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教学内

教材第111页—112页
教学目标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

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回顾拓展五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评说“名著中的人物”,本组课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让学生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日积月累”安排了六个与古代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激发学生收集歇后语,了解这些歇后语背后的故事。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本组课文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提倡以这几篇课文作为引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通过交流,使学生对名著
中人物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感受这些名著闪烁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欲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激发他们阅读名著和收集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

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
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

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

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

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
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

三个臭皮匠——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

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
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

教学建议
1.“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的专题,讨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物,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和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资源的共享。

2.“歇后语”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智慧在民间广为流传,“日积月累”中的六个歇后语需要在各种方式地读中去记忆,在介绍其背后的故事的同时揭示其内涵,并尝试应用。

3.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原著,这一要求直接反映了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拟定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使课外阅读能够落实。

若没有条件,教师可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跟学生讲讲“西游记”的故事。

补充资料: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
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目标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前排。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定的位置。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按自己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置,这当然没错。

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

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不远的学生。

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
教师越远,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

他们不喜欢我靠得太近。

”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

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事实上,在高效教师的课堂里,没人能确定这位老师接下来会走到什么位置。

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室内不停地走动,他们都见怪不怪了,但是教师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每次巡视他都会有特定的目的,只不过教师走动的十分频繁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学生猜测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比如,正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老师发现安德鲁走神了。

她没有瞪他,没有口头警告他,也没有让他感到难堪,而是轻轻走到他身边停下。

这一举动会使安德
鲁立刻回过神来,开始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安德鲁心里清楚,老师可能已经发现自己刚才心不在焉了,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注意到安德鲁走神了,最重要的是安德鲁的心思回到课堂上来了。

在这里,我举一个不那么高效的老师的例子,作为对比。

面对同样的情形,当这位老师发现安德鲁走神时,很可能第一反应是警告他集中注意力。

如果安德鲁没有立刻乖乖坐好,这位老师也许会向前探出身体继续警告。

这是一种带有威胁的肢体动作,安德鲁会因为老师如此针对自己而感到不安。

于是,安德鲁很可能因此而记恨老师。

实践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请特别留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请离开你已经习惯的舒适区域,你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就越能高效地掌控课堂。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她无处不在。

下一步会去哪儿?我不知道
她在这儿、在那儿,无处不在
她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

闭上眼睛,你不知道睁眼后她会在哪儿。

她在帮助我、帮助你,帮助我们所有人
她在这儿、在那儿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