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建商品房倾倒事故原因调查通报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在建商品房倾倒事故原因调查通报全文
2009年07月03日11:27 新民网我要评论(3876)
视频:上海楼房倒覆事故因水平压力差造成
【新民网快讯】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左右,本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发生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事故,一名工人逃生不及被压致死。
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建设交通委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应急抢险工作,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
目前,工程排险任务和事故原因调查已经基本完成。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市建设交通委立即启动事故抢险处置机制,迅速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市、区相关部门紧急组建了现场抢险指挥部,同时组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先生担任组长、14位勘察、设计、地质、水利、结构等相关专业专家参加的专家组。
二是针对倾倒楼房附近存在南面开挖基坑、北面堆土过高、部分防汛墙坍塌等重大隐患,为保持土压平衡,根据专家组建议,加快卸载北面堆积最高约10米的土方,抓紧回填楼房南面深约4.6米的基坑,同时对多余土方进行外运。
经过抢险施工人员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累计卸载、外运和回填土方约6万方。
至6月30日,南面基坑全部填平,北面堆土下降至0.5米左右,临时防汛设施基本修筑完成,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是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分别对在建的其余10幢楼房、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防汛设施和道路管线进行不间断监测,并对燃气、电力等管线进行了逐户安检。
专家组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道路管线等未受影响;在建的其余楼房安全状况稳定,不会发生类似倾倒事故。
临时撤离居民于6月29日晚全部回家,工程抢排险任务于7月1日结束。
6月27日下午,将事故及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了汇报。
6月29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派员赴现场了解情况,对事故调查和后续工作提出要求。
二、事故原因调查情况
专家组于6月28日提出了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为真实、全面、客观地查清事故情况,专家组分勘察设计、水文地质、施工工况、检测等四个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复核。
7月2日,在听取了检测、分析、复核结果汇报后,专家组提出了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的结论意见。
主要有:
1、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2、倾倒事故发生后,对其它房屋周边的堆土及时采取了卸土、填坑等措施,目前地基和房屋变形稳定,房屋倾倒的隐患已经排除。
3、原勘察报告,经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桩,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4、建议进一步分析房屋倾倒机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周边房屋进一步检测和监测,确保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
在积极配合由市安监局牵头的事故责任调查组开展工作的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专家组对房屋安全检测提出意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组织相关专业单位对其余在建的10幢楼房进行检测,结果出来后,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专家的评估意见,责成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需对房屋进行加固,我们将责成相关单位抓紧实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标准。
我们将深刻吸取本次事故的教训,责成市、区相关责任部门,对全市在建工程开展安全普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开发商、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强化现场施工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责任编辑:victorbai]
