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第1卷共30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下图为某个半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A地坐标的判读准确的是()
A.(60°N,20°E)
B.(60°N,20°W)
C.(60°s,20°E)
D.(60°s,20°W)
2.从A地到B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北,再向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3.若不考虑地形因素,AB两地的最近地表距离大约是()
A.6660千米
B.13320千米
C.15540千米
D.20000千米
【答案】1.B 2.C 3.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差及其变化,可知该图所示为北半球经纬网图,A点的纬度为60°N;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所以A的经度为20°W(注意A与图中70°E之间存在0°经线),故选B。
【2题详解】
“最近的走法”即是寻找过A、B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读图可知,A、B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线圈为大圆,且两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两地间的地表最近距离为沿着经线圈的方向先向正北走,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走。
故选C。
【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A、B两地间的地表最近距离为沿着经线圈的方向先向正北走,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走,这期间A地到北极点再到B地跨了60个纬度,地表距离约为111千米×60=6660千米。
故选A。
【点睛】在经线圈上跨越一个纬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
111×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南北纬60°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读圣赫勒拿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飞机从北京沿最短航线飞往圣赫勒拿岛,则()
A.飞至西半球
B.飞越了太平洋
C.向东南方飞
D.飞越了非洲大陆
5.圣赫勒拿岛的面积最接近()
A.60平方公里
B.120平方公里
C.500平方公里
D.1000平方公里
【答案】4.D 5.B
【解析】
【4题详解】
由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东半球,A选项错误。
根据经纬度定位,圣赫勒拿岛位于东半球的南大西洋上,飞机飞越了非洲大陆,没有飞越太平洋,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北京的纬度约为40°N,经度约为116°E,圣赫勒拿岛在北京的西南方向,因此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时应向西南飞行,C选项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点可知,根据纬度差为1°的经线长约111km可推知,纬度差为1'的经线长约1.85km,5'的经线长约9.25km,1个经纬网格约为80平方公里,然后采用拼图法,可知圣赫勒拿岛大约占1.5个经纬网格,最后根据长乘以宽,估算该岛的面积最接近120平方公里,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某外地司机初次送货到合肥市太湖路上的某公司。
下图为该司机在望江路上看到的路牌(此附近街道规划为方格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车司机在此路口应开往的方向是()
A.南
B.北
C.东
D.西
7.太湖路走向为()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南—西北向
D.西南—东北向
【答案】6.B7.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路牌指示,汽车正在行驶的方向是正东方,太湖路位于图中左转箭头方向520m处。
即在前方路口向左转弯进入合作化路,再进入太湖路。
对照东、南、西、北的方位,面向东时,左侧为北方,故该车司机在路口应向北行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材料“附近街道规划为方格状”,结合图中路牌可知,太湖路垂直于合作化路,合作化路与目前行驶的方向垂直,即太湖路与目前行驶方向平行,目前行驶方向是东西向,故太湖路应为东西走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地图上方向的判读,除了指向标外,还可以根据图上的经纬网来判读。
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用“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读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问题。
8.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680米
B.880米
C.1088米
D.1188米
9.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3000
B.1∶30000
C.1∶300000
D.1∶3000000
【答案】8.C9.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区域内等高距为100米,海拔最高点位于东南部,海拔介于1000-1100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海拔介于0-100m,最大高差范围是900-1100m,所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1088米,故选C。
【9题详解】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为1米,实地距离为30千米,注意分子分母单位均统一到厘米,则应选用的比例尺约为1:30000,故选B。
【点睛】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下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地。
图中三个瀑布甲落差最大,丙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0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a等高线数值是()
A.0
B.100
C.0或100
D.100或200
11.乙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A.30米
B.40米
C.50米
D.60米
12.图示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10.A11.B12.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干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图中0m等高线应为海岸线,其右侧为海域,a为闭合等高线,应为海域上突出的一个小岛,所以a为该小岛的岸线,其数值也应为0,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
本题应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丙地瀑布落差最小,甲瀑布落差最大,丙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0米,所以乙瀑布的落差应大于30,但由于甲、乙瀑布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所以两个瀑布高差的和小于100,所以乙瀑布的高差一定小于50,同时应大于30,否则乙瀑布的高差将大于甲,则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
本题应选B。
【12题详解】
①②③三段河流都是自100m等高线高度流入河流,其中①和②注入河段偏上游,因此①②河段高差小于注入下游河段③,故③高差最大,流速最快;①河段等高线较②河段稀疏,而且距离比②河段长,可知①河段流速慢于②河段。
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
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一是要注意河流流向与0m等高线所代表的意义,明确a为岛屿的岸线;二是要明确甲乙两瀑布落差之和小于100m,且甲瀑布落差大于乙瀑布,而丙瀑布落差最小,为30m,从而大致推断乙瀑布的落差范围。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A. B.
