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2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演示马丁•路德•金领导黑人民权运动照片和对他的纪念照片)
师: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赞马丁•路德•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又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

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他何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透过《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我们可以感触到他那伟大的灵魂。

二、评点阅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运用评点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得及时捕捉住你的灵感,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完满地表达出来。

(学生开始评点阅读,时间约25分钟。


(要求:此前,学生必须掌握评点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增补、完善。

教师不干扰学生的独立学习,变教为学。


(教师巡视,及时提示学生“动笔”,解决个别性问题,共同性问题则指导学生存疑。

)……
三、小组合作,各有所得
师:现在按我们的分组办法组成小组,开始小组合作交流。

作好小组评点记录。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时间约15分钟)
……
小组评点报告(之一)节录:
(一)精彩评点
好词好句
1.叛乱的旋风:
评点:“叛乱”这个词值得考虑,它是相对的,对种族歧视的人来说是叛乱,但对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来说是正义的。

2.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评点:让人想起巴金说过:“夜,的确有点冷。

”束缚黑人的夜不仅冷而且漫长。

……
好段好篇
1.文章中出现了六个“我梦想有一天……”
评点:形成排比,如长江大河滔滔奔涌,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这六个“我梦想有一天……”把演讲的推进了高潮,在感情上振奋人心,把他的希望播进每个渴望自由的黑人心里,为鼓励黑人争取自由起到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
(二)疑难与争议
1.最后四段,列举了美国许多地名。

能不能简练一点,有力一点?这样繁琐,不反而失去了力量?
……
四、班级交流,探求真谛
(组:小组代表报告;生:学生自由发言)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进行了评点阅读,又进行了小组讨论。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在阅读中捕捉到的那一瞬间的灵感或思想的火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如果有什么困惑,也请拿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组1:“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银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用“正义的银行”做比喻非常巧妙,而且与前文的“空头支票”、“资金不足”相照应,既充满幽默感,又有巨大的讽刺意味。

两个“我们不相信”,表达出他们的愤怒之情,他们相信要得到与白人一样的待遇不是不可能的。

写得太好了!
师:为什么他会写得这么好?这是即兴演讲啊!
生(发言者):他根据听众的需要,运用了巧妙的方法。

师:是吗?
生(另一个):是感情很愤怒。

师:情之所至,难以自抑。

写文章,动了真情,就不要冥思苦想了。

那么,还能举出一些表达愤怒之情的句子吗?
生(纷纷读):然而100年后的今天……
[教师板书:100年没有自由、被歧视——愤怒]
师:第一小组从语言入手,展示了他们的精彩评点,其他小组是否有更深入的领悟?
组2:第9页第二段,“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

”这一句既有比喻,又进行了对比。

“荒凉阴暗的深谷”,种族被隔离是多么可怕!平等是多么美好。

我想,不仅黑人和白人之间要平等,就是我们整个人类都要平等,和谐相处。

这一段还用了排比句,激情澎湃,对获得平等充满了信心。

生:但困难其实是很大的。

师:为什么?
生:文章呼吁平等、自由、黑人的权利,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这篇文章梦想不太切实际,梦想是要一步步付诸行动的,不能一步登天,过分的梦想等于空想,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平等。

生(很坚决):不去争怎么会有呢?
[教师板书:排比平等——信心困难——争]
生(突然):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种族歧视的问题。

现在的黑人球星,腰缠万贯,他们被歧视吗?那么多白人围着他们,为他们鼓掌!二战时,犹太人又不是黑人。

还不是因为贫困,才被歧视!
(议论纷纷)
师:你提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金钱对人的影响很大。

不过,二战时对犹太人的迫害是不是因为他们贫困呢?现在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马丁•路德•金领导黑人民权运动时,黑人处在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中?我们需要找到具体的事实材料来说明。

能为大家提供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吗?
生:我会让大家满意的。

师:据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录音,至今听来还令人怦然心动。

刚才两组的发言,我们已领略过他语言的精彩。

同学们,有不同的见解吗?
组3:“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句用秋天、酷暑作比喻很好,但是从句子的对称来看,把“酷暑”改为“炎炎酷日”要流畅一些。

师:这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你讲得很好。

在翻译的文章里,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翻译过来的文章进行修改,使它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和汉语谴词造句的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训练方法。

