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周报:政策刺激叠加需求复苏 看多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刺激叠加需求复苏看多行业
行业周报(2020.11.16-2020.11.22)
►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总量20%的阶段性目标。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供给端剧变元年,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
核心推荐:
1)【比亚迪】:短期“汉”上市开启新品大周期,中期动力电池外供进入兑现期,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输出实现对外开放。
2)特斯拉产业链: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关注:a.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市场空间:推荐【华域、拓普】,受益标的【旭升】;b.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新泉、敏实】,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华翔】;c.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受益标的【三花】。
3)大众MEB产业链:大众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
MEB规划体量大、国产化率高,将给国内配套供应链带来重大机遇,推荐【文灿、科博达、均胜】。
4)蔚来产业链:高端纯电动车型销量的加速增长验证其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力,车型布局的逐步完善有望推动销量持续向上突破,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推荐【文灿、拓普】。
乘用车:10月乘用车销量同比+9.3%,3月以来销量表现及Q3板块业绩好转逐步验证需求回暖逻辑,需求提振的过程将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行业重回周期性复苏轨道,推荐【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H】,建议关注【广汽A+H、上汽】。
零部件:关注整车周期共振【华域、拓普、新泉、星宇】和配件核心成长【福耀*、玲珑、敏实】及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福耀与建材组联合覆盖)
智能网联汽车: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计划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高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当前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伯特利、德赛*、科博达、星宇、湘油泵】(德赛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
重卡:10月份重卡销售约12.9万辆,同比+41%,1-10月累计销量已达136.5万辆,预计2020年销量有望突破150万辆。
推荐核心标的【潍柴、重汽、威孚】。
国六排放标准已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重点推荐【银轮、威孚、潍柴、隆盛】。
摩托车:中大排量摩托代表消费升级方向,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国内销量约13万辆,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1/10,假设2030年达到8辆/万人,对应年销量112万辆,CAGR 21.6%,竞争格局短期趋于分散,长期将向头部自主、合资车
评级及分析师信息
行业评级:推荐
行业走势图
[Table_Author]
分析师:崔琰
邮箱:****************.cn
SAC NO:S1120519080006
联系人:吴迪
邮箱:***************.cn
-10%
5%
20%
34%
49%
63%
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
汽车沪深300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周报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Table_Date]
2020年11月22日
【温馨提示】请勿将华西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 p1
企集中,推荐【春风、钱江、宗申】,受益标的【隆鑫】。
►本周行情:表现强于市场商用载货车领涨
本周A股汽车板块上涨4.1%,在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5,表现强于沪深300(1.7%)。
细分板块中,货车、乘用车、汽车服务、其他交运设备、汽车零部件和客车分别上涨7.8%、5.5%、4.6%、3.1%、2.9%、0.8%。
个股方面,小康股份、东安动力、长安汽车、爱科迪、中鼎股份等涨幅靠前;新泉股份、云内动力、拓普集团、豪迈科技、玲珑轮胎等跌幅较大。
►本周要闻:国常会要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
新能源汽车:1)特斯拉入选标普500指数;2)宝马德国工厂将生产电动汽车;3)通用电动和自动驾驶投资增加35%;4)大众集团“油转电”预算增至730亿欧元。
