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练习与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练习与解析思路导引
1.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这两省的特殊条件是()
A.是革命老区
B.交通方便、自然条件优越
C.物产丰富、人均产值高
D.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解析:本题关键词为“特殊条件”,从对外贸易的需要角度来看,交通和华侨众多符合要求,而交通条件不属于特殊条件。

答案:D
2.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概念的理解。

经济特区主要是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的特殊。

答案:B
3.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的华侨众多
解析:深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政策优惠,其他三个原因是中央决定开放深圳的原因,不是深圳发展的原因。

答案:C
4.下列城市不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大连、秦皇岛
B.天津、广州
C.烟台、青岛
D.上海、厦门
解析:厦门属于4个经济特区之一且较早开放,不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D
5.“引进来”战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解决了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
B.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
C.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是“走出去”战略的作用,故排除。

←根据对外贸易需要切入思考。

←理解经济特区的概念。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四大特区之一。

←区别4个特区与14个沿海城市。

←根据“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概念区别判断。

←准确识记重要事件的时间。

加大;工业得到发展,工业品出口比重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