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到动手:二年级数学飞行表演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具体策划和安排。
而数学教学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许多教学设计来支持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个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该设计名为“从视觉到动手:二年级数学飞行表演教案”,主要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测量长度的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
2.培养学生模拟飞行器进行测量的方法。
3.提高学生观察和表演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学习将实物投射到平面上,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演练和表演。
三、教学过程
1.预习
在课堂之前,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点制作成PPT,通过视觉的方式给学生展示。
如展示一架飞行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架飞行器的长度是多少?
2.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飞行器”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如:“周末,我去机场看到了很多飞机,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测量一架飞行器的长度。
”
3.授课
教师采用PPT的方式讲述“测量长度”的基本知识点,并向学生展示一台测量仪器。
在讲解长度的单位时,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展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演练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模拟测量过程。
学生需要利用测量仪器测量一架“飞行器”的长度,并完成一张测量记录表。
5.表演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制作一架“飞行器”并进行测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需要将测量结果汇总在一张“飞行器长度表”中,并将表格用PPT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6.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过程,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四、教育意义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和动手操作的学科,而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通过模拟测量过往大型飞行器的长度,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意思维。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