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是优秀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而绝无故弄玄虚、言不及义之处。这
不仅可以从他反复强调的天道酬勤、画道
寂寞的主张中得到证明,而且还可以从他
高度重视艺术家的人品修养中得以印证。
所谓“活”,是说他的理论总是很变通、很
辩证的,从不死守一隅、偏执一端。如他
主张取法古人、取法自然,同时又强调不
拘前人绳墨,变有法为无法。即如他所说: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①如此等等。所
立的艺术理论体系,其间凝聚着画家在艺
坛上长年不辍地橐笔耕耘的辛勤血汗,也
饱含着画家在创造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丰
富的艺术经验。统观齐白石的艺术理论和
美学思想,其特色不妨用“实、活、妙、新”
四字略作概括。所谓“实”,是说他的理论
总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有感而发、有情可
缘、有据可依,完全从中国绘画发展的大
量事实出发,从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出
齐白石的艺术理论,如他的画、印、 通身的农家气味恰是他艺术作品的精灵所
书、诗一样,也是朴质无华、言简意赅、意 在,这使他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昔日文人
趣隽永、独树一帜。虽无长篇累牍的鸿文 画家那种清高孤傲,甚至高踞群众之上的
大论,但三言两语、吐纳珠玉,也颇有可
观。稍加归纳,即可窥察到其中内在的联
系及其新颖独特的见解,且自成完整而独
习俗氛围的湖南农村,12岁就开始了雕花 “欺世”恶习。他认为只有使作品达到“不
木工的民间艺人生涯,对民间民俗文化和 似之似”、“天趣自然”的艺术境界,才能
民间艺术风格极为通晓,一生中创作了大 获得传诸后世的活力。所谓“新”,是说他
量民俗题材的优秀花鸟画作品。他极大地 的理论并不机械地照搬古人,更不简单地
谓“妙”,是说他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顾恺
之以来的“迁想妙得”的艺术思想,十分
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的原则。
思想樊篱,致使他的理论独具质朴、明快、 厚实、新鲜的特点。这些质朴厚实通俗易 懂的理论特点,对他的艺术实践起到了方 向性的指导作用。 二.齐白石绘画题材雅俗共赏,对象普通
齐白石一般不画珍禽异兽、奇花名 草,而是取材于平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对 象,比如一把算盘、一只柴扒;萝卜白菜、 丝瓜葫芦、茄子辣椒;游动的虾、横行的 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 牛等等。这些广大劳动人民所见所闻的一 些民俗题材,一经人画,便生动感人、妙 趣无穷。他的这些民俗题材的作品之所以 能打动广大民众,主要在于富于形象之中 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它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启迪和联想《。蛙声 十里出山泉》就是一幅既普普通通、又意 趣无穷的作品。此画是九旬高寿的齐白石 应老舍之请而作,画题也由老舍所定。蛙 声随山泉而出,十里闻声。要将这一诗意 用静态画面来表现,确实难度很大。据说, 齐白石琢磨了两个晚上,才突发灵感,完 成了这幅构思奇妙的作品。画面上没有画 出青蛙,但山泉送出的小蝌蚪不正来自于 蛙群吗?随着山泉的流淌,我们不是可以 感悟到那清脆悦耳的蛙声吗?灵感的闪现 来自于生活的积累,丰富的乡村生活是齐 白石艺术的生活之源《。丝瓜小鸡》是齐白 石晚年的经典作品之一。微风轻轻拂来, 丝瓜微微摆动,丝瓜架下,一群小鸡为争 夺一条蚯蚓而追逐奔跑,这是一首田园小 诗,是农家小院中最使人陶醉的情景之 一,也是齐白石最温馨的记忆。在表现方 法上,富有弹性的松动线条表现了丝瓜的 结构和质感,同时还与淡墨点染的丝瓜和 瓜叶形成对比,造成以少胜多的丰富感。 小鸡用浓墨点出,注重整体的稚拙神态。 画面留有大量空白,既能使人联想到农家 庭院的空间,又能感受到花果的清香和泥 土的气息。此外,自然山水、花鸟草虫、山 樵村夫,甚至以往文人画家从不涉猎的蟑 螂、灯蛾、老鼠等也是齐白石表现的对象。 这些通俗易懂的题材深受民众的欢迎和喜 爱。 三.齐白石创作万物于胸中,腕底有鬼神
文 / 李 龙
画者需潜心修炼进入 "画境 ",即在作画时,眼、手、心、画笔、 颜料、画面和客观对象达到高度贯通的状态。在这里,没有时间和空 间之分,没有宏观和微观之界,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别。"我"已幻化成 了一个超越时空的隐形精灵,遵从造物主的旨意,按照 "理式 "的引 导,用万能的画笔,把亿万分子、原子、细胞创造成万物俱全、生机 勃勃的现实世界。在这种状态下,绝妙的绘画技巧才会自然生发,鲜 活的艺术形象才会呼之欲出,绘画题材才会不断涌现。
美术
MEISHU
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是优秀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美结合的典 范,以土到极处、俗到极处,美到极处的高贵气派而站立在时代艺术的高峰。
土级·俗极Hale Waihona Puke 美极——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文 / 张宜书
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在上世纪的成功 为此,他既反对迎合社会庸俗趣味的“媚
决不是偶然现象。他出生于具有浓郁民间 俗”倾向,也痛斥自命清高、愚弄群众的
有极大的感染力量,能唤起人民对生活的 热爱。所以,广大的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白 石的绘画作品。
