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下远教花开(定稿).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缙云山下远教花开(定稿)
缙云山下莫道农家无宝玉远教打开致富门远教花开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远程教育工作纪实“四四方方一窗口,屏幕亮起啥都有,要问什么都知道,远程教育是个宝。

” 这是流传在北碚区澄江镇的一首新民谣。

北碚区澄江镇位于风景优美的缙云山麓、嘉陵江畔。

现如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扎根这片土地已经快五年时间了,现在,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学习创业致富的技能技术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和了解实用的生活窍门常识,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创业致富,田园乡村中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康的喜人局面,远程教育成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洋专家”。

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2007年,远程教育站点设备刚刚安装到村里的时候,村民们对这个新玩意除了一开始的新鲜以外没有更多的好感。

“就凭这个小东西能知道什么”、“我看也只是摆在那里做做样子,管都没人管,哪能指望它。

” 没有人响应管,没有人看的远程教育设备是发挥不了作用的,没过几天就蒙上一层灰。

站点负责人立刻把这个情况反馈给澄江镇党委了解到这种情况,镇党委意识到当下的重中之重不是如何指导村民利
用,而是到要发挥站点的作用想让远程教育在这里落地生根,首先要加强规范化建设管理,建立一套远程教育管理和运行的机制,要有一套办法来促进远程教育站点的工作的开展如何引导村民逐步接受这个新生事物,让他们信赖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让远程教育站点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朋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澄江镇党委首先从制度入手,立即制发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远程教育建设、管理、考核办法,统一制作了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管理制度、学习运用制度和操作维护手册等,形成村民定期学习制度、节目预告制度、签到考核制度、党课必看制度等。

同时,为了规范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行为,镇党委分解管护职责,在每个站点均安排了管护人员,并对远教管理人员制定了定期培训制度、考试上岗制度、不定时抽查制度、每月通报制度等,严格操作程序,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为了保持远程教育站点的安全与整洁,镇党委强化站点的安全管理,落实了轮流值班、定期检查、清洁卫生、问题上报以及防雨、防雷、防火、防盗、防破坏、防干扰等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工作日志,要求对设备运行、维修维护等情况要求及时记录记载。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焕然一新,不再是一个草台班子。

,规范有序、整洁干净、环境舒适的的远教站点里,来观看节目的村民逐渐引起村民的兴趣多了起来。

用好远教关键在“人” 要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管理人员是关健。

澄江镇党委针对农村站点管理员兼职多专职少力量不够,年长者多年轻者少精力不够,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水平不够的“三多三少三不够”现象,实行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AB角”管理机制,并加强对站点指导,搭建QQ群等交流平台,提升站点管理员工作能力,有力推动站点规范化建设,提高站点使用率,促进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

澄江镇运河社区远程教育管理员张英于2008年经过计算机操作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持证上岗。

她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电脑基本知识,提高操作水平。

迅速从一个只会开关机、完成一般电子文档操作的新手,成长为一个能熟练操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电脑软件,进行系统安装维护的优秀管理员。

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张英同志通过深入的了解,摸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准备选择
不同的播放内容,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群众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

2008年底,远程教育刚进入社区时,有些低保人员不理解,认为远程教育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听报告”,是走过场做样子,“我又不是党员,这个不关我的事”,根本不感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张英同志不厌其烦积极做工作,向大家解释宣传远程教育的的内容涉及广泛好处,并选择性地播放一些法律案例,种花、养鸡、种果树的适用技术知识,常见病的预防,日常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等组织大家观看。

在办理社区日常事务、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中,也适时提及远程教育的作用,渐渐地消除了大家对远程教育“只是给党员看的”的误解,丰富适用的知识内容让大家觉得“很有看头”,看了有收获。

现在每月到了15号低保人员学习日,群众都自觉聚集,对照播放节目单,纷纷提出想看的类型和内容,请张英同志播放。

服务发展才有活力有了一支管理员队伍,但怎样才能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推动发展的最大效果澄江镇远教工作领导小组绞尽脑汁想对策,党委书记林春作为第一责任人多次深入到各村调研了解情况,并组织镇党委组织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讨论,明确了“因人制宜、按需施教、错时开
展”的学习机制。

对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必修内容,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对农村卫生、计划生育、预防家庭暴力等知识,组织广大群众和妇女“全员学”;对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知识,组织产业大户和相关群众“重点学”;对有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邀请教学辅导人员到现场“指导学”;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定制“菜单”“随时学”。

在学习时间上采取“农忙不学农闲学、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的“错时”学习机制。

即农忙不学农闲学、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等举措开展教育,用符合农民群众习惯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澄江镇北泉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麓,历来受国内外旅游者得青睐,但是2009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重庆市出台了“四山禁令”,导致农家乐无法扩张规模实现增收,眼看着相对简陋的环境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曾经风光一时的缙云山农家乐光彩逐渐暗淡,如何增收痛定思痛,澄江镇党委提出“要搞农家乐,必须走提档升级的路子,规模扩张不了,我们不是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嘛,有了金字招牌不怕赢不回市场。