智能汽车:1)滴滴发布首款定制网约车D1;2)上汽通用将首次启动大规模车载互联系统OTA升级;3)华为新增两项汽车相关专利;4)智华(广东)智能网联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本周政策:1)国常会要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2)合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3)上海印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
►本周数据:批零表现平稳增速改善
11月第二周批零增速表现稳定,同比增速改善:批发侧日均销量5.6万辆,日均同比增长15%,日均环比增长3%;零售侧日均销量5.0万辆,日均同比增长15%,日均环比下降13%。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增加等。
重点公司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收盘价投资评级
EPS(元)P/E
2018A 2019A 2020E 2021E 2018A 2019A 2020E 2021E
002594.SZ 比亚迪176.06 增持 1.02 0.59 1.88 2.23 172.76 298.41 93.65 78.95 000625.SZ 长安汽车20.58 买入0.14 -0.55 1.35 1.26 147.00 -37.42 15.24 16.33 601633.SH 长城汽车26.60 买入0.57 0.49 0.57 0.88 46.63 54.29 46.67 30.23 601689.SH 拓普集团34.80 买入0.71 0.43 0.67 0.97 49.01 80.93 51.94 35.88 603179.SH 新泉股份28.38 买入0.96 0.62 0.80 1.19 29.56 45.77 35.48 23.85 603596.SH 伯特利40.57 买入0.58 0.98 1.23 1.51 69.95 41.40 32.98 26.87 603040.SH 新坐标37.28 买入0.99 1.26 1.50 2.17 37.66 29.59 24.85 17.18 002126.SZ 银轮股份11.61 买入0.44 0.40 0.52 0.66 26.39 29.03 22.33 17.59 601238.SH 广汽集团9.45 买入 1.18 0.72 0.91 1.11 8.01 13.10 10.38 8.51 600104.SH 上汽集团27.12 买入 3.08 2.19 2.31 2.58 8.81 12.38 11.74 10.51 000338.SZ 潍柴动力17.92 增持 1.08 1.15 1.21 1.31 16.59 15.58 14.81 13.68 603129.SH 春风动力156.75 买入0.89 1.35 3.02 4.51 176.12 116.11 51.90 34.76 001696.SZ 宗申动力8.56 买入0.33 0.37 0.57 0.69 25.94 23.14 15.02 12.41 603348.SH 文灿股份34.18 买入0.57 0.32 0.44 1.63 59.96 106.81 77.68 20.97 603319.SH 湘油泵44.06 买入 1.20 0.89 1.72 2.25 36.72 49.51 25.62 19.58 603809.SH 豪能股份23.76 买入0.77 0.58 0.74 0.86 30.86 40.97 32.11 27.63 600699.SH 均胜电子26.42 增持 1.07 0.76 0.10 0.96 24.69 34.76 264.20 27.52
正文目录
1. 周观点: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 (4)
1.1. 新能源汽车:质变撬动需求优选比亚迪和特斯拉产业链 (4)
1.2. 乘用车:需求持续回暖优选强周期 (5)
1.3. 智能汽车:加速渗透优选汽车电子与智能座舱产业链 (6)
1.4. 零部件:重塑秩序优选周期共振和核心成长 (6)
1.5. 重卡:需求与政策共振优选龙头和低估值 (7)
1.6. 摩托车:消费升级新方向优选中大排量龙头 (7)
2. 本周行情:表现强于市场商用载货车领涨 (8)
3. 本周要闻:国常会要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 (10)
3.1.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入选标普500指数 (10)
3.2. 智能汽车:滴滴发布首款定制网约车 (11)
3.3. 本周政策:新一轮汽车下乡即将开展 (12)
4. 本周数据:批零增速平稳行业景气度高 (13)
5. 本周上市车型 (15)
6. 本周重要公告 (16)
7.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17)
8. 风险提示 (18)
图表目录
图1 本周(2020.11.16-2020.11.22)A股申万一级子行业涨跌幅(%) (8)
图2 汽车行业子板块本周涨跌幅(%) (8)
图3 汽车行业子板块年初至今涨跌幅(%) (8)
图4 本周(2020.11.16-2020.11.22)港股汽车相关重点公司涨跌幅(%) (9)
图5 批发侧日均销量及同比(万辆;%) (13)
图6 零售侧日均销量及同比(万辆;%) (13)
表1 本周(2020.11.16-2020.11.22)A股重点关注公司涨跌幅前十(%) (9)
表2 2020年11月1-15日主要车企批发销量统计 (14)
表3 本周(2020.11.16-2020.11.22)上市车型 (15)
表4 本周(2020.11.16-2020.11.22)重要公告 (16)
表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17)
1.周观点: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1.1.新能源汽车:质变撬动需求优选比亚迪和特斯拉产业链
质变撬动需求,行业从2.0时代迈入3.0时代。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供给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刻:
1)政策层面:从补贴到双积分,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长两年至2022年,同时2020版双积分政策落地,明确了2021-2023年度的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政策逐步完成从胡萝卜到大棒的转变。
