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自我检测试卷B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自
我检测试卷B 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
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3、中学生小孙近期心理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 遥不可及。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勤奋感 B 、克服内疚感 C 、避免孤独感 D 、建立同一性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5、高中生趋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言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 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決。

曲呜表现出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6、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继承性 D 、生产性
7、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桑戴克 D .班杜拉
8、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

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

A 、情感枯掲 B 、却个性化 C 、成就感低 D 、知识枯掲
9、在数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10、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

A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11、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构造一种“完形”
13、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重组
14、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欢乐,时而忧郁。

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A.两极付
B.适应性
C.复合性
D.社会性
15、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B.信息加工的过程
C.构造“完形”的过程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6、体育教师认为又瘦又高的学生跑步一定较快,并在运动会中优先选拔这类学生。

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17、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板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理科李老师的那种心理品质?()。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19、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

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

这是()。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20、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2、正强化可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可以降低反应频率。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的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上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诧异,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

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

问题:
(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
(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

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

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C 心理起源
2、B
3、D
4、答案:A
5、A
6、答案:B
7、B
8、A
9、C
10、答案:B
11、C
12、B
13、A
14、A
15、B
16、【答案】A
17、【答案】C。

解析:“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8、【参考答案】B
19、B
20、答案:C夸美纽斯
21、答案:A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答案:错误。

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

2、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两者都可以增强反应的频率。

3、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错误。

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

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

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2、参考答案: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編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及时复习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
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

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