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2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1举例
埃及古王国 古代印度
古巴比 伦
古代中国
2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1三 普遍奴隶制的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普遍奴隶制 的原因
• 1.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 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国家 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但国家或国王 都要通过农村公社来实现这种所有权。村社 中的农民便是国家统治下的普遍奴隶。
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由 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一地理环境或同一 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了农业时代特 有的社会基层组织 —— 村社。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各国地方名字的命 名上找到当时农业村社存在的痕迹,比如王家洼、马家浜和李村、张 庄、杨集等。
•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最初占有者的权利,唯有在财产权确立之后,才能 成为一种真正的权利。要认可对于某块土地的最初占有者的权利,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这块土地还不曾有人居住;第二,人们只能 占有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数量;第三,人们占有这块土地不能 凭一种空洞的仪式,而要凭劳动与耕耘;这就是在缺乏法理根据时, 所有权受到别人尊重的唯一标志。
3 第 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二 埃及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埃及的 专制主义 国家制度
埃及是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 家,是中央集权的半父权制 -半奴隶占有制国家。
法老 贵族
军队
村社农民
奴隶
3 第 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三 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巴比伦的 专制主义 国家制度
汉穆拉 比之前
1.概况 2.土地政策 国家严格维护各种土地所有
制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汉穆拉 比时期
1.土地政策变化 2.经济 3.政治
《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谟)拉比
•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公元前 1792-1750年在位),自称“月神的后裔”,是古巴比伦 最伟大的国王。在一连串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 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 马克思认为,“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 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做是属于他的、看做是自己的,看做是 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把他们看做是他本身 的自然前提,这种前提可以说仅仅是他身体的延伸。”
• 也就是说,财产只有通过生产本身才有意义。
财产、产权的起源:
• 法国学者保尔·拉法格认为:在原始部落中,私人或个人的所有最初以 思想的形式出现,个人财产采取物质形式出现只限于野蛮人的贴身之 物,或者说是与他结合在一起的东西(穿在嘴唇上、耳朵上、鼻子上的装 饰品或穿在身上的兽皮等)。那些最带有个人性的东西如武器、装饰品 等,在集团成员之间这样迅速地由一手转给一手,因而无论如何不能 认为是个人的所有品,而只能是社会的,属于全体成员的。
• 他制定的一部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 法典》,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 提供了珍贵材料。
• 汉谟拉比被后世誉为古代立法者,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
汉穆(谟)拉比的土地政策
• 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 • 他重视兴修水利,开凿了沟通基什和波斯湾的运
• 2.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产生 的所有权制度,可以将所有客体都作为所有 权对象,包括奴隶。奴隶作为财产存在,有 明确的所有者(被解救的姜戈)。
• 在不发达商品经济中,交换活动少,将奴隶 作为财产交换的情况也不普遍,所以,奴隶 作为财产的制度也就没能发展起来。
• 所以说,在东方国家没有发达的奴隶制, 人民处在一种奴隶状态下,这种奴隶的 数量极其庞大。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第四节 城市和工商业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
3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一 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
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恩格斯:“古代的公 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 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东方各国都是利 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 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 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2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1三 普遍奴隶制的原因
普遍奴隶制 的
原因
• 3.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所以也 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 古代西方氏族公社解体后建立了国家,公社 社员自然成为国家公民。国家公民是相对于 非氏族公社成员和其他氏族成员而言的。但 在东方,没有产生过公民或自由民的概念, 广大平民尽管不是奴隶,但也绝不是公民或 自由民,不论在法律地位上还是在经济地位 上,都没有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农业革命与产权制度的产生 东方的普遍奴隶制
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及埃 重点问题
及、巴比伦和印度专制主义的特点 古代东方的城市和工商业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1 第 节 农业革命
1二 财产制度的起源
财产制度 的
起源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 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私有制出现的原因: 1.剩余产品的出现 2.分工和交换
跳至
财产、产权的起源:
• 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最早的财产观念 和食物的获得这种基本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和标 志着人类发展各文化时期的各种发明和发现数目的增加以 及社会制度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 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 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 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
•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 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 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 自然。
• 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 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 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 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 的高度。
• 村社农民在必要的时候也被征召组成军队,由汉谟拉比国 王任命地方行政系统中的各级官吏,并将君权牢牢掌握在 自己手里。
汉穆(谟)拉比的权利改革
• 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对经济方面的控制: 国家对地方征收各种赋税,并将水利系统置于统一管理
之下。 汉谟拉比亲自处理地方上呈送的经济案件。 在国家进行公共工程建筑时,汉谟拉比经常从各地征调
• 3、意识形态的特点 —— 农业国家地域广大、人口分散,需要
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政权形式多以君主专制为主;加上周边自 然地形的制约,农业革命时代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对封闭的鲜明地域特 征。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
•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 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奴隶的来源:战俘 债务奴隶
奴隶制社会的建立 奴隶主 奴隶
2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1二 东方奴隶制的特点
东方奴隶制 的
特点
特点:东方国家都存在过奴隶制, 这些国家没有出现发达的奴隶制形 式,广泛存在的是所谓“普遍奴隶 制”。
表现: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 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 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 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 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 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
•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
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 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 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 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 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第四节 城市和工商业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第 节 农业革命
1一 农业革命的发生
农业革命 的
发生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 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 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 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 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 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 立地发明了农业。
劳力。 汉谟拉比还经常审查地方神庙帐目,控制地方神庙经济。 • 总之,在汉谟拉比时代,专制王权已经确立。
《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 典》。尽管以现在的标准很难被人接受,但在当时却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并令汉谟拉比名垂千古,历经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户晓。
返回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第四节 城市和工商业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
2 第 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1一 氏族公社的解体
氏族公社 的
解体
标志:私有土地确立
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是阶级的产生,社会分为主人和 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河,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
汉穆(谟)拉比的政治
•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以及为此服务的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保 障这一切的一支常备军,而这一切的大权都牢牢 地掌握在他的手中。
• 他给予士兵以份地,提高士兵的地位,并将君权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汉穆(谟)拉比的权利改革
• 汉谟拉比即位后建立起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一人 独揽国家的军政权力、立法权和司法审判权,以及为此服 务的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 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 到公元前3500年。
农业革命的特点:
• 农业革命是一场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下的社会革 命,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壤、灌溉、气候等条件的 特殊要求,所以农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自然条件比 较好的大河流域,而大河流域地区又往往是人类 农业时代各个阶段的典型和代表。
• 农业革命的特点为:
农业革命的特点:
• 1、经济活动的特点 —— 农业革命时代,社
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 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 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 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
农业革命的特点:
• 2、社会生活的特点 —— 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
• 汉谟拉比极力宣扬王权神授,他说:“安努(即天神)与恩 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 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 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 地”。
• 汉谟拉比还自称“月神的后裔”,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 一。
汉穆(谟)拉比的权利改革
• 汉谟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设立中 央政府机构,派总督管理较大的地区,城 市和较远的地区则派行政长官管理。
• 汉谟拉比严密控制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 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可以任意逮 捕政府官员。
汉穆(谟)拉比的权利改革
• 汉谟拉比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作为专制统治的支柱。军队中 的战士拥有世袭的份地。给予士兵以份地,提高士兵的地 位,规定士兵服役义务。严禁军官侵吞士兵财物,违者要 被处死。汉谟拉比从经济方面保证士兵的地位,使国家有 一支随时可征召的军队。他直接掌管军队的调动,并独揽 了军事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