C. D.
14.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是山谷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答案】13.A14.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则从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T)、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可以判断剖面图为两处山脊,中间一处山谷;CD错误;在等高线图中,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A正确,B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读图,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S点在T点东北方向,A错误;根据径流方向,S位于山脊,是分水岭。
P、T位于山谷,是集水区。
在P点受山岭阻挡,不能看到T点,B错误,C正确;S处是山脊,没有洪水灾害,D错误。
故选C。
【点睛】等值线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分水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集水线。
河流发源于山谷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丙
16.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a-b-d-c
B.d-c-b-a
C.a-b-c-d
D.c-d-b-a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角速度都相同
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图中a.b.c三地均为低纬地区
D.仅考虑纬度因素,四地中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d地
【答案】15.D16.A17.A
【解析】
【15题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点向下俯视表现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向下俯视表现为顺时针方向。
根据四图中经度可以判断出:甲、丁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图,自转方向都应该是逆时针,而丁为顺时针,故甲图正确、丁图错误;乙、丙两图都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自转方向应该为顺时针,而乙图为逆时针,故乙图错误、丙图正确。
故选D。
【16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极点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图中可以看到a、b、c、d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a-b-d-c,故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a-b-d-c。
故选A。
【17题详解】
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同;读图可知,a、b、c、d四地中c低位于极点,角速度为0,其余三地角速度相同,约为15°/小时,A正确。
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的时长,B错误。
图中a.b.c三地中,a位于低纬度、b位于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c位于高纬度,C错误。
仅考虑纬度因素,一般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反之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四地中,a地纬度最低,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向西度数减小;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向东度数减小。
0°~30°属低纬度,30°~60°属中纬度,60°~90°属高纬度。
下图示意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局部地区,大圆为赤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若图中阴影区和空白区分别为东半球和西半球,OM线地方时为0时,OL线地方时为6时,则()
A.PO线经度为70°W
B.O为南极点
C.QO线经度为20°W
D.LO线经度为160°E
19.若图中O为南极点,图中阴影区为夜半球,空白区为昼半球,则()
A.此时MO线为晨线
B.Q在M的正北方
C.此时QO线为昏线
D.L在O的正北方
【答案】18.C19.D
【解析】
【18题详解】
OM线地方时为0时,表明OM为夜半球中央经线,OL线地方时为6时,且大圆为赤道,所以L点应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由此可知OL线为晨线,PML位于夜半球,LQP位于昼半球。
由于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为晨线,所以可确定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图中中心点应为北极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且图中阴影区和空白区分别为东半球和西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所以O为北极点,QO为20°W,PO为70°E,LO的经度为110°W。
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若图中O为南极点,地球自转呈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为昏线。
所以MO线为昏线,QO线为晨线,AC错;Q与M纬度相同,不存在“Q在M的正北方”这一说法,B错;O为南极点,所以L在O的正北方,D正确,故选D。
【点睛】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东半球范围: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
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除夕夜,202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播,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全球观众同贺中国春节。
完成下面小题。
20.2023年春晚开播时,与我国同处于1月2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A.1/4
B.1/3
C.1/2
D.100%
21.旅居加拿大渥太华(45°25'N,75°43'W)的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2:006:00
B.7:0011:00
C.12:00~16:00
D.17:00~21:00
【答案】20.D21.B
【解析】
【20题详解】
当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时,零时经线位于180°经线处,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所以与我国同属于一个日期占全球的100%,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题详解】
加拿大渥太华位于75°W附近,则位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当东八区20:00时,西五区为20:00-13=7:00,晚会持续四个小时左右,所以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的7:00--11:0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24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地点
当日次日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①9:0023:008:5823:02
②7:1918:417:2018:40
③5:4018:485:3918:49
22.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3.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22.B23.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①、②、③、④四地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
分钟、13小时08分钟,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2小时、38分钟、1小时08分钟,此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因此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③地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
