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步步高】-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导学案:第十八章-原子结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章末总结
一、对α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
1.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有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达到180°.
2.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运转.
3.原子核的组成与尺度
(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2)原子核的大小:实验确定的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 m,而原子的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因而原子内部十分“空旷”.
例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使α粒子受力平衡的结果B.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明显的力的作用,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粒子在原子内分布
空间很小
D.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的电子对α粒子的吸引力很大
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A错,B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会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的空间在原子内很小,α粒子偏转而原子核未动,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电子的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质量,α粒子打在电子上,不会有明显偏转,故C对,D错.
答案BC
二、对玻尔原子模型及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玻尔原子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叫做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2)频率条件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E 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则:hν=E m-E n.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2.氢原子能级跃迁
(1)氢原子的能级
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E1
n2(n为量子数,n=1,2,3,…)
对于氢原子而言,基态能级:E1=-13.6 eV.
(2)氢原子的能级图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所示.
图1
例2 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10
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为E n =-13.6
n 2
eV .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一张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的光谱线.
(3)计算这几种光谱线中最短的波长.
(静电力常量k =9×109 N·m 2/C 2,电子电荷量e =1.6×10-19 C ,普朗克常量h =6.63×10
-34
J·s ,真空
中光速c =3×108 m/s)
解析 (1)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则ke 2r 21=m v 2
r 1,又知E k =1
2
m v 2,
故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为:E k =ke
22r 1
=9×109×(1.6×10-19)22×0.528×10-10
J ≈2.18×10-18 J ≈13.6 eV . (2)当n =1时,能级为E 1=
-13.6
12
eV =-13.6 eV . 当n =2时,能级为E 2=-13.6
22 eV =-3.4 eV .
当n =3时,能级为E 3=-13.6
3
2 eV ≈-1.51 eV .
能发出的光谱线分别为3→2、2→1、3→1共3种,能级图如图所示
(3)由E 3向E 1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短.
hν=E 3-E 1,又知ν=c
λ,则有
λ=hc E 3-E 1= 6.63×10-34×3×108[-1.51-(-13.6)]×1.6×10-19 m ≈1.03×10-7 m. 答案 见解析
三、原子的能级跃迁与电离
1.能级跃迁包括辐射跃迁和吸收跃迁,可表示如下: 高能级E m 辐射光子hν=E m -E n
吸收光子hν=E
m -E n
低能级E n .
2.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 时,也可以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 eV 时,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3.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
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E =E m -E n ),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例3 如图2所示,A 、B 、C 分别表示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由图可以判定( )
图2
A .用波长为600 nm 的X 射线照射,可以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能量是10.2 eV 的光子可以激发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C .用能量是2.5 eV 的光子入射,可以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
D 用能量是11.0 eV
的外来电子,可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
解析 “稳定的氢原子”指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要使其电离,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3.6 eV ,而波长为600 nm 的X 射线的能量为
E =h c λ=6.63×10-34
×3×1086 000×10-10×1.6×10-19
eV ≈2.07 eV<13.6 eV ,A 错误. 因ΔE =E 2-E 1=(-3.4) eV -(-13.6) eV =10.2 eV ,故10.2 eV 的光子可以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2的激发态,B 正确;2.5 eV 的光子能量不等于任何其他能级与基态的能级差,因此不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C 错误;外来的电子可以将10.2 eV 的能量传递给氢原子,使它激发,外来电子还剩余11.0 eV -10.2 eV =0.8 eV 的能量,D 正确. 答案 BD
针对训练 一个氢原子处于基态,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电磁波去照射该原子,问能否使氢原子电离?若能使之电离,则电子被电离后所具有的动能是多大? 答案 能 1.4 eV
解析 氢原子从基态n =1被完全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 eV 的能量.所以15 eV 的光子能使之电离,由能量守恒可知,完全电离后还剩余动能E k =15 eV -13.6 eV =1.4 eV .
1.(对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最小
B.电势能最小
C.α粒子和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能量最小
D.加速度最小
答案 A
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是斥力,对α粒子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当α粒子离金原子核最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最大,α粒子的动能最小.由于受到的金原子核外电子的作用相对较小,与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力相比,可以忽略,因此只有库仑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和电势能整体上是守恒的,故系统的能量可以认为不变.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为A.
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如图3所示是玻尔理论中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图3
A.13.6 eV B.12.09 eV
C.10.2 eV D.3.4 eV
答案 B
解析受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说明激发的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E=E3-E1=12.09 eV,故B正确.
3.(原子的能级跃迁和电离问题)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 =2 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图4
A.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在1.62 eV到2.11 eV之间
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D.氢原子在n=2的能级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答案 C
解析由能级跃迁公式ΔE=E m-E n得:
ΔE1=E4-E2=-0.85 eV-(-3.4 eV)=2.55 eV
ΔE2=E3-E2=-1.51 eV-(-3.4 eV)=1.89 eV
=hν知,C对;ΔE3=E4-E3=-0.85 eV-(-1.51 eV)=0.66 eV,所以氢原子从故A错;据ΔE=hc
λ
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能量差对应的光子处于红外线波段,B错;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能量为-3.4 eV,所以只有吸收光子能量大于等于3.4 eV时才能电离,D错.
4.(氢原子的能级跃迁)如图5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将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箔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D
解析在该题中,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能级差最大,即发出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对应波长最小,是最不容易发生衍射的,A错误;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的能级差最小,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B错误;可辐射出的光子频率的种类数为C24=6种,C错误;从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光子的能量ΔE=E2-E1>6.34 eV,因而可以使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箔发生光电效应,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