”这个创新思路一抛出,立刻在缙云山农家乐业主中激起千层浪,殊不知这条新路子就是在远程教育的“农家乐的启
示”节目中获得的灵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镇党委从成功例子中取经,结合缙云山实际情况制定了北泉村要打造“重庆市生态旅游强村“的发展定位,指导北泉村党总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市场经济”、“技能培训”等板块来开展农家乐业务培训,用市场化的思维给农家乐业主“洗脑”,以提高农家乐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档次。

为了充分利用缙云山天然的绿色生态天然的绿色环境,让客人在享受缙云山天然氧吧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独具特色的缙云饮食文化,就要在“吃”上面做足文章,可技术到哪里去学北泉村花果园农家乐业主王晓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带着厨房大师傅到站点学起了技术。

王晓明说“以前我就觉得农家乐不就是弄个农家菜而已没啥好学的,看了其他地方的实例我才知道,要办好农家乐可不简单,菜品没特色谁来啊。

”花果园利用缙云山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和芦荟研究所的优质芦荟开发出了特色菜品,经过不断琢磨与创新,花果园的“芦荟菜系”不仅受到游客的好评还屡次摘得美食比赛的桂冠,俨然成为缙云山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花果园的带动下,北泉村农家乐、度假村业主成为了远程教育的忠实观众,走上提档升级之路,。

现在北泉村共发展了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为一体
的农家乐21家,其中星级农家乐8个;度假村共6个,其中三星级酒店1个,。

每到周末、节假日的接待量比以前翻了几番,真正赢回了旅游市场。

澄江镇北泉村不光是利用远程教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也利用远程教育发扬民间文化。

北泉村作为国家板凳龙之乡,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民间艺术奇葩北泉板凳龙就源于此地。

板凳龙艺术是以一根长板凳为道具当龙耍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从50年代经发掘展现在世人眼前,就引起了专业和业余舞蹈界的重视,但由于农村文化的随意性使得板凳龙舞蹈始终停滞不前,保持着自娱自乐的耍法。

为了提炼板凳龙时代精神和板凳龙文化,北泉村党总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板凳龙队员观看各种民间艺术节目,学习、研究专业演员的动作和神态,镇党委还邀请文化馆专业舞蹈老师到现场“指导学”,。

通过不断提炼,打造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板凳龙舞,使老板凳龙舞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

民间文化需要传承,为了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加入到板凳龙队伍中,澄江镇党委要求各村基层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经常为党员、群众播放板凳龙的表演视频,激发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充实新生力量,推动北泉板凳龙申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进程。

典型带动花开遍地村民有句口头禅“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典型来示范”,。

澄江镇党委摸准村民心思,树立了一批积极学习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

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带动身边人,将“种养殖大户”、“土专家”等作为远程教育信息传递示范户,让党员群众尝到科技服务的甜头。

澄江镇中石盘村狮子堡社的村民李珍富受远程教育节目内容的启发,大力发展种植大棚蔬菜,从以前的3个大棚增加到现在的10个大棚,年收入翻番;。

在李珍富的带动下,幺店子等几个社成立了蔬菜农专业合作社,直供超市和农贸市场,一举打开了市场,打响了品牌。

目前中石盘村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亩,有效地推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澄江镇转龙村的老菜农蔡云虽说种了将近10多年的蔬菜,但因种植技术传统,收成不高,每年收益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在观看了一段时间的一些远程教育中农民致富的节目后,受到启发,将自己的4亩地蔬菜全部改种反季节蔬菜,在今年的农民万元增收工程中种植了优良品种二金条,按照
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掌握的种植技术,4亩地的辣椒长势良好,远远高出了村里其他人的种植效果,一年可收入3-4万元。

他的收入让村里人眼红,大家纷纷找到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要求学习新技术来增收,使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了农村的新时尚。

澄江镇转龙村永兴桥黄家沟、白马井两个社一直是附近村民瞧不起的“穷旮旯”,村民没收入,干群关系也复杂起来,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转龙村党委一班人多次到黄家沟和白马井社走访,看清条件摸清民意,以森林重庆建设为契机种植大量果树。

为了跟进市场脚步,转龙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刘后琴义务当起了广播员和农技员,把远程教育平台上公布的与本村农产品相关的市场供求信息每月定期向种植户发布,并依靠“虚拟老师”教授的科学技术为400多亩的桃树及梨树进行了嫁接,在2011年实现了亩产2000斤的大丰收,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一举摆脱了“穷旮旯”的帽子。

在澄江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远程教育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实惠”。

如今,远程教育正为澄江镇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远程教育将发挥更大的潜能,使澄江镇人
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精彩陈争勇胡云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