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2019最佳中考满分作文--湖南卷-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佳中考满分作文--湖南卷
2019最佳中考满分作文--湖南卷
长沙卷1
[原题回放]
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 整理)
[文题诠释]
近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仍是重要的考题。
长沙市的这道作文题虽然采用的考查形式限制较严,但命题者对考题的难易程度显然有所考虑。
一是题目虽然固定,但内涵却极为丰富,发生在校园里、家庭里、社会上、自然中的真情故事,均可入笔。
二是为降低写作难度,命题者巧妙地将作文与阅读题中的散文《母亲的贺卡》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触动考生的情感。
是啊,人生路上有看不完的风景,心灵的海洋更有无数美丽的浪花,那些曾经感动过的事、传递过的爱,都是心灵深处最鲜美的“鸡汤”。
写好这篇文章,先得审准题意。
题目的基本内容为“爱”,这种爱,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
不过,这种爱必须有“传递”这一特性,也就是要写出“传递”的过程,要将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物之间的那种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相互影响的情感真实地再现。
不能只是对“爱”的经历与感悟的简单叙说。
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文章脱颖而出:一是“关爱”的对象要新颖,当同学们将眼光大都放在父母、老师身上的时候,你若能将视野拓展到书本、历史、动物或植物身上,或者更细化一些,写自己与某一文学人物、某一历史人物、某种动物、某种花草的情感交流,文章自然会新意丛生。
二是“传递”的方式要巧妙,熟悉历史的同学,可以从精美的文学作品出发,通过品读作品来传递流传千古的爱国之情、爱人之心;生活经历丰富的同学,则可以聚焦于生活的具体事物,通过对它的感悟表现自我情感
的体验。
2019年一篇满分作文便是用一只小小的苹果来传递三代人之间的关爱之情的,令人爱不释手。
三是表达的情感要真挚,文章总离不开对优美景物或动人细节的描写,不管选择何种内容,情感最好缘事而发,要用精美的细节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会具
有内在的魅力。
要做到这点,就离不开精美的语言,若能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等修辞手法,文章定会美不胜收。
[佳作点评]
爱的传递(播音稿)
长沙一考生
播音时间:2019年5月15日中午12点10分
播音主持:快乐天使晓文、爱心天使静静
播音稿件:
晓文:各位听众,中午好!我和静静又与大家相聚在“爱心传递时间”,今天
的故事不多,但我们相信,足以够感动大家。
让我们从《爱的奉献》中引出今天的精
彩故事。
(播放苏芮演唱的《爱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
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
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静静:动听的音乐,真挚的情感,也许早已牵动了同学们的思绪。
当我们听到
这首经典歌曲的时候,同学们是否想到了,我拿什么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学校、奉献
给老师、奉献给同学呢?
晓文: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一篇题为《美丽的风景》的文章。
静静:是的,我还背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
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装饰你的梦,你就要学会装饰别人的风景。
”文章的作
者便是学校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楠楠”。
晓文: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而富有诗意的女孩,却让疾病逼到了生命
的尽头。
走近她的生活,我们才发现,这个孤单的女孩,竟然与祖母相依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里,她不仅是学生,还是家长,她竟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持起了一个家。
静静:令人欣慰的是,当“楠楠”遭遇困境的时候,全校3200多名师生伸出
了爱心之手。
短短三天时间,我们“爱心传递”栏目组就为“楠楠”募集到了一万二
千多元的医疗费用。
下面,是我们栏目组记者录制的现场采访。
(播放“爱心小记者“的现场采访录音,三分钟)
晓文:爱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飘带。
这条飞扬在校园里的爱心飘带,传递
着一份份宝贵的情感,它让疲惫的生命充满活力,让脆弱的生命得以安全,让濒临死
亡的生命获得了重生。
爱是个创造奇迹的字眼,让我们拥有整个世界,让我们的生命
得到升华。
静静:为了感谢全体师对“爱心行动”的积极支持,我们栏目组受“楠楠”的
委托,献给各位一首歌,希望这歌声能够带去我们的感谢与祝福!也希望我们的“爱
心传递”活动走进更多的同学的心中。
(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
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
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名师点评]读这篇佳作,不可忽视两点。
一是准确而新颖的形式。
作者也许是
一名小记者,也许就是一名播音员,不管考生身份如何,写作时能够扬长避短就是
“聪明之举”。
从形式上看,文章体例完整,有播音时间、有主持人姓名、有播音稿
及操作程序,这是文章成功的基础;从内容上看,作者显然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开
始与收束均引用歌词,照搬的歌词看似有拼凑之嫌,实则紧扣主题,匠心独运。
二是
情感真挚而动人。
人物介绍的文字不多,事情的原委交代得很清楚,“爱心传递”栏
目组的深情呼唤,全校师生的无私帮助,仿佛让人看到了校园里飞翔着的传递爱心的
飘带,美丽而动人。
湖南长沙卷2
[原题回放]
