗体出现早于RA临床表现 (1)
80%
连续10年的血清样本从血 清库中获取,分别研究临 床症状出现前的抗体表现
Citr = 瓜氨酸
Citr
Arg = 精氨酸
Citr
EUROIMMUN
将精氨酸替换为瓜氨酸
PeptidylargininDeiminase (PAD)
Arginine
Citrulline
丝集蛋白的抗原位点?! 应用合成瓜氨酸肽进行实验
EUROIMMUN
CCP——环瓜氨酸肽
- 瓜氨酸肽:线状还是环状?
EUROIMMUN
抗核周因子和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APF; 1964) 抗角蛋白抗体 (AKA; 1979)
上皮细胞 (口腔)
靶抗原: 前丝集蛋白
抗丝集蛋白自身抗体 (AFA ≅ APF ≅ AKA) 敏感度: 35-80% 特异性: 70-99%
食管 (大鼠)
靶抗原: 丝集蛋白
什么是丝集蛋白的 抗原位点?
EUROIMMUN
抗CCP抗体ELISA:实验原理
EUROIMMUN
抗RA相关角蛋白抗体
靶抗原:食管表皮中丝集蛋白和 前丝集蛋白相关蛋白 基质:大鼠食道 相关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 断指标,特异性>95%,敏感性 30-45%。与疾病活动性及严重 程度相关 备注:与APF主要靶抗原重叠。 其他检测方法: IB(大鼠食管 上皮提取物)
EUROIMMUN
丝集蛋白
丝集蛋白 = 上皮细胞表达的蛋白质, 连接角蛋白纤维. 前体: 前丝集蛋白
P P Filaggrin P
Arg
P
P
Arg
Arg
Arg
P Filaggrin P
Arg
P
P
Arg
Arg
P Filaggrin P
Arg
P
前丝集蛋白
Arg
P
Citr Arg
P = 磷酸化
Arg 丝集蛋白 Ar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