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渭源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渭源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
..的一组是()
A.敕.造(chì)商贾.(gǔ)朱拓.(tà)少不更.事(gēng)
B.俨.然(yǎn)蹙.缩(cù)藩.篱(fān)转轴拨弦.(xuán)
C.孝悌.(tì)巉.岩(chán)氓.隶(méng)锲.而不舍(qì)
D.笑靥.(yè)炮烙.(lù)阿谀.(yú)纨袴.子弟(k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雕梁画栋鄙薄度长挈大歆享
B.波涛汹涌吞噬一曝十寒寂寥
C.强弩之末摇曳揭杆而起漫游
D.沧海桑田蹂躏沽名钓誉缭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囊中羞涩
....的我,也不能上什么地方去旅行,只能在那暗室的灯光下呆坐。

B.《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

C.你对下级的要求不予理睬,对下级的意见置之度外
....,对下级的困难视而不见,你不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D.巴尔扎克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
....,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

4. 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和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B.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还活跃在各媒体上。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
...规范的一项是()A.“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说,“一会儿我就要看见哈瓦那的灯火了。

如果我往东走得更远,我会看见从新海滩上射出来的灯光。


B.《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C.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呢?他在小说的开篇作了说明,那就是追悔已往人生,纪念当日“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女性。

D.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将草炼成油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
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biomass,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可以超过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现在,量子化学计算模型之类的强大工具的引入,使化学工程师能够在原子水平控制反应进程。

目前科学家将研究重心集中在如何快速将这种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提升到炼制厂这样的工业水平。

尽管此领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预计在2011年建成。

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6.下列关于“生物燃料”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
...的一项是()
A. 使用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生物燃料,有希望缓解对石油的过分依赖。

B.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技术简单可行,但是没有足够的耕地,因而并非长久之计。

C. 第二代生物燃料以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为原料,耕作成本低、量大。

D.灌木柳树不仅可以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净化土壤。

7.下列选项中,不能
..支持“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的是()
A. 纤维素生物燃料具有很多优点,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B.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边际土地上生长,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C.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的生物燃料已经超过了全球每年的原油消耗量。

D.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来建设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明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过分依赖石油而停滞不前,寻找新能源(如草油)是大势所趋。

B.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虽然简单可行,但是耕地的有限会使之影响全球粮食供给。

C. 木材废料、农业废弃物和“能源作物”都能转化为草油,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比第一代更具优势。

D.生物燃料炼制的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等到商业化炼制厂建成以后,石油就将退出能源舞台。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梅圣俞①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公元1002年~公元1060年),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之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得志。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放:放逐。

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凡:一共。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不得奋见于.事业出语已惊其.长老
A.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一犬坐于前
而为.穷者之诗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 D.
为.击破沛公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梅圣俞“工于诗
...”的一组是()
...”和“不得志
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A.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B.
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C.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D.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

B. 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
的成就。

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他逝去的哀
痛之情。

D. 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第Ⅱ卷(共114分)
四、( 24分)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7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3分)
译文: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3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15.填空(10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2),无复鸡人报晓筹。

(《马嵬》)
(3),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4),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8)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过秦论》)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10)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师说》)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

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

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

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

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

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

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

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如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

”徒儿起来,拱手。

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

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

”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

”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

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16.“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

(4分)
答:
17.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18.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

(4分)
答:
19.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六、(14分)
20.请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各写一段简要的评语,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每段评语不超过20字。

(4分)
答: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4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纸、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

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答: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2分)
答:
22.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其含义丰富。

请仔细观察,对其组成要素及含义进行解说。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0字以内。

(6分)
七、(60分)
23.作文
请以“责任”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记叙事情,可以发表看法,不得抄袭,不得套作,800字以上。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答案
1.A(B项,弦xián;C项,锲qiè;D项,烙luò)
2.B(A项,度长絜.大;C项,揭竿.而起;D项,潦.草。


3.C(“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置若罔闻”。


5.D(将“门槛”后的“,”改为“。

”)
6.C(C项以偏概全。

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只是第二代生物燃料众多的原料中的一种。


14.(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欢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枝头栖息。

(3分)(2)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分)
16.①为师父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②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发展。

(两个要点各2分)
17.①真的没有学到家。

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

②担心。

因为徒儿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

(两个要点各2分)
19.示例:①学艺要先学做人。

徒儿学成,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父,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
毙,这就是高低之分。

一个徒儿,只学武功,不学做人,日后必败。

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

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②教徒应先教做人。

老师父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德行,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

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③人格大于武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

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有深刻人生哲理。

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

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④人不能失其本心。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忘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去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

(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0.贾宝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叛逆者
桑地亚哥:在艰难困苦中奋勇抗争的勇士(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
21.(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

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

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

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好诗来吧。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

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他的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洁古朴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世上的人只知道他的诗罢了。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

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

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
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

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

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