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第九章内部审计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表能力;
5、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 人进行有郊的沟通。
五、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客观性、 独立性和职业谨慎。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避免对自己提供咨询的事 项实施监督和评价。
组织独立性 个人独立性
(1)保持审计师个人客观性应遵循的要求
1、分派任务时应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如有 这种情况,应另派他人。
序 三、建立健全有郊的质量控制制度 (1)内部审计督导 (2)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3)外部评价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1、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单位的战略计划、 预算及业务流程政策;
2、掌握审计、内部控制等相关专业知识; 3、具有与所执行审计业务相匹配的经验; 4、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职业判断和文
五个目标: 合规性 可靠性 安全性 经济性 战略性 (美国COSO3个目标,无安全性和战
略性)
五个原则: 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 效益
五个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 活动、内部监督
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审计的意义
(1)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 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2)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 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
(3)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 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根本途径
(4)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 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
(3)内部报告的种类 定期报告 非定期报告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4、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 规范,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可能导致 道德风险。
5、内部审计报告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决 策失误。
6、内部审计报告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通畅, 可能导致风险失控。
第二节内部审计控制要点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 二、制定内部审计手册,规范内部审计程
1、内部审计主管评价自己负责的工作。
2、内部审计师和借调或临时聘到内审机构工 作的人员,在离开原岗位不到一年。
3、内部审计主管委派的工作存在利益冲突和 偏见。
4、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使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 损害。
第三节内部报告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形式 (1)内部报告形式
书面报告、口头、电视、电话会议、音像 制品、计算机多媒体及信息中心 (2)内部报告的格式 文本格式、图表格式、数字格式、综合格 式
(2)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
(3)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不清,内部审 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郊性受限
(4)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 能做到与时俱进
(5)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 求
(6)内审工作内容过于致审计意见和审计 建议难以执行
(8)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 规范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由 管理层和其他有关方 面为管理风险,增加实现即定目标的 可能性而采取的任何行动。 (全面内部控制理念)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 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 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 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实行轮换制。
3、内部审计师不承担经营责任。
4、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设置和操 作,也不能参与系统程序的设计、设置和 操作,也不能参与系统程序的拟订,但可 以在控制系统实施前进行审查。
5、在报告审计结果时要考虑损害客观性的各 种情况。
(2)对审计师个人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损害 的情形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关注的风险
1、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 学、不合理,或职责分工不清,可能导致内 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2、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可能因得不到有 效支持而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3、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 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 控制制度不完善,可能因内部审计效率和质 量低下而造成内部审计成本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