调查组称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
2009年06月30日08:03 东方网我要评论(946)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抢险工作昨天进入第三天。
记者从闵行区了解到,目前各项抢险排险及社会稳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小区内其余房屋目前仍处安全状态,退房业主情绪稳定。
探头开始掘进倒覆楼桩基
昨天上午10点左右,伴随着“突突突”的柴油机声,莲花河畔景苑7号房桩基部分的地下勘察工作正式开始。
在紧挨着倒覆的7号房桩基位置,记者看到,工人们将探头安装在电缆上,然后将长长的电缆线顺着铁管笔直插入地下。
承担此项工作任务的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检测探头将深入地下25米左右,到位后可以清楚地掌握倒覆房屋的地下情况。
“我们是应急而来,要尽最大努力采集到完整的数据。
”这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勘察工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比如暴雨天气等,尤其是7号楼北部堆积的大量土方。
为此,他们已经在监测点附近划出了明显的白线,建工集团抢险施工队的土方施工机械正加紧作
业,清理土方,配合他们的工作。
直到记者离开时,这项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楼房】
小区其他房屋处安全状态
根据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小区内其余房屋均安全。
为确保安全,对小区内楼房、防汛墙、道路管线等监测工作将继续进行,平均每半小时监测一次。
到昨天为止,堆土卸载和基坑回填抢险作业基本完成。
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展房屋检测和事故调查工作。
同时,为了保障莲花河畔公寓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闵行区相关部门加强同排险施工单位沟通协调,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业主】
小区退房业主情绪稳定
与此同时,最受关注的莲花河畔公寓小区业主退房的事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截至昨天下午5时,现场接待点接待购房者96户,三天共计接待351户。
每一户前来咨询的购房者都填写了意见表,同时闵行区也承诺会尽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购房者的利益。
而小区开发商等相关人员和资金也已经被有效控制,目前,小区购房者的情绪都较为稳定。
目前坊间流传“小区业主将按照12500元/平方米进行退房补偿”的消息,但这一说法并未获得相关部门的证实,而记者从闵行区政府了解到,目前具体的赔偿方案还未制定出来。
【防汛墙】
今天开始进行水上围堰施工
记者从闵行区政府了解到,目前,抢险指挥部正在积极做好抢险、监测和防汛墙抢修工作。
截至昨天晚上6时,堆土卸载、基坑回填和土方外运等工作进展顺利。
基坑已全部填
平,堆土已下降到2.5米左右,填坑12000余方、卸载土体13000余方。
从前天下午1时至昨天下午6时,29个小时共外运土方计510车8900余方。
同时,淀浦河防汛墙抢修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目前共清理卸载塌陷防汛墙土方1200 0余方,拆除出险段防汛墙75米,修筑临时防汛墙170米。
今天开始将开展水上围堰施工。
为了加快抢险进度,赶在汛期之前修复防汛墙,指挥部决定从昨天起至7月12日进行昼夜连续施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专家组给出初步意见
导致大楼倒覆主要因施工不当
本报讯记者顾卓敏“一个有常识的施工单位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昨天记者联系负责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倒覆事件调查的专家组成员了解到,目前专家组已经给出了一份初步意见报告,其中指出导致楼盘倒覆的主要因素是施工不当,在一侧堆土过高与另一侧开挖基坑的共同作用下,致使高楼在顷刻间倒覆。
据悉,专家调查组已经调阅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并对倒覆建筑的水泥和钢筋等关键材料作了取样,进行实验性分析。
昨天,记者从专家组了解到,一份关于莲花河畔景苑事件的初步意见报告已经出炉。
这份报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对现状的整体评估、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进一步要深入开展的工作。
“就我们对事故现场的整体评估情况看,目前采取的现场抢救措施是有效的。
”专家组成员表示:“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抢险队伍连夜紧急清理堆土,并对开挖基坑做了及时回填,目前现场的情况是稳定的。
”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事故原因,在专家组的这份报告中也有详细的分析说明。
据专家组成员透露,倒覆楼盘的一侧有近10米高的土方堆起,对楼盘地基形成压迫力,再加上大楼的另一侧在开挖基坑(地下车库),由于基坑围护措施不到位,在双重作用力的作用下导致
大楼倒塌。
