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耕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河市耕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建议
作者:林琳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1期
摘要:通过对黑河市耕地土壤现状的研究发现主要存在有机质含量降低、速效钾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改良建议。

关键词:耕地土壤存在问题改良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05
黑河市的耕地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是,从耕地土壤条件来看,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施肥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黑河市耕地土壤逐渐退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耕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目前黑河市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已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84.76g/kg下降到2013年的52.63g/kg左右,下降了37.91%。

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化肥的使用,少用或不用农家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将省时、省力作为首要因素考虑,秸秆、根茬直接焚烧,不还田;大面积应用化学除草剂,致使土壤的碳回归指数严重降低。

多方面原因致使黑河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1.2 土壤速效钾持续下降
2013年全市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是185.94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302.09mg/kg相比下降了116.15mg/kg,下降38.45%。

分析速效钾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忽视了钾肥的应用。

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的20多年间,大多数农民种植作物只注重氮肥和磷肥的投入,有相当多的地块多年来从没有施用过钾肥;使用钾肥但钾肥施用量过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民虽然开始逐渐认识到了钾肥的重要性,但施用的数量非常少,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衡;忽视了有机肥的应用,这是造成速效钾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种植高产品种,带走了大量钾素。

作物消耗的多又补充的少,致使土壤钾素下降较快。

1.3 土壤板结
黑河市板结的土壤面积分布广,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土壤板结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形成的。

黑河市垦荒时间最长的耕地只有一百多年,多数耕地开垦只有几十年或
十几年。

由于形成年代短、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份少,容易板结;土壤受侵蚀造成的。

黑河市是典型的丘陵漫岗地形,大部分乡镇耕地,处于低坡面平原,坡度在2°以上,还有一部分耕地处于漫岗台地坡面平原,这些耕地易于造成水蚀,使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板结;现行的耕作制度是造成土层板结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一些农户始终用小型机械整地,多年没有进行过深松,致使犁底层变硬,降水很难向下渗透,容易产生径流,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肥使用减少。

有机肥不仅能为作物增加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还有极强的调节水分能力),这也是造成土壤板结的重要因素。

2 改良途径及建议
2.1 科学耕种施肥,提升土壤地力
2.1.1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的土壤地力评价,能够掌握土壤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为生产中调整、优化施肥结构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因此应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指导农民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种植的作物,科学合理的施肥。

2.1.2 通过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来改良土壤,增厚肥沃土层
黑河市近些年结合中耕实行深松的地块,土壤通透性大幅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减少了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流失,在多雨年份效果显现明显。

深松加施有机肥效果更为理想,争取做到公顷施用农家肥30t以上,并坚持3a轮施一遍,从而达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提升20%左右的目标。

因此应大力鼓励扶持畜牧业发展,保证优质有机肥的供应。

同时保证有机肥的质量,应恢复传统的有机肥积造方法,搞好堆肥、沤肥。

为了增加可操作性,还应加强"工厂化、商品化"的有机肥生产使用。

2.1.3 将秸秆、根茬还田
作物秸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硫、硅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

调查显示,农民用于烧柴、饲用外,完全可以拿出20%以上用于还田。

秸秆、根茬还田可有效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2.1.4 通过种植绿肥,改良贫瘠土壤
目前黑河市的破皮黄黑土,地力瘠薄,生产能力低,暂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

可以引导农民通过种植绿肥,用于喂饲,过腹还田,也可直接还田或堆沤绿肥,能够大幅度提升土壤肥力,以便今后进行粮食生产。

2.2 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合理轮作来恢复土壤肥力
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优化种植业结构,尽量实行大豆、玉米、杂粮、蔬菜、马铃薯合理轮作。

在难以调整种植品种的地区,坚持宁迎茬勿重茬的原则,适当增加玉米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土壤养分可以进行修复,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作者简介:林琳(1979-),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人,任职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研究方向:耕地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