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途径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 ( ) 一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实践 ,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 以家庭承包经营 为基 础 、统分结合 的双层 经营体 设 、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 『 生的大事。要在农 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已于2 0年1 月写进 了党 02 1
民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提高,农村的建设才会顺利进行 。 ( )经济利益 一 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首要的表现就是物质利 益 ,从这个原则出发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
才能 取得 实际 的成效 。
民无不笑逐颜开,农村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如今 ,在 党中央 “ 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低价征地问 题 日益严重。针对这种有损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 ,党中央 坚决予以打击 ,并切实执行农业法 、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 做好对土地的征用 、 补偿 、 安置等工作。 亿万农民经济利益的满足 ,已使农民从解决温饱奔 向小康。这一伟大成绩的取得源于农民 ,更与英明的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 ) 二 政治利益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思路和政 策原则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邓
村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建 设具 有重 要 的指 导意 义 。 调 动农 民积极 性 ,主要 途径如 下 :
一
业税 ,并对种粮 农民进行直接 补贴 ,此 时中华大地 上的农
、
利益刺激
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他们 的利益 问题 。根据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利益 ,首先是 物质的经济的利益 ,其次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 政治利益 ,文化利益等 。只有保障农民应得 的利益 ,农
8
权 ;另一 个农 民创 造— — 乡镇 企业 ,大 大提 高了农 村社 管理 自己的事 情 ,维护 自己的权 益 。
会总产值。党中央鼓励农民敢闯 、敢干 的精神 ,不仅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为
动了农民的积极陛,而且为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 城 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抓住 江泽 民 同志 指 出 : “ 济体 制 改革 需要 同政治 体 制 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 关键环节 ,重点部署了六大 经 改革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 保障农 制度建 设 。p J
庭承 包 责任 制被 广泛 推 广 ,受 到广 大人 民 的欢 迎 ,人民
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18年 ̄ 18年 ,党 中央相 92 I9 6 ]
继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 “ 一号文件”取消了人 民公社制度 ,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 ,减免农业税 ,发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农民问题上的具体要求 ,是调动农 民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党中央着重从土地承 包权 、生产自主权 、收益分配权三方面下功夫 ,把土地 承包给农民 ,并出台法律保障土地承包关系,这样农民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种植市场需要的农作物或经济作 物 ,从而获取一定的收益。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邓 小平曾指出 : “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 ,不是靠本本 ,而 是靠实践 ,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 ,这个发 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 ,都是靠它创造 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J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劳动和 经营的 自主
深刻剖析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途径 ,即:利益刺激、制度解放、引导和教 育农 民,势在必行。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农 民积极性 ;途径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力。 展多种经营,发展 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
调动农民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进入9年代,党中央又 0 教训 ,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调动农民积极性 , 及时出台文件延长土地承包期至3 年不变 ,给农民吃了 0 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尊重农民 的民主权利 。 “ 定心丸”;通过增加农业投入 ,建设商品粮基地 , 提高 三十多年来 ,农村的改革发展 ,劳动力源主要是农村 自 粮食价格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 ,我 身的活力。因此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尊重农民主体 国已进入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在 地位 ,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农 市场 经济 的引导下 ,20 ̄ 1 日起 ,我 国正式取消 了农 06 月1
小 平认 为 ,尊 重农 民 的 自主权 ,保 障 农 民 的民主 权 利是
17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 98 届三 中全会 ,农业问题成为全会关注的重要 问题 。而加 快农业发展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早巳在17 9 9 年9 月发布 的 《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的 决定 》中被提上议事 日程 。因此 ,给农民看得到 、摸得 着的物质利益就是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农村改革的序幕拉开以来,在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指 导下 ,农民 自发搞起 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 , 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并得到邓小平的大力支持 ;家
南方论刊 ・ 0 2 2 1 年第 1 期 0
理 论 前 沿
陈明利
(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日照 2 62 ) 78 6
【 摘要 】 民问题是 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调动农 民积极性进行 了不懈探 索, 农
