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奶牛安全管理五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饲料要保证优质,营养成分高,新鲜没有霉变。
为了保证奶牛摄取营养的均衡性,不可单一、长时间使用某种粗饲料,可适量搭配豆科类和禾本科类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含量的多元化。
⑵日粮配制以精饲料喂养为辅,做到少而精。
日粮配制中精饲料配制的原则是少而精,目的在于补充粗饲料中缺乏的营养物质。
所以,又将辅饲料喂养称为“精料补充料”。
目前,奶牛喂养中的精饲料主要是由玉米、麸皮、食盐、石粉、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等成分构成。
使用精饲料要尽量优质,保证精混料中单位质量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
此外,在日粮中要少使用精饲料,适当控制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一般将其粗加工、压扁或者是膨化后使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精饲料的利用率。
⑶日粮配制尽量不要使用添加剂,保证饲料稳定性。
目前在市场上由于乱用饲料添加剂,而导致动物性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事件是不绝于市面。
为了保证奶制品的安全无公害性,在日粮的配制中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即使使用也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来执行。
此外,无论是精饲料和粗饲料的配制,都要保证原料来源及品质的稳定性。
尽量不要突然更换或者是经常更换原料,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奶牛的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奶牛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薛玉侠)初秋奶牛安全管理五要点
1调整日粮成分
喂给高产奶牛高质量饲草,多喂一些精料或者高脂肪物质来提高日粮的能量,可用豆类、全棉籽以及动物性的脂肪类,补充量以1%~1.5%为宜。
在全价日粮中要提高蛋白质水平1%~2%,使蛋白质含量在19%以内,粗纤维含量不要过多,特别是青贮饲料。
实践表明:产奶量为32kg以上的奶牛,夏季饲喂青贮饲料应控制在17~22kg/d 最佳。
2增加奶牛饮料
给奶牛调制适口性好的营养丰富的饮料,促进奶牛增强食欲。
实践表明:每天以140kg饲料加入600kg水的比例烧煮成薄粥状饮料另加红糖9kg,3次/d将饮料倒在剩料上,可使剩料全被吃光。
3加强初秋防暑设施
初秋炎热的天气适当采取一些防暑降温设施,主要方法有遮阳、通风、喷水、洗牛等方法,如在场外,凉棚用电扇吹,用凉水喷淋地面、墙面、屋顶、牛体等。
由于初秋天气炎热,白天奶牛饮食最差,所以可以通过把日粮大部分放在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饲喂,可以在晚间12点左右加喂料一次。
这样可减少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影响,减少剩料,提高产奶量。
4奶牛配种
4.1调整饲料配方
母牛秋季发情配种的旺季在8~10月。
奶牛达到配种期,应具有中等膘情的体况,过肥或过瘦都不利于配种。
因此,过肥的牛应该减少精料的供应量,调整配方;而对过瘦的牛则要采用配合饲料补饲。
补饲的饲料配方和方法是:大麦30%、小麦20%、黄豆10%、玉米40%,混均后,用清水浸泡4~6h磨浆,然后添加以上饲料总量8%~ 10%的豆饼,5%的糠麸,1%的食盐,3%~5%的骨粉。
早晚给牛补喂两次,每次补喂量为8~10kg,并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夜间用青草喂牛,使母牛在短期内达到膘情,发情后配种。
4.2适时配种
黄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d,持续1~2d。
水牛的发情周期为18~25d,持续2~4d。
母牛发情后兴奋不安,食欲减少,阴部潮红、充血、肿胀,并有白色透明状黏液流出,触摸牛的臀部,牛尾高翘,安静不动,此时最适宜给母牛配种。
发情末期至发情结束后10~15h母牛开始排卵,此时适宜配种。
黄牛在发情开始后8~12h,水牛在发情开始后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上午。
4.3科学催情
催情能使母牛发情配种。
这里列举三种催情的有效方法:
⑴对不发情的经产母牛,可注射苯甲酸求偶二醇20~25mg,乙烯雌酚25~30mg或二酚乙烷40~50mg。
注射后母牛即可发情配种。
⑵用已怀孕6个月以上的健康孕妇尿,以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100mL,加入0.5%的碳酸液3mL,混合煮沸过滤,制成催情剂。
用来对空怀母牛进行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次35~40mL,连用
--36
