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莱布尼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故事——莱布尼茨
二进制应用的推进者、自动计算的先驱者之一,终生致力于设计、改进计算器,造出的计算器样机达到了进行四则运算的水平,他就是莱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1679年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计算法,用两个数字代替原来的十进制数字,即1 和0。

1701年他写信给在北京的神父Grimaldi(中文名字闵明我)和 Bouvet(中文名字白晋)告知自己的新发明,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术爱好者”康熙皇帝的兴趣。

白晋很惊讶,因为他发现这种“二进制的算术”与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立在两个符号基础上的符号系统是非常近似的,这两个符号分别由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组成,即—和- -。

这是中国最著名大概也是最古老的书《易经》的基本组成部分。

据推测,该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初期,开始主要是一部占卜用书,里边的两个符号可能分别代表“是”和“不”。

莱布尼茨对这个相似也很吃惊,和他的笔友白晋一样,他也深信《易经》在数学上的意义。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解释与《易经》没有联系。

《易经》不是数学书,而是一本“预言”,并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为一本“智慧之书”。

书里的短线意味着阴阳相对,也即天与地、光明与黑暗、造物主和大自然。

六爻以不同的组合出现,人们可以借此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变换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

这一次将数学与古代中国《易经》相联的尝试是不符合实际的。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指向的不是古代中国,而是未来。

莱布尼茨在1679年记录下他的二进制体系的同时,还设计了一台可以完成数
码计算的机器。

我们今天的现代科技将此设想变为现实,这在莱布尼茨的时代是超乎人的想象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