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专题4.1.2 听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第二课时听觉
【教材连线·开卷有益】
知识一耳的结构及功能
(对照图4-4,完成下列填空)
(试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的形成
知识点三耳的卫生和保健
保护耳和听觉的注意事项: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3.遇到巨大的声音时,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等。

学-科网
5.生病时,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耳聋。

【预习小测·大有裨益】
1. 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以下流程图中不正确的是()
A.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B.听觉的形成: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C.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答案】B
【解析】
故选B。

2. 乘客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空中小姐发给乘客一些咀嚼食品,其目的是为了使耳内的什么结构不断开放,以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A.耳廓 B.外耳道 C.咽鼓管 D.鼓室
【答案】C
【解析】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

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3. 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

这些细胞位于()
A.鼓膜 B.耳蜗 C.外耳道 D.半规管
【答案】B
【解析】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B正确。

4. 耳的一些结构受到损伤,就可能导致耳聋,下列不会造成耳聋的处
A.耳蜗受损 B.听觉神经受损 C.耳廓缺损 D.鼓膜破裂
【答案】C
【解析】
【活动探究·同道相益】
探究一:耳的结构及功能
活动:组织学生用自制的装置做声音传导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对声音的传导有更准确的认识;并引发学生思考人是怎样通过而耳听到声音的?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对应
课本耳的结构示意图完成本节内容。

针对本节内容预设一些问题,如:(1)耳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2)中耳和内耳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归纳。

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学回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展示中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

学科/网
【互动检测】
1. 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① B.⑨ C.⑤ D.③
【答案】C
【解析】
2. 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耳的结构是()
A.听小骨 B.半规管和前庭 C.鼓膜 D.咽鼓管
【答案】B
【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如图所示: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耳的结构是半规管和前庭。

探究二:听觉的形成
活动: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听觉是如何形成的?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知识链及听觉的形成示意图,思考讨论完成并记录下来。

这部分是难点,要给予学生时间去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教师配以多媒体: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做法,知道日常生活中用耳的健康常识。

使正确认识耳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卫生。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半分钟,让各组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是多么痛苦;然后播放一些聋哑人图片并配有声音,如举例:“千手观音”的领舞者邰丽华的耳聋经历,从而引导学生要关注耳的健康,热爱生命、关爱生活中的聋哑人。

【互动检测】
1. 人体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 B.大脑的一定区域
C.听觉神经 D.咽鼓管
【答案】B
【解析】
2. 参照如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
A.④①⑦⑧ B.④①⑤③ C.⑧⑥⑤④ D.④⑤⑧⑦
【答案】A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⑦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⑧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课堂总结·集思广益】
1.耳的结构学科=网
2.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听觉
【课后练兵·日滋月益】
1. 下列关于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
B.晕车与前庭和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蜗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答案】C
【解析】
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B正确;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耳蜗,C错误;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D正确。

2. 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的数量分别位居第一、二位。

我们要保护好眼睛和耳朵。

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A.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远眺
B.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以迅速张开口
D.鼻咽部有炎症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答案】B
【解析】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等。

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远眺,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A正确;不能直射的强光下看书,B错误;遇到巨大声响时,可以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C正确;鼻咽部有炎症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D正确。

3. 人体的感光细胞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
A.角膜、鼓膜 B.视网膜、耳蜗 C.巩膜、半规管 D.脉络膜、前庭
【答案】B
【解析】
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眼球的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

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

因此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B正确。

4. 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才能勉强听清楚;其病变部位可能是: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答案】C
5. 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目的是()
A.防止听觉中枢受损 B.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鼓膜
【答案】D
【解析】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咀嚼食物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6. 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A.收集声波 B.传导振动 C.感受刺激 D.产生听觉
【答案】B
【解析】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鼓膜。

听小骨有三块,分别是锤骨、砧骨、镫骨,他们组成一条“听骨链”。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可见听小骨能够传导振动。

7. 2018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旨在提高大众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预防听力损失的意识。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
C.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兴奋
D.由鼓膜或听小骨受损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
【答案】D
8. 眼和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请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眼睛里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指_____,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_____。

(2)奶奶患了远视眼要及时配戴_____镜加以矫正,才能使物像成在_____上。

学科、网
(3)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光线下,人的瞳孔大小会发生变化,强光下瞳孔会_____,弱光下瞳孔会_____。

(4)小亮同学过年放鞭炮时,不小心把左耳损伤失去听觉。

他的教训告诉我们,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要_____,以保持_____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

【答案】虹膜巩膜凸透镜视网膜缩小变大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鼓膜
【解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1)在眼球的结构中,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少的就是褐色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也就是俗话中的“黑眼球”。

巩膜是白色的,坚韧,有保护作用,是俗话中的“白眼球”。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