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3春》word教案 (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教学目标:
自学: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背诵,掌握“赶趟儿、酝酿、应和、抖擞”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互学:2.品读、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综合:3.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1.导语:
同学们,放眼我们的窗外,春气萌动,万物复苏,杨柳春风送气暖,草色遥看绿意浓。

而此时的江南,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来共同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板书:春朱自清)
2.作家作品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子佩弦。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二、认定目标:
三、自主学习:
1.正音: 听读录音,初步领悟如何朗读,感受朱自清笔下优美的画面
水涨()起来酝酿()()应和()披着蓑()戴着笠()薄()烟抖擞()()
2.解词: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写作:婉转。

应和:原意是(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这里形容春天的鸟儿依照轻风流水的韵律而鸣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黄晕:昏黄不明亮。

抖擞:振作
(一)、教师指导朗读
《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应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语调上扬,整体节奏为轻快型,不时有舒缓型节奏交错,形成文章回环往复的特点。

例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这两个小短句的层次性,中间不停顿,就情感而言,应一次比一次强烈,语调上扬。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读时应重读“来”“近”,读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刚睡醒”“张开”为强调性重音,应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朗润”“涨”“红”为强调性重音,写了春天即的色彩和动感,应读出这几句中包含的的欣喜之情。

春草图:“抚摸”为重音轻读,读出春风的温柔。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应用舒缓的语气读,读出轻松,读出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节奏陡然加快,“高兴”“清脆”“宛转”“应和”“响”为强调性重音,要找到鸟儿、短笛在风中穿透的感觉,把声音拉出去。

结尾三段,节奏为轻快型,程度依次为轻、中、重。

三个排比句由小到大,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色彩应是逐渐加重的。

“上/前/去”应一字一顿,语气再落到实处,表达了自己要珍惜大好春光,努力“上前去”的心情。

(二)、学生朗读课文,把握内容、节奏和情感。

朗读方式:
1.自由美读
2.提问美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是按什么思路写春天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盼春——绘春——赞春。

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2.本文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前四幅图所描绘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第五幅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嫩绿多软
春花:多美艳甜
春风:和悦轻柔
春雨:细密轻盈
其他四幅层层铺垫,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

五、小结:
六、测评反馈
1.课下继续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名篇。

教学反思:
1.亮点:本节课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追求声情并茂、朗朗上口的美读境界,教师给以正确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朗读。

2.使用建议:重在给学生朗读示范,教师的指导要到位。

3.问题:朗读是一种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不成对课文的美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堂
1.默写生字词、文学常识
2.提问朗读
二、自主学习
1.第3段“春草图”中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
2.第4段“春花图”中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第5段“春风图”中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4.第6 段“春雨图”中,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而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
明确:一方面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到末句;另一方面是“黄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三、合作探究
(教师导引: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蕴含哲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重炼字炼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析文中饱含韵味的语句。


1.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钻”和“偷偷地”两个词的妙处,并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

“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

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

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4.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

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6.“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斜”“织”“全”“笼”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7.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中的“静默”一词写出了雨中的春天怎样的意境?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8.“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文何处?这里的“赶趟儿” 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

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9.“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四、小结收获:
五、测评反馈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的特点。

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写出两句与“春”有关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4.语段阅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①解词:卖弄宛转
②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触觉方面:()。

嗅觉方面:()。

听觉方面:()。

视觉方面:()。

③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

④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
1.引用、比喻、拟人柔和、温暖
2. “好像、没有”不能删去。

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3.例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4.①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②吹面、抚摸;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鸟儿、牧童、短笛、牛。

③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④春风鸣春
六、课下作业:背诵这篇文章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堂
1.检查写景名句的赏析。

2.提问学生背诵课文。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1.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

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之情。

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

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2. 第8、9、10段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小结:分别抓住了新、美、力三个特点。

不能颠倒,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有何感想?
小结:春天是美好,春天是希望,春天激励我们创造与追求,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四、合作探究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多媒体出示)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以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把这一篇文章作为我们写作的范本,接下来有必要探究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从整体把握或者从一个具体的语段来分析,谈一谈有哪些写作技能值得学习并进一步运用到写作中去。


学生讨论、归结:
1.从整体上,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构思全篇,这样的文章给人一种很完美的感觉,值得我们借鉴。

2.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幽默俏皮,有美感,有情趣,也使春天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3.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让美好的春天有了人情味。

写景离不开抒情,这是在写作时特别需要借鉴的地方。

4.通过“春花图”我感悟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景,比如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等等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有立体感。

5.从作者对“春风图”的刻画中,我感悟到写文章要调动人体的多种感官,多角度地描写景物,景物在我们笔下才会更有活力。

6.作者在描写春天的景物时,抓住了其特点,锤炼语言,使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见解非常好,能有这样的提炼,说明我们对课文的把握有一些入木三分的感觉了,其实,好的写作方法不是一些文学大家的专利,它属于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都是写文章的“妙手”。