这 深 刻体 现在 党对 推进 农 村 改革 发展 的强 大政 策上 。调 动 农 民积 极 性 不仅 是 农 业 生产发 展 的前提 ,而 且是 我 国政 治 、经 济和社 会 稳定 的基 础 。纵观 改 革开放 以来我 国农村 经 济的 发展 ,农 业现代 化 的建 设 ,农 民生 活水 平的提 高 ,
民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提高,农村的建设才会顺利进行 。 ( )经济利益 一 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首要的表现就是物质利 益 ,从这个原则出发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
才能 取得 实际 的成效 。
民无不笑逐颜开,农村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如今 ,在 党中央 “ 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低价征地问 题 日益严重。针对这种有损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 ,党中央 坚决予以打击 ,并切实执行农业法 、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 做好对土地的征用 、 补偿 、 安置等工作。 亿万农民经济利益的满足 ,已使农民从解决温饱奔 向小康。这一伟大成绩的取得源于农民 ,更与英明的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 ) 二 政治利益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思路和政 策原则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邓
村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建 设具 有重 要 的指 导意 义 。 调 动农 民积极 性 ,主要 途径如 下 :
一
业税 ,并对种粮 农民进行直接 补贴 ,此 时中华大地 上的农
、
利益刺激
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他们 的利益 问题 。根据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利益 ,首先是 物质的经济的利益 ,其次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 政治利益 ,文化利益等 。只有保障农民应得 的利益 ,农
8
权 ;另一 个农 民创 造— — 乡镇 企业 ,大 大提 高了农 村社 管理 自己的事 情 ,维护 自己的权 益 。
会总产值。党中央鼓励农民敢闯 、敢干 的精神 ,不仅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为
动了农民的积极陛,而且为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 城 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抓住 江泽 民 同志 指 出 : “ 济体 制 改革 需要 同政治 体 制 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 关键环节 ,重点部署了六大 经 改革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 保障农 制度建 设 。p J
庭承 包 责任 制被 广泛 推 广 ,受 到广 大人 民 的欢 迎 ,人民
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18年 ̄ 18年 ,党 中央相 92 I9 6 ]
继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 “ 一号文件”取消了人 民公社制度 ,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 ,减免农业税 ,发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农民问题上的具体要求 ,是调动农 民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党中央着重从土地承 包权 、生产自主权 、收益分配权三方面下功夫 ,把土地 承包给农民 ,并出台法律保障土地承包关系,这样农民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种植市场需要的农作物或经济作 物 ,从而获取一定的收益。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邓 小平曾指出 : “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 ,不是靠本本 ,而 是靠实践 ,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 ,这个发 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 ,都是靠它创造 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J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劳动和 经营的 自主
深刻剖析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途径 ,即:利益刺激、制度解放、引导和教 育农 民,势在必行。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农 民积极性 ;途径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力。 展多种经营,发展 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
调动农民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进入9年代,党中央又 0 教训 ,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调动农民积极性 , 及时出台文件延长土地承包期至3 年不变 ,给农民吃了 0 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尊重农民 的民主权利 。 “ 定心丸”;通过增加农业投入 ,建设商品粮基地 , 提高 三十多年来 ,农村的改革发展 ,劳动力源主要是农村 自 粮食价格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 ,我 身的活力。因此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尊重农民主体 国已进入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在 地位 ,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农 市场 经济 的引导下 ,20 ̄ 1 日起 ,我 国正式取消 了农 06 月1
小 平认 为 ,尊 重农 民 的 自主权 ,保 障 农 民 的民主 权 利是
17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 98 届三 中全会 ,农业问题成为全会关注的重要 问题 。而加 快农业发展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早巳在17 9 9 年9 月发布 的 《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的 决定 》中被提上议事 日程 。因此 ,给农民看得到 、摸得 着的物质利益就是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农村改革的序幕拉开以来,在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指 导下 ,农民 自发搞起 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 , 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并得到邓小平的大力支持 ;家
南方论刊 ・ 0 2 2 1 年第 1 期 0
理 论 前 沿
陈明利
(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日照 2 62 ) 78 6
【 摘要 】 民问题是 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调动农 民积极性进行 了不懈探 索, 农
这 深 刻体 现在 党对 推进 农 村 改革 发展 的强 大政 策上 。调 动 农 民积 极 性 不仅 是 农 业 生产发 展 的前提 ,而 且是 我 国政 治 、经 济和社 会 稳定 的基 础 。纵观 改 革开放 以来我 国农村 经 济的 发展 ,农 业现代 化 的建 设 ,农 民生 活水 平的提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