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
解析: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3.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A
解析: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B
解析:B
A.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正确;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错误。
故选B。
5.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B
解析:B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
解析: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 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振动频率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C
解析:C
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
故C符合题意;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
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D
解析:D
【分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AB.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钢尺的材料与结构不变,则音色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振动幅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9.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D
解析:D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 正确。
故选D。
10.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二、填空题
11.诗词中蕴含丰富的声学知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不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________(选填“响度大”或“音调高”)。
音色响度大
解析:音色响度大
[1]由于发声体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根据音色区分“蝉”和“鸟”的叫声;
[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要大声说话,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12.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_。
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解析: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由图知道,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图知道,甲、乙、丙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由图知道,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
1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图乙所示的实验搬到月球上去做,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振动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分析】声音是物体
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的响度大小和物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析:振动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的响度大小和物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婷婷自制了一个乐器,如图,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
在敲击时,_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若是对着瓶口去吹,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最左边最右边
解析:最左边最右边
[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即最左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5.接电话时,我们可以听声音就判断出打电话的是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即使对于陌生人,我们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音调
[1] 不同的人由于内部结构有差异,所以发声音色会有所不同,判断是谁在说话,主要依据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由于男女说话时音调不同,这是我们通过声音分辨男女的依据。
16.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_____.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信息固体
解析:信息固体
[1]声音的利用有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另一种是传递能量,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
传递信息;
[2]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倒塌的墙壁等固体传递给搜救人员的。
17.教室里,小明正认真听老师上物理课,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传入小明耳中.小明的妈妈到学校给小明送东西,怕打扰上课,故脱掉高跟鞋,赤脚跑了四层楼,这样做是在____减弱噪声.振动空气声源处
解析:振动空气声源处
[1][2] 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3] 小明的妈妈到学校给小明送东西,怕打扰上课,故脱掉高跟鞋,赤脚跑了四层楼,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_____.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能量信息9
解析:能量信息9
[1]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3]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2×6.75×103m=1.35×104m,
由v=s
t
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s
v
=
4
1.3510m
1500m/s
=9s.
19.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音调响度【分析】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音调响度
【分析】
[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
[2] 二胡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响度.
20.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__的振动引起的.
(2)吹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_______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空气柱G频率【解析】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 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
解析:空气柱 G 频率
【解析】
解: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
(1)空气柱;
(2)G;频率.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解答题
21.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1)85m;(2)17m;(3)20m/s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
由v=s
t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
(3)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s
t
'
'
=
17m
0.85s
=20m/s。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17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2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峭壁前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到达峭壁.
解析:(1)50m;(2)22.5s.
【分析】
(1)汽车运动的时间与笛声的时间相同,运用速度的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根据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的2倍列出关
系式得到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利用公式
s
t
v
=得到达峭壁需要的时间.
(1)汽车从开始鸣笛至听见回声行驶的路程:s
车=v车t=20m/s×2.5s=50m,
(2)由题意知,2.5s内汽车与声音行驶的路程:v
车t+v声t=2s;
即20m/s×2.5s+340m/s×2.5s=2×s;解得:s=450m;
听到鸣笛时汽车到达峭壁还需要的时间:
450
22.5
20/
s m
t s v m s
===
'
车
.
23.为开辟新航道,某科学家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超声波(如图),已知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器接收到。
求:
(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1500m/s)
(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少米?
解析:(1) 900米;(2) 450m
(1)由s v t
=可得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 s =vt =1500m/s ×0.6s =900m
(2)暗礁到船的距离
s ′= 12s =12
×900m =450m 答:(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900米;(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450m 。
2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0m/s
声音传播时间
1360m =
==4s 340m /s
S t v 声声空气 汽车的行驶速度 40m =
=
=10m /s 4s S v t 汽车
汽车汽车 答: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m/s 25.学习了声现象,小明知道了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就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1)在一次旅游途中,小明在路边休息时,看到远处工厂的锅炉汽笛出水后4s 才听到汽笛发出的声音,小明很快就求出了当汽笛喷气发声时,小明到锅炉的距离,你能写出计算步骤吗?
(2)小明驾驶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6s 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为72km/h ,则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多远?
解析:(1)1360m ;(2)960m
(1)由s v t
=得,人距离锅炉: 340m/s 4s 1360m s vt ==⨯=
(2)车的速度:
172km/h 732m/s 20m/s .6v ==⨯
=车 由s v t =得,车行驶的距离:
20m/s 6s 120m s v t ==⨯=车车
回声经过的路程:
340m/s 6s 2040m s v t ==⨯=声声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距离:
+-111=2040m 120m 9622m 2
0s s s s s s =⨯⨯-=⨯-=声声车车车()()() 答:(1)小明到锅炉的距离是136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960m ;
26.一辆在某公路上以最高限速(如下图)匀速行驶的汽车,其正前方有一座山,此时汽车鸣笛,经2s 后司机听到回声,请问
(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340m/s v =,按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解析:(1)40m ;(2)320m
(1)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
572km h 72m s 20m s 18v ==⨯
=车 由s v t
=可知 20m s 2s 40m s v t ==⨯=车车车
(2)由s v t
=可知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2s 680m s v t ==⨯=声声声
由题可知鸣笛处距山的距离
680m 40m 360m 22
s s s ++=
==车声 此时车与山的距离为 1360m 40m 320m s s s =-=-=车
答:(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320m 。
27.周末,小红爸爸开车到小红去郊外的山上游玩。
如图是小红爸爸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红爸爸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小红的爸爸开车到达A 处时按响了喇叭,经过5s ,车向前行驶了100m 到达B 处,小红听到了
喇叭的回声。
(声速是340m/s )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按响了喇叭的A 处距离山崖有多远?
(3)B 处距离山崖有多远?
解析:(1)20m/s ;(2)900m ;(3)800m
(1)从A 到B 汽车行驶的距离s 1=100m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111100m 5s
s v t =
==2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 2=v 2t =340m/s×5s=1700m
设A 处距山崖的距离为s ,由题意知
2s =s 1+s 2
s =
12(s 1+s 2)=12
×(100m+1700m)=900m (3)B 处距山崖 1s s s '=-=900m-100m=800m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 ;
(2)按响了喇叭的A 处距离山崖有900m ;
(3)B 处距离山崖有800m 。
28.某司机驾驶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向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s 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解析:640m
汽车行驶的速度:
v 1=72km/h=20m/s
由v =s t
得:在t =4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 =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 =340m/s×4s=1360m
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2-s 1, s =12(s 2-s 1)=12
(1360m-80m)=640m 答: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64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