这样的地方还能找到吗?
生:第11页下面的排比句“让自由响自……”句式不一致,有些拗口。

第二句“让自由从纽约州的雄峰响起”,不如改为“让自由响自纽约州的雄峰”。

师:大家改一改,读读看。

(学生试读)
师:我建议大家能找到一篇英文版的原文,读一读,直接去感受一下大师语言的精彩,
如何?
[教师板书:句式排比母语与译文的差异]
五、放胆评判,锋芒初露
师:如果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或某些段落来看?
组4:我们来解释一下题目。

“我有一个梦想”,我认为这不仅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而且是整个黑人的梦想,更是美国的梦想。

他认为黑人的梦想和美国的梦想是一致的。

师:是吗?能否从文章里找出证据?
生(多个):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 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 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师:“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

但是,我看到有两个小组的评点报告,在这句话后打了个“?”。

谁能作出解释?
生:这是一种策略。

他说自己所争取的,和美国的希望的是一致,不就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吗?
生: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和黑人所争取的是一致的。

师:是的,他们反对“不合理的歧视黑人的政策”,他们并不反对美国联邦政府本身。

[教师板书:运动的目的——反对歧视政策争取自由、权利]
组5:他们提出:“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为。

”这种精神令人敬仰,但是。

我认为,光靠“精神力量”能胜利吗?他们对黑人那么残酷!
师:你的意思是?(生笑而不答)
师: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生:适当使用。

师:其他同学?
(争论)
生:印度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了胜利。

生:抗日战争不抵抗行吗?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来看两段材料吧。

(教师介绍):
(一)1938年11月,甘地曾建议犹太人用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反抗希特勒,犹太领袖布伯写信反问:“圣雄,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集中营,那里发生着什么事?集中营里有哪些折磨人的刑罚?有哪些缓慢和快速杀人的方法?”
(二)马丁被执法者抓进了监狱,但又没有受到不人道的迫害;新闻媒体可以自由地报道运动的真相;运动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连肯尼迪总统也极力支持,还亲自接见了马丁,马丁被抓进监狱时也受到了总统的关照,总统甚至还跟他家人通了电话。

这些条件最终促使参众两院通过了《民权法案》。

师:你敏感地触及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马丁在彼情彼景之下选择了非暴力反抗的方式,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创立者甘地之后,用这样的方式为争取平等、自由、人权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希望持不同意见的两组同学分别提供一个支持自己观点的报告,报告包括背景、条件、理论依据、历史事实,可以吗?
生:可以。

[教师板书:斗争方式的选择非暴力斗争的意义 ]
结尾
师:前面有同学说到:争取平等、自由、黑人的权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人类在
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掠夺、冲突、仇恨和流血,用什么方式去争取这些权利,是一个历史难题,我们至今还不断听到伊拉克上空冤冤相报的爆炸声。

如何去解决这个难题,就留待同学们去思考吧。

最后把马丁•路德•金讲过的两句话送给大家:
“爱你的敌人。


“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否则,“没有一个人开口”,或者“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

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准备得充分”?这需要借助一定的模式、方法,否则将流于形式。

评点教学模式就是借助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评点,使“准备”做得深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思想去阅读,去碰撞,去感悟,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即评点)。

教学后,学生反映用这样的方法比以往思考得要深入,交流得要广阔,但也很费时间。

确实,这一堂课的尝试,让我深有感触:
1)学生能学,关键是教师要敢于给他们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并授之以“渔”,从而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2)评点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如何“放”,怎样“收”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对教学过程的步骤与细节进行精美的设计,而是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机智和教学技巧都有新的要求。

3)从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

我们总是把学生当小孩看,其实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已经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脑成熟方面已经接近成年人,在敏感性方面可能超过成年人。

文章的主旨,学生大部分都看得懂,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由文章引发的话题有浓厚的兴趣。

4)我们也能感觉到学生课外知识和阅历的单薄,他们能够感悟到,却无力深究,这与他们的“没有时间”有关。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用“材料”说话的习惯,没有一位同学事先围绕话题去检索相关的材料。

评点教学模式希望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交流、主动表达(尤其是口头表达)等方面有所帮助,它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实验、探索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