题目:放心吧,有我们在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文题诠释]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反映生活体验和时代精神的命题呈上升趋势。
“高尚的道
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新课标里的关键词,已经成
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长沙市课改实验区的第二道作文题“放心吧,有我们在”,正体现了这一精神。
这道题目,可以让我们读到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家长或社会对“我们”很放心,因为我们是充满朝气与智慧的一代,是有着美好心灵与梦想的一代;另一层意思,“我们”也许还不能让家庭与社会放心,因为他们不知道年轻的一代能
不能承担起建设好美好未来的任务。
扪心自问,我们这一代是否真的缺少什么呢?你有良好的习惯吗?你有学习的
激情么?你有博大的爱心吗?你有远大的理想吗?你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吗?……看来,这一看似简单的考题,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也包含了社会各界对
年轻一代的深切忧虑。
我们很多同学享受着父母太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于是以自
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的现象有所滋生。
这些现象虽然只是个别情况,
但却能够折射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生活现状。
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的理想,培养社会责
任感,就成了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
把握了这点,文章就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
动笔前,我们还得对题目仔细推敲。
一是作为命题作文,大家要避免自拟题目
的问题,当然,善于创新的同学若能结合内容拟一个副标题,自然会平添新意,如考
生拟出的“给自然的信”、“致母校”等副题,就与命题相互补充,能够收到相得益
彰的效果;二是要注意写作对象的特殊性,这道题目虽然属于“自我类考题”,但反
映的必须是“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某个人的生活,如果只将笔墨放在自己的身上,
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注意这些,立意才不会出现偏差。
接下来,我们应该在“放心”二字上做文章。
既然要让别人放心,就得有足够
的理由让人信服,这是文章的重点,是出彩的关键。
如你写我们这一代有远大的理想,那你就应该围绕同学们的各种想法做生动形象的描述,理想越美,社会才会越“放心”;如果你想显示我们这一代的知识,那就得学会巧妙引用诗词名言,让你的文字
光彩夺目,如引用“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形容“我们”的意气风发,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来表达我
们对书本的热爱。
佳作点评
放心吧,有我们在
长沙一考生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
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鲠在您的
咽喉,红肿、发炎、结疤。
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
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
灵魂。
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
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
中国的
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
你在永恒中
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的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袅袅的萧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
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
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风雨千年,沉默千年。
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
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
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怆而来。
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
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
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憾着千年的沧桑。
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
张扬。
一个民族,因为你而自豪。
走近你,我无法诠释你生命的密码。
但我驻足之时,面对着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
走近你,我
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
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
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请停止你的哀怒,停止你的哭泣,停止你的悲伤,停止你的迷茫,因为有我们在。
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生命会再度辉煌!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精神会带着绚丽!放心吧,有我们在,绝版的你从此不再绝版!
