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十二个范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十二个范畴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十二个范畴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饱含的人生智慧可提炼出十二个范畴:宽、恕、中、诚、信、和、忍、让、防、藏、圆、报。
宽即“宽以待人”,“大其心容天下万物”能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赢得众多的朋友;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以自我的情感、意志去推想他人的情感与愿望,从而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行为,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中即凡事讲求适中,无过也无不及,不走极端;诚即一心一意,真实无妄;信强调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讲究信用;和是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则意味着人际关系运作中和睦、和平、和谐;忍是对来自外部压力的适应及委曲求全;让则是诉诸理性的恬淡无争与礼让;防即“伤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求慎言、慎听、慎行、慎交游,勿结怨于人;藏为谦下不矜,喜怒不形诸言色;圆即圆通,灵活变通,随时应世;报指在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回答、报偿。
然而,中国传统处世之道亦有其陈旧性。
一个民族把处世之道放在人生头等重要的位置,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涉世处即是自己做学问处”等,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中国社会的血缘宗法性,使人人都生活在亲朋故旧的网络中,这种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合一使得中国人对家庭、群体、社会关系等有很强的依附性;对“中和”过于看重,压抑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