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联动”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方联动”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作者:宋军
来源:《党员生活·下》2020年第08期
近年来,宜城市委将城市小区治理作为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融共促,驱动社区治理提质升级。
问题倒逼,坚持“大统筹推进”。
宜城市委认识到,物业管理日渐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堵点,治标必先治本。
把脉问诊找症结。
以居委会失位缺位、业委会组建运行不畅、物业服务品质不优为突破口,成立调研组,由5名市委常委分别带队入区进户开展专题调研,查问题、找症结、寻对策。
试点先行稳推进。
选择5个社区、65个小区先行开展试点,按照“一社区一品牌,一小区一特色”的工作思路,着力创建一批党建引领“三方联动”示范点。
全面铺开抓落实。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有关实施方案,市委书记挂帅,党政班子牵头,街道社区负责,职能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落实。
组织融合,构筑“大党建体系”。
打造多层次、融合式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社区治理末端。
做实社区“大党委”。
优化社区党委“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全市89名辖区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双报到”党组织书记、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党员进入社区“大党委”。
将疫情期间建立的23个临时党委、204个临时党支部固化下来、协同作战,构建相互并行又融合贯通的组织网络。
筑牢小区堡垒。
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建立13个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4个联合党支部,选派21名党建指导员,覆盖全市47家物业服务企业。
制定小区业委会(自管会)组建规则,推动组建率、备案率、登记率、届满换届选举率达到“4个100%”。
全面渗透融合。
推荐715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双报到”党员、党小组长、小区“管事人”参加业委会(自管会)成员选举,主任95%以上为小区党支部书记,成员中党员比例达60%以上。
完善机制,实现“大联动共治”。
以党组织为主轴,推进“三方联动”,做实“多元共治”。
共商共议解难题。
建立“三方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围绕环境、治安、衛生等重大问题共商联议;搭建“协商在一线”、民情恳谈会等平台,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协商,共同解决堵点问题。
“红色物业”显温度。
赋予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等次评定权,引导企业党员担当先锋模范,推动物业企业建立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上半年,物业企业解决墙面渗水、飞线充电等635件问题,下足服务群众“硬功夫”;建设22个集“党建宣传、休闲娱乐、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居民之家”,提升服务群众“软实力”;全域建立小区、楼栋业主群,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服务群众“光速度”。
居民自治聚合力。
在实行市场化物业的商住小区,业委会积极为业主发声、推动问题解决,业主诉求表达更加顺畅、矛盾化解更加及时,自治热情不断高涨;对市场化物业无法覆盖的区域性改制型、单位型小区,街道社区
成立物业公司,区域化打包,由居民自选服务项目;对符合自治管理的改制型、单位型小区,制定“居规民约”,发动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作者系宜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