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
是图中的)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经A折射后进入完全相同的B,经B折射后的光线一定与原光线平行,又因AB 之间有一段空气,故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再同一直线上,故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b,故答案选B.
2.在如图所示中,用轻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G,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图
A.B.
C.D.
D
【解析】
【详解】
AB.都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C.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此时F为重力的2倍;
D.动滑轮,此时所用的力为重力的一半,故D的力是最小的.
3.如题图所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创造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在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大靖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
B.武大靖转弯时,处于平衡状态
C.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武大靖是运动的
D.当武大靖静止站立在冰面上时,他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解析】
【分析】
(1)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否则为非平衡状态;
(3)要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4)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详解】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武大靖加速滑动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武大靖转弯时,速度方向时刻变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武大靖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武大靖是运动的,故C正确;D.当武大靖静止站立在冰面上时,他对冰面的压力作用在冰面上,冰面对他的支持力作用在武大靖身上,二力的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4.根据交通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中很多都是酒驾所造成的,所以现在交警加大了对酒驾的打击力度。

图甲是酒精浓度测试仪的原理图,R为酒精气体传感器,其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被检测者酒精浓度增加时()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电路总电阻增加D.电路总功率减小
B
【解析】
【详解】
C、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酒精浓度增加时,R的阻值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故C错误;
A、电压不变,电阻减小,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A错误;
B、定值电阻阻值不变,电流增大时,由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B 正确;
D、由可知,电路总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利用好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1cm的直筒塑料管,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后,称得它们的总质量为2g。

5.取一根长为15cm、内部横截面积为2
向管内倒入10g酒精,将它放入水中静置后,如图所示,观察到橡皮膜恰好变平。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装有酒精的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1N
B.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为800Pa
C.管内液面比管外水面高2.5cm
D.将放入水中的塑料管继续向下压时,橡皮膜会向外凸
C
【解析】
【详解】
A 、塑料管和酒精的总重力:G =(m 管+m 酒精)g =(0.002kg+0.01kg )×10N/kg =0.12N ,
由题知,装有酒精的塑料管在水中漂浮,则受到的浮力:F 浮=G =0.12N .故A 错误;
B 、橡皮膜受到酒精的压力:F =G 酒精=m 酒精g =0.01kg×10N/kg =0.1N , 所以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420.1N 1000Pa 110m F p S -===⨯; 橡皮膜恰好变平,说明橡皮膜上下受到压强相等,则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也为1000Pa ,故B 错误;
C 、根据p =ρgh 可得,橡皮膜处水的深度:331000Pa 0.1m 10cm 110kg /m 10N /kg
p h g ρ====⨯⨯水水; 酒精的深度:331000Pa 0.125m 12.5cm 0.810kg /m 10N /kg
p h g ρ====⨯⨯酒精酒精, 则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h =h 酒精﹣h 水=12.5cm ﹣10cm =2.5cm 。

故C 正确;
D 、将放入水中的塑料管继续向下压时,橡皮膜处水的深度增加,受到水向上的压强变大,而酒精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不变,故橡皮膜会向上凸(即向内凸),故D 错误。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
【解析】
【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详解】
A. 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 不符合题意;
B. “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 符合题意;
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
D. 干手机将手烘干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表中是其部分工作参数,质量为3kg ,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
3000Pa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g =10N/kg ) 额定工作电压
15v 额定功率 30w 电池容量 220mAh 工作噪声 50dB
A .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最小为10cm 2
B .50dB 是指工作噪声的音调不是太高
C .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 时,匀速直线运动2s 能通过1.2m 的路程,此过程水平推力做了380J 的功
D .当机器人以0.3m/s 的速度匀速直线扫地时,受到的阻力是50N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3kg 10N/kg 30N F G mg ⨯====,
因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 ,所以由F p S
=可得,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最小接触面积:22230N 3000P 1c a
0m 100m F S p ===﹣=,故A 错误; B .50dB 是指工作噪声的响度不是太高,故B 错误;
C .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 时,由图乙可知,此时机器人以0.6m/s 的速度运动,则匀速直线运动2s 能通过1.2m 的路程,此过程水平推力做的功:300N 1.2m 360J W Fs ⨯===,故C 错误;
D .由图乙可知,机器人以0.3m/s 的速度匀速直线扫地时,受到的水平推力50N F '= ,因机器人匀速直线扫地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其受到的阻力:50N f F '==,故D 正确.
8.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
【解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到白色的上衣上,白色的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因此上衣看起来是绿色;而红色的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其他颜色的光,因此绿光照射在上面时,裙子看起来是黑色。