3d,母牛即可发情配种。
⑶用益母草30g,南瓜叶25g,红花15g混合煎水给牛内服。
也可用老枣树外皮内层0.5kg,红糖1kg,加水3kg煎水给牛早晚两次内服,连服2~3d,母牛即可发情配种。
5搞好疾病防治
初秋季节尤其要及时清除牛舍粪尿,定期消灭蚊蝇,搞好环境卫生,尽量减少奶牛发生疾病,尽量避免夏季配种和产犊。
分娩和流产母牛,及时灌服红糖麦麸汤或羊水,促进胎衣及时排出。
中午最热时不要挤奶,挤奶前用温水擦洗乳房,挤奶后用0.1%高锰酸钾药浴,降低乳房炎发病率。
(薛玉侠)秋季别忽视了这些猪病的防控
1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的感染最为普遍,而且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秋季。
猪体内可长期带毒,怀孕母猪会突然发生流产,并产出死胎、弱胎、木乃伊胎。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病初睾丸肿胀,热痛感,几天后炎症消退,睾丸开始萎缩,变硬,性欲降低,精液中带毒,最终失去配种能力。
防控措施:
1.1做好引种工作
由于猪体可长期带毒,猪场需要引种时,必须首先搞好疫情调查,坚决杜绝引进乙脑病种猪。
引进的种猪要做好隔离饲养和检疫,到场后,先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按照事先定好的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各种免疫,等再次检疫,确定无可疑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1.2搞好疫苗预防
猪乙型脑炎活疫苗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一般是12个月。
使用时,按瓶签说明,每头份用专用稀释液1mL进行稀释,每头猪肌内注射1mL。
种猪,包括所有后备母猪和种公猪,配种前20~30d 要进行1次强化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1.3搞好猪舍卫生
注射周围定期清理,清除杂草,杀灭苍蝇、蚊子;做好能在猪圈上悬挂纱网,防止蚊子叮咬,减少传播机会。
1.4及时隔离治疗
猪发病后,要立即隔离治疗,并做好护理。
发病猪舍先喷洒2%福尔马林溶液、3%来苏儿溶液或10%生石灰乳进行消毒,病死猪、病猪胎衣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叫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
秋季特别是晚秋,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时更容易诱发。
病猪日渐消瘦,最终因窒息死亡,不死的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成为僵猪。
防控措施:
2.1规范引种
本病多由引种而来。
特别是新建猪场,引进种猪时,一定要规范。
2.2精细管理
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要加强细节管理,特别是要加强猪舍通风、消毒、保温。
2.3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并用盐酸土霉素,按30~40mL/kg体重,用0.25%普鲁卡因或灭菌蒸馏水稀释后,肌内注射。
1次/d,连用1周为一个疗程。
如果能用盐酸土霉素,按6~8mg/kg体重,进行气管内注射,效果会更好。
此外,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2.4免疫预防
兔化弱毒冻干苗对猪安全,免疫期可达8个月以上;168株弱毒菌苗,适用于已发病猪场,对断奶小猪和45日龄以上吮乳仔猪群(包括阳性群)均较安全。
3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败血症、淋巴结脓肿、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四种类型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本病的流行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每年的7~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
现将防控措施介绍如下:3.1及时治疗
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视不同病型分别治疗。
淋巴脓肿型病猪,待脓肿变软、成熟后,小心切开脓肿腔进行引流,把里边的浓汁排出,并用30%的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并涂上碘酊;对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和关节炎型病猪,要尽早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肌注2~4次/d;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效果也很好。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