2020年4月以来,《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关键文件的陆续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
2)供给层面:供给端剧变开启,爆款车型密集上市成为核心驱动力。
特斯拉Model3国产车型交付、蔚来交付突破5万辆、比亚迪旗舰车型汉发布即成爆款,类比智能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从2.0时代迈入3.0时代。
新能源汽车板块推荐关注比亚迪及特斯拉、大众MEB、蔚来汽车产业链。
比亚迪:
1)短期: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已经开启,业绩拐点将至。
2020年7月,公司旗舰轿车“汉”上市,外观内饰设计、动力性能、纯电续驶里程、科技配置、安全性均达到同级别标杆水准,目前在手订单超过3万辆,上市即成爆款,带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品牌价值向上。
最新设计语言、科技配置、刀片电池逐步应用到王朝系列,带动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开启,业绩拐点将至。
2)中期: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外供进入兑现期。
公司的刀片电池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体积利用率、成本、安全性均全面提升,技术水平跻身行业一线。
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外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7月,与长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动力电池;2020年以来,北汽新能源、长安福特等多款搭载比亚迪动力电池的车型进入工信部目录。
动力电池外供逐步进入兑现期。
3)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有望输出,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技术储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在动力电池和IGBT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的新能源车企;进展:公司已经与丰田达成深入合作,2019年7月宣布与丰田联合整车及所需动力电池,2019年11月与丰田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海外对标:大众向福特开发MEB平台,特斯拉将向其他车企全面输出动力电池、动力系统和授权软件。
公司向其他车企输出整车平台成为可能,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特斯拉产业链:
特斯拉连续盈利,业绩兑现加速。
1)Q3产销规模创新高,新产能新产品助推销量向上:特斯拉各车型2020Q3合计产量和交付量分别达145,036辆和139,300辆,单季度产量和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工厂Model3、Fremont工厂ModelY产能顺利爬坡贡献的核心增量,Model3/Y在Q3的产量和交付量分别达到128,044辆和124,100辆。
特斯拉仍维持2020全年交付量50万辆的目标不变。
特斯拉新产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20Q3 Fremont工厂Model3/Y的产能由40万辆提升至50万辆,上海工厂Model3的产能由20万辆提升至25万辆,目前上海/柏林/德克萨斯ModelY产线正在建设,预计特斯拉在2021年整车产能将突破100万辆。
2)规模效应+降本=持续盈利,软件服务有望贡献增量:受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降价等因素影响,2020Q3特斯拉整车ASP 5.45万美元,环比下降0.25万美元;但Q3单车利润提升至0.24万美元,4.21%的净利率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方面是因为Model 3/Y成为爆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另外一方面特斯拉不断推动零部件降本。
特斯拉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净利润为正,考虑到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特斯拉已进入业绩兑现期。
考虑到软件选装服务边际利润率高于整车销售,未来随着产品逐步丰富、用户选装率提升,软件服务类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Model3零部件进口替代的进程遵循技术壁垒从低到高、运输成本从高到低的顺序,一些运输成本较高或技术壁垒较低的零部件如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内外饰件、玻璃、动力电池等率先实现国产化。
特斯拉通过不断降本、不断降低车型售价维持产品竞争力,从采购成本来看,选择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性价比优势明显,从供应链安全来看,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贸易摩擦也决定了特斯拉为保障国内Model3的生产以及ModelY的导入,将加快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
建议关注:
1)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具备稳定供应能力的同时成本优势突出,特斯拉海外工厂建设有序推进,供应链全球化程度提升,特斯拉中国供应商借机进入特斯拉全球配套体系,推荐【华域汽车、拓普集团】,相关受益标的【旭升股份】;
