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模块复习课件2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江南经济 经 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 济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 南方。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表 现 文 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 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 伍,读书向学风气形成。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 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宋元儒学思 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 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 俗画
[答案] B
北宋的商品经济是高考命题率比较高的知识 点,并且常考常新。尤其是通过引用新材料,设置新的问题情 境,更有利于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该题材料所体现的是 北宋商业活动的时间特征,只要认真解读材料就很容易得出正 确答案。建议学生把北宋商品经济和唐朝的商品经济进行比较 整理。
[史论术语] 1.制瓷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东汉:烧出成熟 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 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 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2.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 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 的。
夜市、早市 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______________ ,宋代汴梁、元代大都
交子 出现,推动了商业发展; 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纸币______
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宋代是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但在当时, 商品经济仍然是农耕经济的附庸,统治者的政策仍然是重农抑 商。宋代商品经济虽然繁荣,但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的变化, 直到明朝中后期,中国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君主专制不等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 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 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 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 央,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 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解析] 唐朝开元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 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这既 有利于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又有利于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 据势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4· 北京卷)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 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C.设枢密院 B.设三司使 D.施行将兵法 )
3.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举一反三] 3.(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 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 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 (2)元代:中央以________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 西、山东等地;设________ 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方实行__________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 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统治者都采 取了一系列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散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到了宋代,地方势力已经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 面。从汉代历经隋唐各朝乃至元代,无论是内外朝的形成、三 省六部制还是中书省制,中央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 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的趋 势。
[答案]
A
考向3 儒学的成熟与转型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佛教、道
文人画 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 教迅速传播;凸显个性的_______
_______ 汉字 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贾思勰的《_________ 齐民要术 》 _______
[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 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 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 的沈赞沿路偷税被县民蒋泽等人抓住后,官府没收其货物,并 给蒋泽等人以奖赏,这说明财力困难的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税 收入,故选A项。
租佃关系 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 3.宋元时期:___________
荣,王安石变法力图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效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随 显著;______ 黄道婆 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 着棉花种植的传播,元代_______ 棉纺织业 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商业发达,宋代坊市 发展,___________ ______
[解析]
A项与题干材料中“去公卿甚远”不符,错误;B
项没有体现题干材料的全部信息,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有尚书 省、中书省的信息,没有门下省的信息,故D项中的“三省制” 是以偏概全,且并未体现出“曲折”,D项错误;从“去公卿甚 远”到“居真宰相之任”,说明其地位逐渐提高,C项符合题 意。
[答案] C
[探究追问] 题干“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为 什么不能选择“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提示:尽管在唐代,中书和尚书令为“三省长官,居真宰 相之任”,但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是,中书和尚书令开始身 居要职,但品级不高,到唐朝才“居真宰相之任”。作者意在 表达中书和尚书令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仅仅强调唐代中书 和尚书令的地位不符合作者意图。
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门第 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________
治基础。
(3)唐末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 面。 3.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枢密使 和三司使,分割宰 (1)宋代:中央增设参知政事、________
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 地方行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由材料“海上保护神”“妇幼保护神”以及“宋代 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 响不断扩大”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不断发 展并且影响力逐渐扩大,故C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 来。仅从一些民间崇拜,不能得出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 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2015· 高考命题原创卷(五))德国汉学家库恩认为宋 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美国历史学家墨菲 认为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们得出这样的观点主要是 基于在宋朝( )
A.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发生了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C.四大发明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D.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三省六部制是命题的高频点,预计今后本考点 可能仍是高考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 方式、特点及影响,宋元明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角度进行备 考。
[史论术语] 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 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其运行程序:中书省 (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 实施)。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成为中国 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白瓷 ,制瓷业取得重大突破;战乱 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______
使商业发展受到影响。 2.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出现了
曲辕犁和筒车 _________________ ;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制瓷业 ______成为
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唐代商业 繁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 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思路引导] 该题旨在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相关历史。思维 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问项:“观点主要是基于” (2)题干信息:宋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 始”;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3)材料中,作者认为宋朝已经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特征 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 始南移,排除A。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在宋代前已完善;柜坊和 飞钱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C、D。故选B项。
(2015· 四川卷)“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 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 一 部 分
专题复习讲座
模 块 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 唐、宋元
———————————阶段特征—————————— 阶段 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隋唐(581~907年)、 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 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表 政 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 现 治 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 熟。宋元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扭转 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均是中央措施;将兵法为北宋 中期王安石变法采取的措施,故D项错。
[答案]
A
考向2 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并 开始赶上北方;北魏推行均田制 ______;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2.隋唐时期:佛、儒、道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到挑
三教合一 ”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科技发展,雕 战,“__________
吴道子 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展现了雍 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以_______
欧阳询、颜真卿等 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1.(2015· 黄冈市高三调研)(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 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 人,其出仕于外,如嗣虢王巨、嗣吴王祇,当国家寇乱时,俱 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 ) A.君主专制加强 C.科举制的范围扩大 B.宗法制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
重点透析 难点突破
考向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 九品中正制 ______________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 途。 2.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三省六部制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 (1)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_
[思路引导] 该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历史。 思维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问项:“这段话意在指出” (2)题干信息:中书、尚书令:西汉时期为少府属官;东汉 属少府,位置重要,但不属于三公九卿之列;魏晋以来,浸以 华重;唐为三省长官,成为真宰相 (3)材料完整反映了中书、尚书令官职从汉朝到唐朝的演变 过程,地位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