[名师点评]这篇思接千载的佳作,有两点颇值借鉴:一是角度不凡:对历史风云、古典文化不了然于心,是无法写出如此佳篇的。
从这个角度说,写“坚守绝版的文化”这一话题,是需要勇气、智慧与才情的,作者显然做到了,而且写得很漂亮!不管是阿房宫里那场大火,还是长城边的血泪,虽然满载历史的辛酸,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怎能忘记。
二是情感独特:文章不仅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华,更能看出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热爱,这种情感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范畴。
湖南卷
湖南·益阳卷
[原题回放]
在以色列,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
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谢上帝,就用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同时又给那些路过此地的贫苦人以方便,让他们可以随时收割这些庄稼,你也许不像犹太人那样信奉上帝,但你一定知道这样一句俗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文题诠释]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热门话题。
武汉市2019年中考作文题为“感恩”,是“语文报杯2019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主旋律为“感恩”。
更巧的是,2019年中考,全国又有两个考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这一美丽的词语。
这种局面的出现,决不是写作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对善良人性的呼唤与渴求。
是啊!小树享受阳光,尚知回报给大地一片绿意;庄稼享受呵护,尚知回报给人们累累硕果,然而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人类,奔波于忙碌之中,以致常常忽视了自我承受的恩情。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感恩校园、感恩生活、感恩自然呢?这便是命题者的“美好愿望”与“良苦用心”。
正确理解“感恩”非常重要,尤其要区分好“感恩”与“感激”的区别。
《现
代汉语大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激”则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的意思。
很明显,前者情感色彩浓郁,后者
相对较轻;前者倾向于将“感激之心”落在行动上,后者则重于心态的表达。
写作时,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一、选择与众不同的感恩对象。
放眼社会,将目光锁定在敬老院、医院、田野旁等等,一定会发现沐恩之后的感恩人群;倾听大自然,和花草虫鱼用心
交流,那里也会有与“感恩”话题有关的趣事;倘若放眼历史,你会得到更多的情感
充沛的材料。
比较而言,前者易于下笔难于出新,后者难度较大却有新颖脱俗之效。
二、挖掘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
可以正反对比切入,将承受恩德之后有人感恩、有人
漠然的言行进行对比,或将有人先知恩感恩,后恩将仇报的言行进行对比,可以提供
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逐层求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
序思考,深挖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之所在;还可以逆向解读,撇开常规性的视角和
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
三、抓住情真意切的感人画面。
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
情怀,都能表达感恩之心;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和心愿,要用心
描画出动情细节,在铺垫到位的基础上及时地抒发情感,要坚决杜绝那些空洞的、夸
大的、不实的矫情式抒情语言。
[佳作点评]
学会感恩
益阳一考生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
哺育的感恩。
——题记
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
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
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
生活在幸福的日子里,我的思绪总是飞得很远。
如果我是红花,我会感谢绿叶
无怨无悔的奉献,我还要感谢它甘为陪衬的胸襟和气度;如果我是蜜蜂,我会感谢花
朵慷慨无私的馈赠,我还要感谢它的宽容与仁慈;如果我是大树,我将感谢太阳赋予
我生命的能量,感谢大地给我坚实的支撑;如果我是小河,我要感谢上苍,因为你赐
给了我响亮的歌喉和永不疲倦的身躯。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
心
中充满感恩之情,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
感恩父母,你就会承欢膝下,让他
们安享晚年;感恩伴侣,你才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活,回报社会。
亲爱的同学,当你吃着可口饭菜的时候,你会感激父母的无私关爱吗?当你坐
在舒适的教室里的时候,你会感激老师的辛勤栽培吗?当你在舞台上取得成功时,你
会感激朋友们的支持吗?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的
时候,你至少可以忠诚地说一声“谢谢”,报之以诚挚的笑脸;当别人需要帮助与支
持的时候,你同样可以用宽容的心态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
因为,心存感恩,才会珍
惜拥有,珍惜幸福。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能让所有的渣滓慢慢沉淀;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
植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些浮躁不安的思绪也一定会慢慢消失。
( 整理)
[名师点评]这篇满分作文,有两大特点最为鲜明。
一是善用修辞,语言华美,
文章第二段连用四个假设句构成一组排比,用物我交融的方法写出了自然万物的感恩
之情,读者会不由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第三段则是排比中引用诗词,音韵和谐,底蕴深厚;第四段则连用三问,直面生活现状,发人深省。
二是思想内涵
丰富,文章由物及人,情感与思想逐层深入,主题深刻。
2019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