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古诗词鉴赏
1.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正确答案:“阔”字更好。

原因: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②“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③“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④“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正确答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

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正确答案: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

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4.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前两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5.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的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的铺垫。

用美好景物反衬内心的愁恨(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小园黎简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人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6.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①“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②“深”:深树本为茂密的树林,从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③“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7.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正确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阮郎归俞紫芝钓鱼船上谢三郎。

双鬓已苍苍。

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汀草畔,浦花旁。

静鸣榔。

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8.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谢三郎是一个隐者形象。

他白发苍苍,蓑衣垂钓;气节清高,不愿出仕;寄情潇湘碧水,自得其乐,闲适自在。

9.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的作用。

正确答案:运用对偶(自描、互文)手法,勾画出了谢三郎垂钓处的水边花草
清新可人的景象,承接上片指明了”钓鱼船”的所在,不仅突出了美好宁静的氛围,也烘托了隐逸者乐在其中的形象和心境。

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0.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示例一:对比。

“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凉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

示例二: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

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11.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2.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

正确答案:诗中运用了想象、联想、通感等手法来表现筝声,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①想象、联想。

颔联意为听到筝声,似乎看到了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

颈联意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因游子不归而对影悲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

②通感: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

如“柳态”“灯影”。

③作者运用想象、联想、通感等手法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感知形象,感知音乐的魅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3.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

正确答案:①伤春惜别之情。

颔联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②思亲之情(盼子思夫、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情。

颈联想象白发老母枯坐灯前“愁灯影”、红颜少妇伫立楼头“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写尽了无限幽怨。

(第六句诗也可理解为游子楼头望远思乡)③对远方身处困境的亲人的担忧之情。

尾联写诗人怀着苦情听筝声,亲人南北远离,又遭厄运,怎能不牵挂、担忧?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正确答案:诗人是由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
1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诗却失去了味道。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B
解析:“后世仰末照”一句形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故选B。

17.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正确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示例:诗人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在诗中对鲁仲连极度推崇,“后世仰末照”一句,承接“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一句讲述了鲁仲连在功成名就时拒绝平原君官爵千金的馈赠,坚决离开的故事,诗人借鲁仲连的事迹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由的天性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残春旅舍韩倔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1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抱”“吹”两个动词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1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诗人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的孤寂愁苦和悲愤;诗人珍惜自己的朝冠,避免它被尘埃污染,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兢兢业业,不负朝冠,对大唐的一片忠心。

日暮倚杖水边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20.此诗颔联以______和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正确答案:屈原白居易
21.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22.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正确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3.“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正确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24.《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2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反差。

2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正确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

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7.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愁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之情。

首联借树叶凋落、鸿雁南飞、北风萧瑟、江水寒凉的秋景,渲染出清冷孤零的氛围,为抒发思乡的迷茫情怀做铺垫。

28.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以景作结,照应首联。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之天色昏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诗人迷茫的心情。

以长夜漫漫、大海茫茫暗指前途的渺茫,把思乡和迷惘结合在一起,韵味无穷。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2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正确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30.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世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到”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31.首联“一片花飞”与“风飘万点”构成了怎样的关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衬托(对比,映衬,对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一片春花飞落,已透出春逝消息和伤春情绪,而风吹落花万点,更是渲染了惜春的愁烦心情。

32.尾联“须行乐”的原因是“细推物理”,“物理”在诗中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物理”指事物的道理,在诗中表现为:一是春天会由“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逐渐消逝;二是“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人会因“酒入唇”而引起“伤多”;三是翡翠鸟在原来住人的楼堂上筑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在卧倒在地上,昔日繁华不再;四是由物及人,面对春天易逝,时过
境迁,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人该及时行乐,不必以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