故D
9.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千克B.牛顿C.帕斯卡D.焦耳
A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10.物理学中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A.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
B.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C.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相同的蜡烛来研究成像的性质
C
【解析】
【详解】
A. 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分布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B.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忽略了纸片质量的影响,用到了理想实验法,不符合题意;
C. 电磁铁磁性强弱不能直接观察,通过观察被吸引的小铁钉数间接知道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
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不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两种情况相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木块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D.盛甲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较小
AD
【解析】
试题分析:木块在甲中悬浮,则F浮甲=G木;木块在乙中漂浮,则F浮乙=G木,比较可知F浮甲=F浮乙,即木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故A正确,B错误;木块在甲中悬浮,则ρ甲=ρ木;木块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木,所以,ρ乙>ρ甲,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由p=ρ液gh可知,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C错误;因容器相同、液面等高,则液体和物体浸入部分的总体积相等,即V甲+V排甲=V乙+V排乙;由图可知:V排甲>V
;则V甲<V乙,由C项可知ρ乙>ρ甲,根据m=ρV可得:m甲<m乙;根据G=mg可知:G甲<G乙;根排乙
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可得:F甲=G容器+G甲+G木;F乙=G容器+G乙+G木;所以,F甲<F乙;由于两个容器相同,底面积相同,根据p=可知:p甲<p乙,故D正确;故应选AD.
【考点定位】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12.如图所示,在表面粗糙的斜面上,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下滑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动能不一定增加
B.物块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C.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BD
【解析】
【分析】
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结合物体运动的情况,可判断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详解】
A、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下滑,则A做加速运动,则其速度变大,动能一定会增加,故A错误;
B、由于下滑时物体的高度一直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
C、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不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
D、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并没有都转化为动能,因此,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且要知道在本题中摩擦力是不能忽略的.13.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在实验中发现,在一个装有硫酸溶液烧杯中,把一个铜板和一个锌板作为电极插入硫酸溶液中,在铜板和锌板之间接入一个小灯泡,小灯泡发光.此装置就是一个电池,叫做伏打电池.用电压表可以测出伏打电池的电压,如图所示.关于伏打电池,下列所提出的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伏打电池的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B.伏打电池与现在电池无关
C.改变电极间的距离,电池的电压会改变
D.伏打电池就是现代使用的蓄电池
AC
【解析】
【分析】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详解】
在关于伏打电池中,可探究的是电压与电极的材料、电压的大小、改变电极间的距离、硫酸溶液的浓度等因素是否有关.
故选AC.
【点睛】
从实际的角度能选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壶盛有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烧开(不计热损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J;如果这些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_____m3天然气(c水=4.2×103J/(kg•℃),q天然气=3.0×107J/m3).
6.72×1052.24×10﹣2
【解析】
【分析】
【详解】
水吸收的热量:()35
4.210J/kg 2kg 10020 6.7210J Q cm t V 吸(℃)℃﹣℃===⨯⋅⨯⨯⨯; 由题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Q 吸=6.72×
105J ,根据Q Vq =放可得所需天然气的体积:523736.7210 2.24
10m 3.010J/m
Q J V q ⨯===⨯⨯﹣放. 15.李芳家的电能表的盘上标有“300revs/(kW •h )”。

她用这个电能表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她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这个用电器工作,电能表的转盘在2min 内转了30转,则消耗的电能是_____,这个用电器的功率是_____。

3.6×105J 3000W
【解析】
【详解】
由电能表的盘上标有“300revs/(kW •h )”。

可知电路中每消耗1kW •h 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了300转;所以当电能表转盘转了30转时,消耗的电能为530r =3.6?10J 300r/kW h W =•;12min h 30t ==;用电器的电功率0.1kW h 3kW=3000W 1h 30
W P t ⋅===。

16.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压缩冲程,此过程中通过____方式使气缸内燃料混合物的内能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工作时,曲轴转速为1200r/min ,此汽油机1s 内完成_____个工作循环.
做功 增加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转速是1200r/min,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两周,所以1min 完成了600个工作循环;则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10个工作循环,每秒钟完成了10个排气冲程.
17.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
值时,限压阀被锅内气体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S ,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 0,限压阀质量为m 0,限压阀顶部面积为S 1(已知大气压强为p 0).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_____;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
强是_____.
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0
00m g p p S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高压锅结构示意图以及高压锅工作原理,可知本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等知识。

根据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判断沸点的变化;根据限压阀质量求出其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利用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求出此时压强,再加上大气压的值即为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详解】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的原理制成的;
已知大气压强p 0,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 0,限压阀质量为m 0,
则限压阀重力G =m 0g ,
当限压阀刚要被顶起时,受力平衡,锅内气体最大压强000
m g p p S =+。

