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动物实验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动物实验操作指南
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一)小鼠。

1. 抓取。

-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尾巴中部,将小鼠提起,放在鼠笼盖上或其他粗糙表面。

- 当小鼠试图抓住粗糙表面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双耳及颈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小鼠背部皮肤及尾部,将小鼠固定成头部向上的直立位。

- 原因:抓住尾巴提起小鼠是为了能够将其从饲养环境中移出,而后续的固定方式可以限制小鼠的活动,避免被咬伤,同时方便进行各种操作,如注射等。

这种固定方式能够稳定地控制小鼠的身体,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2. 固定。

- 如需进行尾静脉注射等操作,可将小鼠放入专门的小鼠固定器中,固定器可调节大小以适应不同体型的小鼠,固定器上有开口以便露出尾巴等部位进行操作。

- 对于一些简单操作如灌胃,也可以由一人用上述抓取方法固定小鼠,另一人进行操作。

(二)大鼠。

1. 抓取。

- 先用右手抓住大鼠尾巴中部,将大鼠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平面上。

- 然后用左手戴防护手套(大鼠体型较大且可能会用力挣扎和咬伤实验者),从大鼠背部抓住其肩部和颈部皮肤,将大鼠固定。

- 原因:大鼠力量较大,戴手套是为了保护实验者。

先抓尾巴提起是为了便于后续的抓取固定操作,从背部抓住肩部和颈部皮肤可以有效限制大鼠的活动,使其头部和身体得到控制,便于进行实验操作。

2. 固定。

- 对于需要长时间操作的情况,可将大鼠放入大鼠固定架中,固定架可以固定大鼠的四肢,使大鼠呈仰卧或俯卧位,根据实验需求调整。

- 在进行一些短期操作如皮下注射时,可由实验者用上述抓取方法固定大鼠,助手协助进行操作。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操作。

(一)口服给药。

1. 小鼠灌胃。

- 准备合适的灌胃针(一般为1 - 2ml注射器连接特制的灌胃针头)。

- 将小鼠固定如前所述,使小鼠头部向上。

- 灌胃针从小鼠嘴角插入口腔,沿上腭后壁轻轻推进食管,插入深度约为3 - 4cm(根据小鼠大小调整)。

- 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物注入食管,然后缓慢拔出灌胃针。

- 注意事项及原因:
- 灌胃针插入时要沿上腭后壁推进,避免误入气管。

如果误入气管,药物会进入肺部,导致小鼠呛咳、窒息甚至死亡。

- 推动注射器活塞要缓慢,防止药物反流和对食管造成损伤。

2. 大鼠灌胃。

- 采用与小鼠类似的灌胃针,但规格较大。

- 固定大鼠后,将灌胃针从大鼠嘴角插入口腔,沿上腭后壁推进食管,插入深度约为5 - 6cm。

- 缓慢注入药物后拔出灌胃针。

- 原因:大鼠的食管相对较长较粗,所以灌胃针插入深度和所用灌胃针规格与小鼠有所不同。

(二)注射给药。

1. 皮下注射。

- 小鼠。

- 选择小鼠背部或颈部皮肤松弛部位。

- 将小鼠固定,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

- 用注射器(一般为1ml注射器)将针头斜刺入皮下,进针角度约为15 - 30度,缓慢注入药物。

- 原因:选择皮肤松弛部位便于药物的容纳。

斜刺进针可以减少对肌肉和其他组织的损伤,缓慢注射是为了防止药物渗漏和减轻小鼠的疼痛。

- 大鼠。

- 可选择大鼠背部或侧腹部皮肤。

- 固定大鼠后,消毒注射部位,以类似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将针头斜刺入皮下,进针角度约为15 - 30度,注入药物。

2. 肌肉注射。

- 小鼠。

- 通常选择小鼠后腿肌肉发达部位,如股四头肌。

- 固定小鼠,消毒注射部位。

- 用注射器垂直刺入肌肉,进针深度约为2 - 3mm(根据小鼠大小调整),注入药物。

- 原因:后腿肌肉发达,能够较好地吸收药物。

垂直进针可以准确地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内,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大鼠。