对于记者提出“防汛墙开裂或是河畔地质特殊等情况是不是事故的诱发因素”问题,专家明确表示:“这些客观原因都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一个有常识的施工单位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专家强调:“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总结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是很重要的。
毕竟一栋13层的高楼突然倒覆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违规堆土、不当开挖基坑,这些事故隐患以前大家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今,通过这次的惨痛教训,希望各建筑单位引以为戒,也希望行业协会能发挥积极作用。
”
现场回访
罗阳七村居民恢复“娱乐”
本报讯钱先峰实习生陶思佳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莲花河畔景苑出事工地,发现数台大型挖掘机仍在现场进行填坑、卸土工作,而相关部门也对楼盘的住房结构、基桩进行了检测。
此外,遭受“惊吓”的罗阳七村居民在重新回到小区后,生活、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晚上7点多,记者还看到在小区老年活动室内,老年人正愉快地开展娱乐活动。
“今天来了好几拨人,都是区里和市里相关部门的专家,大概是来对房屋进行检测的,手上还拿着各种仪器。
”莲花河畔景苑外围依旧拦着警戒线,工地的大门也一直紧锁,工地负责看门的工友告诉记者,挖掘机一直不停地在工作,并不断有土方往外运出。
而前天晚上回家的罗阳七村居民们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原本设置在小区北门的两道警戒线已被撤离,沿马路的店铺在关闭两天后又重新开张。
楼下的老年活动室内,老年人还跳起了扇子舞,娱兴正浓。
上海在建楼房倒塌疑因施工步骤颠倒(图)
2009年06月29日02:55 重庆晚报我要评论(837)
昨日,推土机在清理事故现场堆积的大量土方。
上海13层在建楼房“莲花河畔景苑”27日发生倒覆后,事故原因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记者昨天从多方专家和建筑业相关人员处获悉,有可能是施工步骤颠倒致祸——该楼盘先建上面的房子再建地下停车场,“掏空”了支撑结构。
倒塌前正在挖停车库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倒塌楼前正挖开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深度为四五米的坑,用于建造地下停车场。
这种先建起小高层楼房,再在楼前开挖车库的方式或引起房屋结构伤害。
记者采访的一位土建施工监理表示,从居住楼来看,大多数都应该是先打好基坑,在基坑牢固的基础上,再建设地面上的楼层。
而从这栋倒覆的房子来看,施工工艺的步骤违背了科学,地下车库在房屋建造后开挖,地下结构将没有足够的力去支撑住楼房庞大的重量。
另一位商品房施工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房屋建造后再开挖地下车库,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才可以,整个过程需要严密监控,防止出现沉降和地面开裂等情况,而力的计算将非常复杂。
一般情况下总是先建地下结构再建地上房屋的,施工步骤不能颠倒。
”
“房屋结构还是可以”
上海建工集团一位项目经理表示,目前一切还需等待详细的调查取证和施工材料分析出来后才可以有结论,盲目地认为是地基问题、地下土层流失问题,还是偷工减料问题,都
为时过早。
但一幢房屋是否牢固,关键看它的地下基础和土层是否牢固地“握”在一起,而另一方面就是看它的房屋重心是否有偏移。
“每建一幢楼房,就必须做前期勘察,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试桩,以确定打多深的桩基和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地下加固,而城市地下的土层各地区都完全不同,有的地方松软,水分充足,有的地方硬,这打桩的要求完全不同,地下土层一旦有流失,或者地下有暗河或地下水流动,都必须对施工桩基、混凝土、钢筋等的长度、厚度是否进行加粗和加厚处理进行调整。
这在房屋建造之初都应该确定方案。
”一位多年建造上海市商品房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
“莲花河畔景苑”倒覆后,并没有四分五裂,对此,专家表示房屋结构还是可以的,但肯定有一个力直接导致房屋重心的偏移,使整幢房产生了倒覆。
400业主填了退房表
据悉,事发后,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已发出紧急通知,即日起对全市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普查,这将持续很长一个过程。
昨日,在事故现场,抢险施工队目前正在集中清理土方、回填基坑,消除隐患。
此外,相关权威部门正对其余的10幢楼、沿线防汛墙、周边居民房屋、管线等进行不间断的严密监控,不留隐患。
业主方面,因事发后“退房”之声骤起,当地政府安排了相关接待工作。
昨天上午7点多,就有不少业主赶到该楼盘购房者的接待点,咨询包括退房、补偿在内的相关善后工作。
截至昨天下午,已有近400名业主填了退房登记表并表达他们的意见:1、立即退房;2、一周之内停止银行的还贷;3、一周内查明并公布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4、开发商在1个月内退还房款,支付合同上5%的违约金,赔偿银行利息,参考同地段房价补偿原购房差价,支付动迁过渡安置及补偿费用等。