从齐白石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个真 正的艺术家的那种辛勤不倦的劳动,对古 人遗产的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日常生 活的那种细腻精深的观察,以及表现事物 的富有创造力的惊人才能:这是他成功的 “秘诀”。齐白石高度的笔墨功夫与生活形 象密切结合的艺术技巧,是对中国传统绘 画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积累了几千年的经 验而形成的。所以,齐白石伟大成就的先 决条件之一是对遗产的无限尊重和刻苦钻 研。我国宝贵的绘画遗产,在齐白石作品 中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如在事物形象的刻 划上、在构图上、在色彩上、在笔墨的虚 实浓淡上等等。他善于接受祖国绘画的优 秀传统,善于总结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的 表现方法,才没被事物的自然形态所拘 束,从而可以任意挥洒,得到事物的淳朴 精神。白石对绘画遗产的刻苦钻研,不仅 深而且广。不仅古代的名画家,即使没有 名的画家或民间工匠的作品也是他学习的 对象。由于白石是劳动人民出身,又做过 长期的雕花木工,所以,他注意吸收民间 艺术的营养,向前辈工匠学习富有生活气 息的健康格调,将之溶化到文人画的笔墨 里,逐渐形成了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画
齐白石是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继承 和发扬了民族绘画传统,把古典艺术和民 间艺术结合起来,经过深入生活、大胆创 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都是 从对事物精深的观察中得来,不仅有思想 性,还有高度的艺术性,特别引人入胜,富
5252 B E A U T Y & T I M E S
画 境
——蛋彩画创作之体悟
区别于历代文人画家而自立门户,除了继 重复自己,而是自觉地适应新时代的艺术
承水墨画的优良传统外,他作品更突出的 潮流,充满了锐意求索的精神。他注重气
是“下里巴人”的民间味,这使他深受广 味性,却与古代封建士大夫文人们的“尚
大人民的赞赏和喜爱。
气”又有着本质不同。他一生以“通身有
一.齐白石绘画理论言简意赅,朴质无华 蔬笋气”③自许,并公然在题识中宣布这
风。 齐白石从古人遗产中明白了中国画必
须“形神兼备”,因此,画家一定要“外师 造化中得心源。”④“中得心源”就是画家 根据生活积累、笔墨技法的掌握和对自然 界的精深观察,刻苦构思、得心应手的创 作。创作首先需要生活积累,也就是“外 师造化”的意思,用白石自己的话说是“观 天地之造化”,也就是对天地万物进行写 生,积累素材。白石学画是从客观事物的 观察出发,从而奠定了真实描写的基础, 这是他杰出艺术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二。白 石写生的对象很广,天地万物只要能见到 的都进行仔细观察,民间生活体验非常丰 富。他在创作上所以能随手拈来,好像“腕 底有鬼神”一样,是与他“万物富于胸中” 分不开的。正是由于白石有这样惊人的深 入生活和写生锻炼的积累,才可能成为现 实主义的大师。白石在创作实践中一变、 二变、三变,一生不断地演变,甚至 88岁 时还题“今年又添一岁八十八矣,其画笔 已稍去旧样否?”⑤惊人的创造性、坚强 的苦干精神、深厚的民俗文化积累,使白 石的作品在晚年时已炉火纯青、意境新 奇,在国内外画坛放出了夺目的光彩。
齐白石先生伟大的艺术成就,特别有 一点与众画家不同,就是农民的朴素品质 和民间艺术对他的重大影响。他是农民出
身,作过长期的木工、画工,在很大程度 上继承了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到晚年精 通笔墨技巧之后,就能很自然地把民间艺 术明快、健康、朴实的特色融化到绘画中 来。因而,齐白石与一般画家不同,他不 仅掌握了文人的绘画传统,并吸收融化了 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他的作品被公认为 是最完美的绘画作品。齐白石以民间民俗 文化为基点,开创了质朴、健康、大众化 的审美形象。他那“雄健烂漫”的画风,也 应该说是得之于乡土民俗艺术的强健又丰 富的营养。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是优秀 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美结合的典 范,以土到极处、俗到极处、美到极处的 大俗大雅的高贵气派,当之无愧地站立在 时代艺术的高峰上。
编辑:李晓筝
美与时代 2003.11下 53
注释: ①②奚传绩:《美术鉴赏》,北京人民 美术出版社,1983,第 108页。 ③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第 3页。 ④⑤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 赏》,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第 29 — 45页。
作者简介:张宜书,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社 科部副教授。
以前我曾搞过版画和油画,总感到这些媒介材 料不能顺畅地表现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意犹未 尽之感。自从1998年接触蛋彩画以后,我立即对它 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蛋彩画的创作中。
蛋彩画(Tempera Painting)又名坦培拉, 它是运用天然乳胶(蛋黄)调和纯矿物质颜色粉在 做了胶底的画板或画布上所作的绘画,曾盛行于欧 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桑德罗.波提彻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