2)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中国制造Model3交付以来国产化比例不断提升,特斯拉引入中国的第二款车型ModelY将于2021年一季度上市,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股份、新泉股份、敏实集团】,相关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宁波华翔】;
3)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相比传统车企,特斯拉供应链层级少、扁平化程度高,零部件企业有更多机会实现总成化配套,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相关受益标的【三花智控】。
大众MEB产业链:
大众MEB平台的纯电车型ID.4在国内的首发拉开了大众电动化战略在国内的执行序幕。
大众新能源战略规划宏大,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
考虑其国内长久积累的品牌信任度与研发、质量、营销体系的综合能力,其规划兑现概率高。
MEB庞大的体量、高国产化率叠加大众集团高标准的质量体系,预计将给国内配套供应链带来重大机遇和长促提升。
推荐【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科博达、敏实集团、精锻科技、文灿股份】。
蔚来汽车产业链:
电动化进程赋予造车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机会,蔚来作为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的加速增长验证其较强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随着车型布局的不断完善,预计销量有望持续突破,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推荐【文灿股份、拓普集团】,受益标的【常熟汽饰、三花智控】。
1.2.乘用车:需求持续回暖优选强周期
扩大汽车消费,再次开展汽车下乡。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出鼓励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
不同于今年7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这次车型覆盖广,含传统燃油车。
我们看好相关政策对汽车消费的短期刺激和中长期的积极影响。
疫情导致汽车需求滞后,长期复苏趋势不变。
a.疫情初期,恐慌导致购买意愿下降,汽车需求波动,销量承压;b.疫情中期,购买意愿逐步回升,公交出行
受限,对安全性及私密性的关注触发私家车刚需,其中自主品牌最为受益;c.长期来看,消费升级叠加换车周期稳定,未来置换需求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增长。
我们维持原有观点:未来5年行业CAGR为4%。
3月以来的销量数据逐步验证需求持续回暖的逻辑,需求提振的过程将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进入顺周期通道。
根据车企销量修复弹性与时间顺序,以及车企竞争能力和竞争意愿等方面综合考量,坚定看好【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H】,建议关注【广汽集团A+H、上汽集团】。
1.3.智能汽车:加速渗透优选汽车电子与智能座舱产业链
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单车智能先行:政策+电动化驱动ADAS渗透率提升。
ADAS由感知、判断、执行三个环节组成,单车智能主要依赖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芯片和算法。
ADAS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1)政策强制标配:中国商用先行,欧美日标配AEB;2)电动化加速:新能源汽车是最佳载体。
ADAS新能源汽车搭载率高于传统燃油车,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ADAS搭载占约70%,而传统燃油车仅占约30%。
此外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ADAS正由高端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预计ADAS 市场规模2020年达700亿元,2025年突破1500亿元。
其中新能源汽车ADAS市场规模增速更快,预计2020年35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元。
车联网提速:政策+5G+科技巨头布局加速车联网发展。
5G具备的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广连接等特征,可满足车联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将加速车联网的发展。
华为、Google、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车联网,其中华为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意在成为智能汽车的ICT组件供应商,对标博世、大陆等汽车电子Tier1。
汽车电子有望显著受益,根据智研咨询预测,预计202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约34%,呈逐年加速提升态势,2030年占比则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0%;2018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870多亿美元(约60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有望增长至1000亿美元(近7000亿元人民币)。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星宇、湘油泵】(德赛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
