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6.2.1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响
课题解析
在课题 1 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响;②金属活动性序次。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响的实验,基于
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概括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激烈程度不相同,这在必然程度上反响金属的爽朗程度。

教材
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研究上,采用实验——谈论的研究模式,经过对实验事实的解析,概括得出置换反响的特点,并经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
性序次。

经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响和金属活动性序次讲解一些平常生活有关的
化学问题。

第 1 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前自学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
知识与 1. 知道 Fe、 Al 、Cu 等常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技术 2. 初步认识常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响。

1. 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研究活动。

授课过程与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
目标方法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概括、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感情、态度 1. 培养勤于思虑、慎重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与价值观2. 成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见解,渐渐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见解。

授课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重点 2. 对置换反响的理解。

授课
金属的活动性序次。

难点
教具
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等。

准备
课前自主学习
1.( 1)铝抗腐化性好的原因为铝的表面能氧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响,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Mg+O=2MgO; 4Al+3O2=2Al 2O3。

课前
预习
(3)铜丝在氧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化学性质牢固。

2.镁、铁、锌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易错提示:
铝拥有抗腐化性不是因为它不爽朗,而是因为它比较爽朗,会与氧气反响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 Mg+2HCl=MgCl+H2↑;(2) Fe+2HCl=FeCl 2+H2↑;(3) Zn+2HCl=ZnCl 2+H2↑;(4) Mg+H2SO4=MgSO4+H2↑;(5) Fe+H2SO4=FeSO4+H2↑;(6) Zn+H2SO4=ZnSO4+H2↑。

以上反响均属于置换反响。

课堂授课显现
课堂互动研究
新课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
导入性质,那么我们可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认识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
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吧!
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谈论解析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流回答】
1.可利用密度不相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差异。

2.可利用硬度不相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
金。

知识点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复习回忆】
金属与氧气反响
1.常温下能反响:镁、铝
2Mg+O=2MgO4 Al+3O 2=2Al 2O3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响: Fe、 Cu
进行 3. 高温下也不能够反响:金、银
新课Au 与 O2不反响 Ag 与 O2不反响
【提出问题】
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响中存在可否反响,及反响激烈程度不相同的差异呢?
【交流回答】
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激烈程度与金属的爽朗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

实验表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响,但反响的激烈程度不相同,越爽朗的金属,越简单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反响也越激烈。

知识点 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响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响
【提出问题】
金属与酸反响现象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响相同存在差异呢?
【活动与研究】
请各位同学分组完成课本 P10~P11实验,并记录好各组实验现象,经过各组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拓展延伸:
金属与氧气反响的难易和激烈程度第一与金属自己的性质有关,其次还与金属粉碎的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特别提示:
依照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条件,能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条件分为三种:常温条件下、加热、高温。

条件越简单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

【交流回答】
1.其实不是所有金属都与盐酸、稀硫酸反响(如: Cu 不反响)。

2. 金属与酸反响放出气泡的速率快慢不相同,其快慢序次为:Mg> Zn> Fe。

【概括总结】
金属与酸反响与金属活动性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响越激烈,金属
活动性越弱,与酸反响越慢,甚至不反响,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序次为Mg> Zn >Fe> Cu。

【解析小结】
镁、锌、铁与盐酸(或稀24 易错提示:
H SO)的反响:
( 1)常有金属与酸的反
应,这里的酸其实不是所有

酸,主若是指盐酸和稀硫酸,
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等氧
化性强的酸。

金属与浓硫酸
和硝酸反响不能够生成
H2。

【概括总结】( 2)铁和稀硫酸或盐酸
置换反响: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反响生成的化合物中铁显+应。

2 价,且亚铁的化合物的稀教师可在此进行置换反响与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的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置换溶液为浅绿色。

反响的理解:
授课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 1 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与氧气反响(1)常温下能反响:镁、铝
(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响:Fe、 Cu
(3) 高温下也不反响:金、银
2. 金属与酸反响
3.置换反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
物的反响。

课堂经过本课题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响,且不相同金属的活动性
小结各不相同,依照金属与酸反响的激烈程度,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响种类——置换反响。

课堂析疑解难
练习与应用(P13)
1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响,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而阻拦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拥有很好的耐腐化性。

因为铝的硬度小,因此铝制品
简单损坏,因此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教材
习题
解答
8.生成氢气质量: Mg:2.5g;Zn:0.92g;Fe:1.07g 。

需要
金属质量: Mg:360g;Zn:975g;Fe:840g 。

【例】(知识点 2)现有等质量的 X, Y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以下列图(已知X, Y 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

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难题
A. 生成氢气的质量:X> Y
解答
B. 相对原子质量:X> Y
C. 金属活动性: Y> X
D. 耗资硫酸的质量:X> Y
【解析】依照反响生成H2的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好反响后,放出 H2的质量是 X> Y,故 A 项说法正确; X、 Y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
质量都相等,完好反响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
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依照反响生成H2的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
属完好反响后,放出 H2的质量是 X> 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 Y>X,故 B 项说法错误;依照反响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稀硫酸与知识概括:
置换反响前后物质的种类:①单质( A 和 B):能够是金属,也能够是非金属(碳或氢气);②化合物( BC 和
AC):能够是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也能够是氧化物。

条件:判断一个反响是
否是置换反响,必定同时吻
合两个条件:反响物是一种
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
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规律:置换反响中因反
响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参
加反响的单质和生成物的单
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变化。

知识拓展:
(1)实验室制取氢气采
用块状锌粒和稀硫酸,其原
因之一是反响速率适中;(2)若用 m表示参加反响的金属
质量, M 表示金属的相对原
子质量,则金属与足量的盐
酸或稀硫酸反响生成氢气的
质量= m×金属的化合价数M。

方法点拨:
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
属完好反响放出氢气的质量
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Y 反响生成 H 的速率比稀硫酸与 X 反响的速率快,可判断金属活动性序次是Y>X,2
故 C项说法正确;金属与酸的反响生成氢气时,氢气本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此
难题
X> Y,故 D 项说法正生成的氢气与耗资的酸的多少序次一致,耗资硫酸的质量:
解答
确。

【答案】 B
课后反响总结
课后达标检测
部署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授课反思
1.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授课,能够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
丝等与氧气反响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地比较和解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响的一些规
律性知识。

2. 置换反响的见解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得出的,即经过对镁、
锌、铁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的解析,从反响物和生成物类其余角度
概括得出的。

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简单接受。

置换反响在平常生
活中的应用主若是经过练习题来感觉的。

教师也能够补充一些有关这方
面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责问题的能力。

授课反思授课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谈论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