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
热情主动、宽容公正
规范得体、端庄大方
沟通合作、双赢思维
关注细节、不断更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全局性、超前性、导向性、示范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2、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3、团结合作,尊敬家长
4、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五、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学科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代替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

6、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六、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七、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

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八、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九、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十、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一、我国现阶段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3、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原则
4、循序渐进和适当超前想结合原则
5、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十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评价趋势
1、注重阶段评价和整体评价的结合
2、注重形成评价和终结评价的结合
3、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十三、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十四、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五、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十六、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十七、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运动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
自然观察考智能
课程改革的六个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合理化: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管理。

1、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⑤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5、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