下面,就让我们也来做“妙手”。

五、我来写美景
(一)教师引导:写文章离不开模仿,离不开借鉴,请同学们联系学过的这篇散文,相信你也有创作的冲动,时值春天,放眼窗外,春意来袭,打开思维,把我们自己的春天展示给同学们。

接下来分一下小组,我们也把春天分成几个部分来写,十分钟之后请同学们展示各自的作品:一组描写春草图,二组描写春花图,三组描写春风图,四组描写春雨图,五组描写迎春图,六组描写赞春。

然后由各小组共同推选本组最好的作品来交流。

温馨提示:不得摘录课文中的原句。

(二)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
1.一组:春草图
清晨迎着朝阳,和我的好朋友蹬着自行车行进在大路上,感觉今天的太阳有了暖洋洋的舒适,噢,春天的脚步正在向我们走来。

我把眼光放向了田野,麦苗已经绿绿的了,田间小径上不知不觉泛起了绿意。

我突然有一种温馨的感动,那冷冷的地面,那冰冻的泥土终于在春天里解放,正是这些无名却又倔强的小草,战胜了冰封的大地,在太阳的号召下,为大地披上了绿装。

我也是一棵平凡的小草,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地成长。

2.二组:春花图
我家的迎春花开了!
迎春花被种植在我家院墙外边的一片空地上,已经很多年了,有大大的一片,前些天还打着小小的骨朵,在寒冷的风里不屈地挺立着。

一场春雨过后,我再去拜访它时,它却着一身盛装,在阳光下灿烂。

它那一朵朵鹅黄色的花朵,好漂亮,花朵并不大,只有四五片花瓣。

那一朵朵的花虽然很渺小,但是它们一般不独自开放,而是成片成片的,就像一支阵容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没有杀气,却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3.三组:春风图
春天的风是花仙子带来的问候,柔和、温暖而芬芳,我喜欢春天的风。

在它的吹拂下,我手上被那个严寒的冬天留下的冻疮渐渐地脱落了,我的小手又恢复了细嫩与光滑,我在春风里欢笑。

周末了,约了一群小伙伴,跑到麦田地里疯狂。

长辈们说,这个时候的麦苗是不怕踩的,有些大婶还把羊赶到自家的麦田里啃麦苗。

我们中的一个小朋友还带了一个足球,太好了!整个麦田就是我们的足球场。

尽情地踢着球,不怕摔倒,这是天然的草坪,麦苗下是松软的土,我们有时故意摔倒。

头顶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暖洋洋的太阳,我们躺在麦地里,让阳光尽情地洒在身上、脸上。

风从我们的身上拂过,麦苗有青草一般的香气,空中飘来了一只风筝,欠身一看,小路边一个小男孩在他爸爸的指引下正在放着风筝的引线。

4.四组:春雨图:
前几天,我们正在教室里上着课,突然一声春雷搅动了课堂的平静,有几个胆小的女生不禁发出了轻声的尖叫。

课堂顿时像一片平静的湖水投进了一枚石子,老师及时地处理了这个意外,说这是春雷,不要惊慌。

这一天,几乎一整天都在下着雨,没有办法出去做游戏。

下课后,很多同学趴在窗边,看外面淅淅沥沥的春雨,教学楼后的一行垂柳愈显青翠了,鹅黄的绿叶在雨的滋润下泛着亮光,里面的
汁液好像要挣脱叶片上那薄薄的膜。

如果问我什么是春天,我会指着那柳条上的嫩叶,告诉他,这就是春天。

雨后的大地,像魔术家手里的道具,一夜之间会抽出小草,会开放鲜花,会滋生更多的嫩叶,更会为我们的眼睛带来接二连三的惊喜。

5.五组:迎春图
太阳公公红着脸,笑眯眯地投下几束光,打在大地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沉默了一个冬天的鸟儿这时也沉不住气了,它们叽叽喳喳地闹着,把酣睡的村庄吵醒了。

小溪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起来,她要把春的消息从山涧传播出去。

蝴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飘到黄澄澄的油菜花间,扇动着欢快的翅膀,似与花儿相邀起舞。

同学们下课后,欢天喜地地来到了教室前后的空地上,来到了乒乓球台前,来到了操场上。

踢毽子,跳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踢足球,跳跃着,奔跑着,春天的气息到处飘散。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非常欣喜看到了你们精心的创作,精美的文章是你们美好心灵的反映,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你们正在把所学到的、感悟到的写作技巧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写作中来,这些推选上来的作品都是小组中的佼佼者,我们中间一定还会有很多佳作,不要失落,大家会在以后的时间读到你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驰骋你们的梦想!
六、测评反馈
课后把所写的作文片段扩展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