- 选择大鼠后腿或臀部肌肉。

- 固定大鼠,消毒后垂直刺入肌肉,进针深度约为3 - 5mm,注入药物。

3. 静脉注射。

- 小鼠尾静脉注射。

- 将小鼠放入固定器,使尾巴露出。

- 用温水(约40 - 50℃)浸泡小鼠尾巴1 - 2分钟或用酒精棉球擦拭尾巴,使尾静脉扩张。

- 用注射器(一般为1ml注射器,针头较细)从尾静脉远心端平行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缓慢注入药物。

- 原因:温水浸泡或酒精擦拭可使尾静脉扩张,便于针头刺入。

从远心端进针是为了避免后续操作影响已注射部位,见到回血证明针头在血管内,可防止药物注入血管外组织。

- 大鼠尾静脉注射。

- 与小鼠类似,将大鼠固定,使尾巴露出,扩张尾静脉。

- 由于大鼠尾静脉较粗,可使用较大规格的注射器(如2ml注射器),平行刺入尾静脉,见到回血后注入药物。

三、实验动物的采血操作。

(一)小鼠采血。

1. 尾尖采血。

- 将小鼠固定,用酒精棉球消毒尾尖。

- 用手术剪剪去尾尖约1 - 2mm,使血液流出,收集血液到采血管中。

- 采血后用棉球压迫止血。

- 注意事项及原因:
- 剪尾尖时不要剪得过多,避免对小鼠造成过度伤害。

- 压迫止血要适当,防止形成血栓或止血不完全。

2. 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 固定小鼠,将采血器(如微量吸管或注射器)从内眼角与眼球之间向眼眶后方向刺入,刺入深度约为2 - 3mm。

- 轻轻旋转采血器,使血液流入采血器中。

- 采血后用棉球压迫止血。

- 原因:眼眶后静脉丛是小鼠采血的常用部位之一,但操作时要注意刺入深度和角度,以免损伤眼球等周围组织。

3. 颈静脉采血。

- 对小鼠进行深度麻醉。

- 暴露小鼠颈静脉,用注射器直接从颈静脉采血。

- 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因为颈静脉较细且周围有重要组织器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损伤。

(二)大鼠采血。

1. 尾静脉采血。

- 与小鼠尾静脉注射时的操作类似,将大鼠固定,扩张尾静脉。

- 用注射器从尾静脉平行刺入,抽取血液。

- 采血后压迫止血。

2. 股动脉采血。

- 固定大鼠,消毒股动脉部位(大鼠大腿内侧)。

- 用手术刀切开皮肤,暴露股动脉,用注射器直接刺入股动脉采血。

- 采血后结扎或压迫止血,缝合皮肤切口。

- 原因:股动脉血压较高,采血时容易获取足够的血液量,但由于是动脉采血,止血操作要更加谨慎,防止大量出血。

四、实验动物的安乐死操作。

(一)二氧化碳安乐死。

1. 小鼠和大鼠适用。

- 将实验动物放入专门的二氧化碳安乐死箱中,箱内二氧化碳浓度应逐渐升高到70%以上。

- 动物放入箱内后,观察动物的呼吸和活动情况,一般在几分钟内动物会失去意识并死亡。

- 原因: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安乐死气体,它能使动物在相对无痛、无应激的情况下迅速失去意识并死亡。

逐渐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是为了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2. 注意事项。

- 不要将动物直接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以免引起动物的惊恐和挣扎。

- 确认动物死亡后,方可将其从安乐死箱中取出。

(二)颈椎脱臼法(适用于小鼠)
1. 操作方法。

- 用左手固定小鼠头部,右手抓住小鼠尾巴,迅速用力将小鼠尾巴向上提拉,使颈椎脱臼,导致脊髓断裂,小鼠立即死亡。

- 原因:这种方法操作迅速,能使小鼠瞬间失去意识和生命体征,且不需要使用化学物质,是一种相对简单、低成本的安乐死方法,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动物痛苦。

(三)过量麻醉法。

1. 操作。

- 对实验动物注射过量的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等),使动物进入深度麻醉状态,最终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 原因:过量麻醉可以使动物在麻醉状态下平静地死亡,但需要准确计算麻醉剂的用量,避免动物在麻醉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