记者在接待点看到,莲花河畔景苑的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人员依
旧没有露面,接待业主的只有闵行区及梅陇镇的信访接待人员。
有关方面表示,关于退房的具体处理方案,必须等到事故原因查明、公布后才能形成。
综合天天新报、潇湘晨报
新闻链接
另外3大疑因
可能1 河堤倒塌所致
在房子倒塌前一天,附近淀浦河一段河堤滑向了河中,因此有人怀疑是河堤倒塌导致房子倒塌,但此说难以解释的是:倒塌的河岸离倒塌的房子隔开了3栋房,而最近的房子都没有问题,并且倒塌的方向与河岸相反。
可能2 桩基设计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个楼用的是静压管桩,它的抗拔性能不太好,而且这种桩只能是入岩承力。
可能这里的岩石离地面比较近,造成有效桩身过短抗拔力不够。
这个主要是设计的问题,要么就是没勘探,按经验设计。
”也有人指向桩基本身说,倒塌房“连根拔起”地桩折断,很可能焊接处不牢靠。
可能3 特殊地质原因
资料显示,楼盘附近岸边存在一些旧有的河道(暗浜),这些河道可能比较复杂。
如果房子正好处于流沙比较严重的区域,又没有牢固的地基,就很容易引起倾斜。
市建交委主任网聊
倒覆楼次生灾害可能性开始消除
昨天,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通过东方网与市民网聊时透露,通过多个部门的配合处理,闵行倒覆楼事故造成周边房屋次生灾害的可能性现在开始消除,已经开始调查取证。
他表示,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必须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也要能够给老百姓一个安抚。
在昨天1个小时的访谈中,不少市民都表示了对闵行倒覆楼事故的关注。
黄融表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尽可能在现场进行,因为除了倒塌的房子以外,事件还关系到对周边房屋的影响,会不会产生一些危害等。
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原因进行分析,这个专家组在现场首要任务就是对排解(险情)提供一些技术的方案以及技术支撑。
同时对现场进行取证调查,为后面分析事故原因寻找依据。
这些工作,应该说都是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在各个有关部门配合下,通过两天来的努力,现在造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在减少,正在开始消除。
闵行区周边的居民前天晚上也陆续回到家。
针对倒覆楼事故引发的市民对于地下开挖工程的担忧,黄融表示,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对于近期在上海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特别是地下结构和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挖过程中,建交委专门制定了一项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深基础开挖,建交委、科技委要求各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加强对开挖过程中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周边房屋的安全。
不少市民对这次楼房倒塌事件心里感受颇多,上海有那么多大楼,究竟怎样保障安全?黄融表示,作为主管部门,会就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强化管理
短斤缺两钢筋绝对不得使用
本报讯何楣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简称钢筋)质量存在严重的短斤缺两现象,为确保建设工程结构质量,落实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保障责任,昨天,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下发通知,将强化现场钢筋质量检测管理。
据悉,钢筋质量存在严重的短斤缺两,主要表现为钢筋的尺寸和重量偏差不符合产品标准以及抗震性能不合格,虽经多次专项整治有所好转,但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通知要求,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施工单位在抽样送有关检测单位进行钢筋原材力学性能复试基础上,还需同时进行钢筋原材重量偏差复试,复试指标和产品质量验收应符合相关要求。
进场钢筋不经质量验收不得使用,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青年报)
跟踪报道:
上海在建楼房倒塌疑因施工步骤颠倒(图)
购房者倾向退房补偿传补偿标准为12500元/平米
组图:上海倒塌住宅楼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一名安徽籍民工死亡附近居民以为地震
评论分析:
华商报:看他高楼倒下看他如何解释
上海楼市供需失衡可能因“倒楼”事件加剧
人民网:不寒而栗!上海住宅楼何以整体倒塌
“三大杀手”制造13层大楼整体倒覆惊天大案
名博观察:
刘军:上海新建住宅楼倒塌完全是人祸图解倒坍原因
周筱赟:无耻砖家,为谁说话张军昱:不可回避行政追责
苏海涛:直面上海倒楼事件“冷幽默”
论坛热议(更多精彩评论)
论上海在建高楼的倒掉!
调查: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13层高楼倒塌?
