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获奖课件)-第6单元 家国天下 6.6.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对王阳明一派,批 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 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 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 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 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 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作了初步的 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 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作出了有益的思考。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 也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他的《人间词话》在形式上继承了 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但在理论上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境界 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 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 学观点来探讨《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 质及其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黄遵宪潜心诗歌创 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 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 的精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知识梳理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分古今 (1)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人各自私也 古义:自谋私利。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 5.析活用 (1)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 (2)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称呼) (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明句式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判断句) (2)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省略句) (3)曾不异夫腐鼠(省略句)
相 关 读究
掌握学习方法
1.自主梳理文中词句,在此基础上参考“阅读指南”和“知识链接” 部分,了解各篇的文化背景、内容要点、学术成就及影响,初步感 知文意。 2.同学之间合作探究,抓住课文的精髓,领会文章的要义,了解王 国维和黄遵宪的文艺思想。 3.注意弄清二人思想发展的渊源,并结合现代哲学眼光加以审视, 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增加相应的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文学研究 能力。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偏爱) (4)私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个人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暗中,私下)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谁,哪一个) (5)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怎么)
文本助读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好逸恶劳(wù) 寇雠(chóu) 无稽之事(jī) 窥伺(kuī sì ) 2.识通假 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人、仇敌)
3.解多义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消除) (1)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官职)
文本助读
原君(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 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 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 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 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 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 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 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通过古之人君为天下“兴利”“除害”与今之人君“利己”“害人”的 对比,更清晰地辨明了君主的真正职分;通过古之人君“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与今之人君“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对比,更充分地揭露出 后世君主专制独裁的本质;通过古人把君主“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与 今人把君主“视如寇雠,名之为独夫”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显示出后世 君主狰狞贪暴的面目…… 这些对比,意理绾联,又汇集于“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私”的 根本对立,从而使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的中心思想得到了集中而充 分的阐发。显然,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不仅通过对比 双方的相互反衬,使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都十分鲜明,而且通过 对比双方的相反相成,将全文凝聚成一个内在逻辑十分严密、中心 旨意十分突出的艺术整体。 (选自《古文鉴赏大辞典》,有删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 得自利也。 译文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 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 点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 者在前文阐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 者”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 “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 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 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并“视为当然”。进而得出本文的中心 论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旨。 提示本文主要阐述了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 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首先作者在写作标题的拟定上已基 本点明了这一写作倾向。因为“原君”的意思是推论为君之道。正 是因为这样,作者首先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分析了君主的 产生,指出君主产生的原因是君主顺应时势,凭自己的辛劳赢得了 大家的拥戴,而君主的天然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 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 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 害归于老百姓。作者对此罪恶行径加以斥责,从而指出今之君主已 成为“天下之大害”,表现出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倾向。
知识梳理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2)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让)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命令,叫) 视之如寇雠(像) (3)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比得上) 如其克谐,天下乃定(如果)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 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 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
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学问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 启蒙之父”之誉,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对清末改 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 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 代“七子”的模拟之风。作品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 的利益。 点评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原上考察君主的产生。在 此,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 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 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正,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 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 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 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 态度。作者之所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 君主的做法作铺垫的,与后文形成了对比。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经典原文
10
《人间词话》十则
自主预习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 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 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们 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 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 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 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 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 作品。在以往词论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 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原君》作为一篇声讨封建帝王专制独裁统治的檄文,它给人 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提示在《原君》篇中,黄宗羲首先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 各自利也”这个天赋人权的命题,即每个人有争生存求幸福的权利, 而这个人权却被君主剥夺了。那些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 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君主个人把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 主,君为客”颠倒成“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 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皇一统 到康乾盛世,黄宗羲第一个这么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之罪恶,喊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第一个把皇 帝当作“寇雠”“独夫”,这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两千余年来的封建 专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原 君 对比 举例 古——君主明职分 今——君主国之害 批——小儒君臣义 望——君主明职分 不明——大害 明——利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层层对比,以史实立论 《原君》在阐明君主职分的基础上,着重抨击了后世君主的专制 独裁,表现出可贵的民主主义思想。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观点 鲜明,见解透辟。这除了由于作者的思想先进外,还得力于托古论 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和充分而典型的史实论据。 作者颂扬三代以前的君主是“托古”。托古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 种手段,一种参照物,为论今提供了立论的依据,意在用托古之箭来 射论今之的。这样,“古之人君”与“今之人君”的反复对照,就成为全 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并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明确课节重点
课 题 序 经 典 原 文 作 学习目标 者 1.理解、 掌握王国维的“造境”和“ 写境”、 “ 有我之境”和“无 10 《人 王 我之境”的理论。 间词话》国 2.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 十则 维 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力。 《红楼 王 1.通过学习《<红楼梦>评论(节选)》,进一步把握王国维 梦》 国 的文艺思想,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 评论(节 维 究的转型,尝试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选) 2.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感知并了解黄遵宪的诗歌 《人境 黄 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健 庐诗草》遵 康的文化态度和开放的文化视野。 自序 宪 目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了解知识领域
本单元涉及的是近代文艺经典。所选的三篇课文《<人间词话> 十则》《<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都是晚清 末期的文艺学作品。它们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的同时,都反 映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