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反思
2016年5月17日,琼山中学教学开放周暨”青蓝杯”赛课正式拉开帷幕。
我有幸成为参赛选手之一。
本次参赛我选择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赛事结束了,但是思考仍在继续,教学之花还在等待开放。
本次公开课让我收获满满。
下面我将对自己的这节公开课做出以下反思:成功之处:本次赛课受到了组内老师们的肯定,这是我欣慰之处。
我觉得自己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三接近原则”。
这节课的素材选取全部来自海南本土的文化素材,这些文化元素是海南学生所熟悉和了解的,这就进一步拉近了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接受并且可以积极地参与相应的讨论之中。
另外,有些文化元素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了后,他们的主动创造性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本堂课全部采取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学生深入情景,积极参与合作与学习,通过情境探究升华理论知识。
使得知识生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这是符合学生知识建构的逻辑体系的。
三、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讨论和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氛围浓厚,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讨论。
同时也做到了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不舍动。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思考后回答的内容与教师设想的不一致时,教师在进行引导时缺乏足够的机智。
虽然也进行了引导,但是引导的过程不够自然连贯。
二、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的环节未能做到首尾呼应,达到情感的升华。
课堂结尾时显得很匆忙,未能凸显主题。
三、教学的难点未能真正地突破。
“关于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难点内容,虽然老师利用了材料进行分析和概括,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但是,两个特点“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未进行有效地区分。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展示,在同组老师的指导下,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发现了自身的优点。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