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选择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回眸.(móu)凝脂.(zhǐ)鼙.(pí)鼓玉扃.(jiǒng)云栈.(zhàn)
B. 眇眇
..(bìlì)
..(chányuán)薜荔
..( niǎo) 修葺.(qì)潺湲
..(miǎo ) 袅袅
C. 水裔.(yì)巨擘.(bò)凝睇.(tì)碣.石(jiē)萦纡.(xū)
D. 兰橑.(lǎo)玉簟.秋(diàn)千乘.(chéng)椒.房(jiāo) 捣衣砧.(zh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项,凝脂(zhǐ)——(zhī),玉扃(jiǒng)——(jiōng);
C项,碣石(jiē)——(jié),萦纡(xū)——(yū);
D项,兰橑(lǎo)——(liáo),千乘(chéng)——(shèng),捣衣砧(zhān)——(zhēn)。
故选B。
2.下面加点的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泪阑.干春霄.篷莱
..宫旌.旗 B. 瓜州.渡潇.湘青暝.瀛.洲
C. 皓.腕寂寥.舟楫.玲珑
.. D. 欲署.天城阕.郦.宫飘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春霄——春宵,篷莱——蓬莱;
B项,瓜州渡——瓜洲渡;青暝——青冥;
D项,欲署天——欲曙天;城阕——城阙。
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屈原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B. 《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C. 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烧萁的悲哀。
D. 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煮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煮豆烧萁”,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A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含贬义。
褒贬误用,感情色彩错。
B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错在望文生义,不合语法规则,只说“信誓”,把“旦旦”去掉就说通了。
D项,“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错在语境不合。
答题技巧: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_____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_____。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________。
①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⑤【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题可从各个分句结构应一致的角度分析。
根据“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这句句式,作者应该在前,感受在后,所以前两句选②③句;最后一空,内容上要有递进的关系,应该是由现实到精神,所以选⑥合适。
故选C。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还必须在建设民族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上有所建树,靠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感染力和竞争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天下心悦诚服”。
B. 韩国官方智库“外交安保研究院”周五发布报告称,朝鲜不仅明年将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而且短期内韩朝领导人举行峰会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C. 印度发射的运载火箭在升空不久后爆炸,此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火箭第一级发动机及4个捆绑式液体燃料助推器出现严重的技术故障。
D. 《非诚勿扰2》在北美抢滩登陆,这样,北美华人不用再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视频,而可以直接走进电影院,与国内观众同步在大银幕上观看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成分残缺,“达到”缺宾语。
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要提到“朝鲜”前面。
C项,结构混乱,“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去掉“由于”。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6.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中“由屈原编著而成”错,《楚辞》是西汉的刘向主持编纂的,内含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故选C。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 落红满地乳鸦啼
B. 柳梢听得黄鹂语
C. 春山一路鸟空啼
D. 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填写诗句的能力。
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
本诗“城雪初消”“春来第一声”等词句表明诗中描绘了一幅早春京城美景图。
B项突出早春,与上下文连贯。
A项“落红”是暮春之景;C 项“春山一路”与“到京师”不合;D项虽写的是初春花儿盛开,但“花欲语”无法体现“春
来第一声”。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
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
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
如
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
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
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8. 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 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 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 “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原因的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 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C. 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 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 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 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 “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
“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答案】8. C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C项,“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错误,选项因果颠倒,由原文第5段可知,“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是父母”是原因,“孝成为百善之首”“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是结果。
故选C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本题中,C项,“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错误,“有了差距”在文中并没有体现,第四段只是指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且选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第四段可知,前一句“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是后一句“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
故选C 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B项,“……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错误,从文中来看,“孟子的四端说”是指人的天性中的合作、利他因素,“荀子的合作说”是对人类生存处境的论述,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关于孝的理解和认识。
故选B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三、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dǐzǐ诋毁、诽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铺写文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比喻议论恣肆)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庄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大庙,帝王的祖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tún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抵率寓言也率:类似
B.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本:本来
C.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恣:放纵
D. 无为有国者所羁羁:束缚、约束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作使动的一项是
A. 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B.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C.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D. 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
B. 周尝为.蒙漆园吏无为.有国者所羁
C.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D.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4. 选出与“庄子者,蒙人也”结构相同的一句
A. 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B.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C. 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D. 无为有国者所羁
15. 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②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答案】11. B 12. D 13. C 14. B
15. ①他的学问广博,没有哪个方面不曾探索,然而他的指导思想来自于老子的学说。
②您难道没有见过郊祭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让它穿上有花纹的衣服,为的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本”是“根本”之意。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本题是对使动用法的考查,
D项,“快”是“使……快”。
A项,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B项,名词作动词,器重;
C项,名词作动词,穿上。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
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
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C项,两个都是动词,“看见”。
A项,分别是:名词,类;动词,连缀、连续。
B项,分别是:动词,担任;介词,表被动,被。
D项,分别是:动词,感到愉快;动词,使……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