1.4.零部件:重塑秩序优选周期共振和核心成长
中国零部件与整车产业地位完全不匹配(全球份额4%vs33%),全球供应链重塑。
我们将板块投资逻辑分为两条线:
1)整车周期共振:零部件行业利润滞后整车3-6个月,虽然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但长期复苏趋势不变,驱动其供应链体系内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盈利修复,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和估值弹性大,优选周期共振【华域汽车、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星宇股份】。
2)配件核心成长:零部件成长依靠提升配套量/单车价值量,现阶段能实现双向增长的路径集中于进口替代,自主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开拓合资或海外客户,开发高端产品,实现量价齐升,优选核心成长【玲珑轮胎、福耀玻璃*、敏实集团】。
(注:福耀玻璃与华西建材组联合覆盖)
同时关注小而美的隐形冠军,此类零部件企业专注小件制造,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双高,客户持续拓展,份额提升和全球化并行,同时拓展产品进入新领域,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1.5.重卡:需求与政策共振优选龙头和低估值
2020年重卡销量呈明显的前低后高态势,其中1月受延迟开票、经销商春节前集中备货影响销量创同期新高,但2-3月受疫情冲击销量同环比出现大幅下滑。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物流需求率先释放,工程需求旺季后移,共同推动4-9月被压制的需求持续释放,连续6个月销量同比增速超过60%。
10月重卡车型销售约12.9万辆,同比+41%,环比-14.3%,1-10月份累计销售重卡已达136.5万辆,远超去年全年117万辆的销量,预计今年总销量有望突破150万。
物流重卡需求维持稳健,逆周期调节带动工程重卡销量在下半年贡献弹性,推荐核心标的【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威孚高科】。
国六排放标准已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各环节内资头部供应商在国六阶段将显著受益于:1)尾气处理装置单车价值量提升,市场空间向上;2)下游发动机厂商、整车厂商降本压力增大,国产化率提升。
关于排放升级,重点推荐【银轮股份、威孚高科、隆盛科技、潍柴动力】,相关受益标的【奥福环保、艾可蓝、国瓷材料、贵研铂业】等。
1.6.摩托车:消费升级新方向优选中大排量龙头
国内销量总体萎缩,但中大排量消费快速兴起。
受汽车、电动自行车挤压,以及禁、限行政策冲击,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在2008年见顶后总体萎缩,2019年销量1713万辆,较2008年下降近四成。
2019年两轮摩托车中250cc及以下排量销量占比高达98.7%,说明仍以工具属性为主;但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17.7万辆,同比增长67%,供给端提供主要驱动力。
中大排量摩托车符合消费升级方向,同时政策环境利好摩托车消费。
摩托车车身小巧,可以有效缓解拥堵;中大排量摩托车价格相对低廉而动力、操控性能优异,是良好的休闲、娱乐工具,符合消费升级趋势。
政策方面:1)全国范围内禁、限摩政策总体趋于宽松,如广东省要求各城市试点“带牌销售”并逐步扩大范围;2)电动自行车管理趋于规范,最高设计车速超过25km/h或整车质量超过55kg将被列为机动车,消费有望向摩托车回流。
中大排量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2019年国内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约13万辆,对应0.93辆/万人,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假设2030年达到8辆/万人,对应年销量112万辆,对应CAGR 21.6%,市场潜力巨大。
竞争格局短期趋于分散,但市场最终将向头部自主、合资车企集中。
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过程中,二线车企有望凭借高性价比阶段性瓜分市场红利,竞争格局短期内趋于分散,但随着市场逐步成熟,份额最终将向品牌力突出、动力总成技术领先、整车设计能力强的头部自主、合资品牌集中。
建议关注中大排量龙头车企。
过去10年国产中大排量摩托车从无到有,产品谱系和排量段不断完善,成熟度快速提升。
参考国内汽车发展历史,及海外摩托车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将成为中大排量摩托车需求崛起的最大受益者,推荐【春风动力、钱江摩托、宗申动力】,相关受益标的【隆鑫通用】。
2.本周行情:表现强于市场 商用载货车领涨
汽车板块本周表现喜人。
本周A 股汽车板块上涨4.1%,在申万一级子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5位,表现强于沪深300(1.7%)。
细分板块中,货车、乘用车、汽车服务、其他交运设备、汽车零部件和客车分别上涨7.8%、5.5%、4.6%、3.1%、2.9%、0.8%。
其他交运设备年初至今涨幅最大。
其他交运设备年初至今涨幅98.7%,位列子板块第一,乘用车、货车、汽车零部件、客车、汽车服务板块年初至今分别上涨62.8%、57.2%、40.4%、15.5%、9.8%。
个股方面,小康股份、东安动力、长安汽车、爱科迪、中鼎股份等标的涨幅靠前;新泉股份、云内动力、拓普集团、豪迈科技、玲珑轮胎等跌幅较大。
2
4
6810商用载货车
乘用车
汽车服务
汽车
其他交运设备
汽车零部件
商用载客车
-50%
0%50%