18.如图是2019年元月份我省受雪灾报道中的交通运输情况,而且天气极其寒冷,造成中小学停课。

这些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凝华
【解析】
【详解】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10dm 2,装入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木块放入容器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未溢出,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6dm 3,这时水的深度为8dm .(g 取10N/kg )求:
木块的重力是多大?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大?
60N ;800N 和8×103 pa
【解析】
解:(1)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
3333 G 1.010/10/61060F gV kg m N kg m N ρ-===⨯⨯⨯⨯=浮水排
所以木块的重力是60N .
(2)木块浸入水中,容器内水的深度为8dm ,
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333P ρgh 1.010/10/0.8810kg m N kg m Pa ==⨯⨯⨯=⨯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322F PS 8101010800?
Pa m N -==⨯⨯⨯=. 答:木块的重力是60N .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800N 和3810Pa ⨯ . 20.工人用图示装置在10s 内将质量为45kg 的货物匀速提升2m ,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120W .(g 取10N/kg )求:
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若工人用此装置匀速提升其他货物,测得拉力大小为300N ,
额外功占总功的20%,工人提升货物的重.
(1)900J ;(2)75%;(3)720N .
【解析】
【详解】
(1)货物的重力:G=mg=45kg×10N/kg=450N ;有用功:W 有用=Gh=450N×2m=900J ;
(2)拉力做的总功:W 总=Pt=120W×10s=12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0J 100%100%75%1200J
W W η=⨯=⨯=有用
总; (3)由图可知n=3,已知额外功占总功的20%,则此时的机械效率η′=1-20%=80%;此时的机械效率:W Gh Gh G W Fs Fnh nF
η'====有用
总,所以提升物体的重力:G=η′nF=80%×3×300N=720N .
21.一个标有“220V 100W”的白炽灯接在220V 的电源两端,如图所示,由于输电线的电损,小灯泡发光时的实际功率是81W (电源电压不变,不计灯泡电阻的变化)。

(1)求出此时白炽灯R L 两端的电压;
(2)试证明:这种情况下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P 线与灯泡实际功率P L 之比是P 线:P L =1:9。

(1)198V (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灯丝的电阻:L R =2U P 额额=(
)2
220V
100W =484Ω。

根据P=2U R 得,灯泡的实际电压:U L =L P R 实=81W 484Ω⨯=198V ;
(2)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电线上的电压:U 线=U-U L =220V-198V=22V ,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
等,根据P=UI 知,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P 线与灯泡实际功率P L 之比:L P P 线=L U I U I 线=L U U 线=22198V V =19
=1:9。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小玲妈妈在某商场买鞋,她选了一款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玲妈妈的眼睛(A 点)能看到自己新鞋(B 点)像的光路图.
【解析】
【详解】
先作新鞋B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即为新鞋B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AB ′与镜面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O (反射点),连接B 与入射点O 就得到入射光线,光路如下:
23.在图中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磁体的N、S极和A点的磁感线方向.
【解析】
【详解】
从图可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左侧磁极为N极,右侧磁极为S极;磁感线的方向是从N极指向S极可判断磁感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质量为
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

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反映出来的,这里用到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_____方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
②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
③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其中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处滚到底端的过程中,小球的
_____能转化为动能。

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转换甲乙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
【解析】
【详解】
①小球动能大小不能直接测量,而是通过小球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采用了转换法。

②甲乙两图中两球的质量相同,但高度不同,这样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所以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越大的小球,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③乙丙图中两球的质量不同,高度相同,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质量大的小球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处滚到底端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5.小明用棋子和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

他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看到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

用大小不同的棋子
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观察什么样的棋子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小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

实验中玻璃板倾斜,出现的后果是:_____。

小明将棋子放在玻璃板前的不同位置,重复(1)中的操作进行多次实验,下列与该目的相同的是_____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B.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C.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不论怎么移动棋子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 A
【解析】
【详解】
(1)小明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玻璃板前,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只有与A棋子完全相同的棋子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如果把玻璃板放置倾斜了,不论怎么移动棋子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是找普遍规律,故A符合题意;
BC、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和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陈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 ℃的冷水),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如图如图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_______℃,此时烧瓶内液面的气压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_;整个加热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是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________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 高先上升后不变升高水蒸气液化放热变大
【解析】
【详解】
(1)读数可知温度为102,此温度高于100,说明瓶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根据水的沸点可知温度计示数先升高后不变。

(2)烧杯中水温为15,而目前温度计乙示数为40,说明水温升高了,结合理论可知原因是水蒸气通过玻璃管液化放热。

(3)水蒸气通过玻璃管液化而进入玻璃杯,所以杯内水的质量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