<<<查看滚动新闻列表
[责任编辑:adinhe]
上海在建楼房倾倒原因公布:两侧压力差致位移
2009年07月03日11:28 东方网张海盈等我要评论(2454)
6月27日6时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上海在建商品房倾倒事故原因调查通报全文
视频:上海楼房倒覆事故因水平压力差造成
东方网张海盈、乔礼、曹子琛、杜丽华7月3日报道: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6月27日“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倾倒原因。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介绍说,倾倒楼房结构设计符合规范,大楼用的管桩质量合格。
其原因系大楼两侧堆土过高、地下车库基桩开挖造成巨大压力差,致使土体水平位移,最终导致房屋倾倒。
6月27日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在建“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事故,一名工人被压致死。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介绍说,事故发生后,专家组分勘察设计、水文地质、施工工况、检测等四个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复核。
在听取了检测、分析、复核结果汇报后,专家组提出了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的结论意见。
专家组初步分析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黄融介绍说,原勘察报告,经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桩,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上海在建楼房倒塌续:购房者仍须还贷
2009年07月04日03:53 四川新闻网我要评论(16584)
资料图:7月1日上午,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现场堆土卸载、基坑回填及
多余土方外运工作正有序进行。
中新社发潘索菲摄
相关报道:
上海塌房工作组今召开座谈会了解购房者诉求
上海楼房倒覆事故:购房者权益保护五问
上海在建楼盘倒塌传补偿标准为12500元/平米
上海倒塌楼盘楼板价仅房价4.2% 利润或达360%
与倒掉的7号楼情况类似,6号楼也发生位移,通过填土抢救,已复位29毫米
银行方面表示,尽管楼房已经垮掉,但是对业主而言,房贷还是应该继续还。
据新华社电上海市政府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事故原因:10米堆土是祸首
在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说,事发楼房附近有过两次堆土施工:第一次堆土施工发生在半年前,堆土距离楼房约20米,离防汛墙10米,高3到4米。
第二次堆土施工发生在6月下旬。
6月20日,施工方在事发楼盘前方开挖基坑,土方紧贴建筑物堆积在楼房北侧,堆土在6天内即高达10米。
专家组成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说,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
土方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产生了3000吨左右的侧向力,加之楼房前方由于开挖基坑出现凌空面,导致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倒覆。
针对部分桩基是空心水泥管的疑问,江欢成表示,空心桩是很好的桩型,节省材料,垂直承载力很强。
同时,从设计角度来说,建筑物通常不依靠桩基来抵抗水平推力。
倒楼旁边的6号楼也发生了位移
有关部门在新闻发布会宣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牵头,展开事故责任调查。
调查组要严格遵守“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
事故发生后,抢险指挥部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分别对在建的其余10幢楼房、邻近居民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测。
专家组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在建的其余楼房安全状况稳定,但是倒覆楼房周边的房屋的状况趋于稳定,和房屋安全是两码事,不等于说房子就是安全的,接下去还要对周边的10栋房子进行安全性检测。
与倒覆的7号楼情况类似的6号楼也发生了位移。
清除堆土工作完成后,6号楼已经复位29毫米。
焦点
楼房垮了,房贷还得继续还
上海闵行区一在建13层楼盘发生楼体倒覆事件,也将罕见的个人房贷抵押物损坏导致的还款问题推到了前台。
每个月的按揭还款时间要到了,但是房子都倒了,是不是可以不还贷了?这是很多小区业主的疑惑。
据记者调查了解,给“莲花河畔景苑”发放个人按揭贷款的主要是三家银行,包括交行、工行、上海银行(包括给未倒覆的小区其他楼房按揭),涉及的商业按揭贷款大约1亿多元,其中涉及倒塌大楼的商业按揭贷款约几千万元。
“确实有个别客户提出是不是可以停止还贷了。
”某银行个贷部门人士透露,几家银行之间也有进行情况沟通,以便能够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不过,从目前来看,借款人的还贷责任仍难以免除。
上述银行人士认为,“虽然客户也是受害者,不过这不影响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抵押物不存在了,但是仍可以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