100%150%2020-01-062020-01-162020-01-262020-02-052020-02-152020-02-252020-03-062020-03-162020-03-262020-04-052020-04-152020-04-252020-05-052020-05-152020-05-252020-06-042020-06-142020-06-242020-07-042020-07-142020-07-242020-08-032020-08-132020-08-232020-09-022020-09-122020-09-222020-10-022020-10-122020-10-222020-11-012020-11-11
SW 乘用车SW 商用载货车SW 商用载客车SW 汽车零部件SW 汽车服务SW 其他交运设备
-2
-10123456
公司简称
涨幅前十
公司简称
跌幅前十
小康股份 50.20 新泉股份 -10.47 东安动力 28.31 云内动力 -6.72 长安汽车 20.56 拓普集团 -6.53 爱柯迪 15.24 豪迈科技 -5.15 中鼎股份 15.19 玲珑轮胎 -4.06 福田汽车 15.19 鹏翎股份 -3.30 广汽集团 13.86 德尔股份 -3.28 亚太股份 13.74 凌云股份 -2.25 华菱星马 11.93 华达科技 -2.23 中国汽研
10.53
宇通客车
-1.93
-2
246
81012
1416长城汽车
吉利汽车
广汇宝信
广汽集团
耐世特
敏实集团
永达汽车
中升控股
中国重汽
华晨中国
北京汽车
正通汽车
东正金融
德昌电机
潍柴动力
3.本周要闻:国常会要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
3.1.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入选标普500指数
特斯拉入选标普500指数:
当地时间11月16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发文宣布,特斯拉将在12月21日开盘前被纳入标普500指数,与12月的指数季度重新调整的生效日期一致。
由于特斯拉的体量巨大,标普道琼斯指数正在向投资界人士征求意见,以决定特斯拉纳入指数的形式:一种是在重新调整生效日期(即12月21日)前,一次性按照证券流通市值(FMC)加权计入;或是在12月14日开盘前,以及12月21日开盘前,分两批计入特斯拉的证券流通市值。
特斯拉加入后,将取代另一家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
相关消息将在重新调整生效日期之前予以公布。
而入选成分股的消息公布后,推动特斯拉盘前股价大涨。
截至美东时间11月17日4点22分,该股股价为455.61美元,上涨11.64%。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宝马德国工厂将生产电动汽车
宝马宣布,作为其更广泛的向低排放汽车转型的一部分,将对德国工厂进行改造,以生产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并将内燃机的生产转移到英国和奥地利的工厂内。
宝马负责生产的董事会成员Milan Nedeljkovic表示:“截止到2022年底,我们所有的德国工厂都将至少生产一款纯电动汽车”。
当前,宝马位于德国慕尼黑(MunichI)的工厂负责生产4缸、6缸、8缸和12缸发动机,宝马将在2026年之前,投资4亿欧元对这座工厂进行改造,以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
宝马宣布,8缸和12缸发动机的生产将从慕尼黑转移到英格兰海姆斯霍尔(Hams Hall),其他发动机的生产则将转移到奥地利斯泰尔(Steyr)。
宝马慕尼黑、丁戈尔芬(Dingolfing)和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工厂将获得大部分投资。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通用电动和自动驾驶投资增加35%
通用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在巴克莱银行举办的全球气候大会上表示,到2023年,通用计划将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支出增加35%,达到270亿美元。
此外,通用计划逐步推出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售价从3万元以下到10万元以上不等,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电动汽车。
通用还证实,将加快新款电动汽车的推出,并将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此前通用的目标是在2023年之前推出20款电动汽车),覆盖包括凯迪拉克、GMC、别克、雪佛兰在内的所有全球品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使用场景。
其中,通用汽车在中国推出的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40%。
博拉透露,通用希望到2025年能超越其此前设定的在美国和中国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大众集团“油转电”预算增至730亿欧元:
在最新的一份声明中,大众集团表示未来将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相关未来技术的投资将增至约7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94亿元),达到该公司截至2025年1500亿欧元预算的一半。
同时还将在德国本土市场增加电动汽车的产量。
最新投资计划还显示,到2030年,大众集团将在欧洲、中国和美国生产约2600万辆纯电动车。
其中约1900万辆将基于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另外700万辆中的大部分将使用高性能PPE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计划中,大众集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