若③地为北京,则北京此时昼长夜短,昼长变长,由此推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A错误;根据北京的昼长及变化可知,此时应是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向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而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差异在逐渐加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
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武汉(30°N,114°E)乘飞机飞往广州(23°N,114°E)。
该摄影爱好者飞行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6∶30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漆黑,飞了一段时间,从对面机窗射进一束红光,我急忙拿出相机准备拍日出……7∶00,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壮观极了!”,下图为机舱座位分布及选座信息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若想拍摄日出效果最佳,该摄影爱好者应该选择的飞机座位是()
A.(45,A)
B.(45,C)
C.(45,H)
D.(45,K)
25.当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正向北移动
D.正向南移动
26.该摄影爱好者当天经历的昼长()
A.比在广州长
B.与在广州等长
C.比在武汉长
D.与在武汉等长
【答案】24.A25.B26.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6:30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漆黑”可知,当地日出时间晚于6:00,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方向为东南。
为了便于观看和拍摄日出,应该位于太阳所在方位。
飞机由武汉飞往广州向南飞行,可以判断太阳位于飞机前进方向的左侧,可以看到东南方向的太阳,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2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正确,A错误;无法判断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CD错误。
故选B。
【26题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
因此该摄影爱好者经历的昼长比在武汉长,C正确,D错误;该摄影爱好者在飞机上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00,可知广州的日出为6:36分,比摄影爱好者所在飞机上的日出时间早,广州昼长为10小时48分,当摄影爱好者到达广州后,会在广州经历日落,因此经历的昼长比在广州短,AB错误。
故选C。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所有点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所有点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所有点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11月28日,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27.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5点多钟
B.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
C.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D.悉尼在西半球
28.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当地正在使用夏令时,即为了充分利用光照将时钟调快1小时)为()
A.11月28日12:45
B.11月29日13:45
C.11月28日12:49
D.11月29日13:49
【答案】27.B28.B
【解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为北半球的11月份,此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北京是昼短夜长的,日出时间是晚于6:00的,A错误;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太阳直射点是处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的,再过25天太阳直射点是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我国标准时间即东八区的北京时间,C错误;悉尼位于151°E,属于东半球,D错误。
故选B。
【28题详解】
北京时间11月28日23:45起飞,11个小时后是11月29日10:45,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所在东十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早2小时,依据“早加晚减”可计算为11月29日12:45,当地使用夏令时,应调快一个钟,为11月29日13:45,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
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200~350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下列左图为“天宫”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
右图为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完成下面小题。
29.如左图所示,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远地点,则“天宫”绕地球两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是()
A.135°W
B.45°W
C.45°E
D.135°E
30.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A.20°
B.30°
C.40°
D.50°
【答案】29.B30.C
【解析】
【29题详解】
若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空间站轨道上的远地点,则0°经线正对近地点,“天宫”绕地球两周后,所用时间是90分钟×2=3小时,地球自西向东转了45°,所以正对近地点的应是0°经线以西45°的经线,即45°W,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题详解】
右图中显示空间站运动轨迹大约在40°N和40°S之间作回归运动,结合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与黄赤交角的关系,因此空间站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夹角度数最接近4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23°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到达的最南界线是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第Ⅱ卷共4个小题,共40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1.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区与空白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____(填经线);乙:____弧(填字母),丙:____弧,丁:____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____与经线夹角最大时的日期是____。
(3)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____。
(4)甲图中空白区的日期是____,北京时间是____。
【答案】(1)①.150°E②.AC③.OA④.AB
(2)①.3月21日左右,9月23日左右②.6月22日左右,12月23日左右
(3)丙、丁(4)①.3月22日②.4:00
【解析】
【分析】该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问,涉及晨昏线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依据图示,甲图为已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期分布图,跟图日期接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和0:00时所在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会随地球自转而移动,0:00所在经线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如果甲图中空白部分为3月22日,则60°E为0:00,依据时区时差计算方法,晨线位于150°E,如果空白部分为3月20日,则因为3月20日范围回缩小,则60°E为国际日期变更线,错误,所以甲图中的晨线位于150°E。
在乙图中,依据地球自转导致昼夜转变,AC段由夜入昼为晨线;BC段由昼入夜为昏线;丙图中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则OA段由夜入昼为晨线,OB段由昼入夜为昏线;丁图中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B段由夜入昼为晨线。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迟到的日期为3月21日左右和9月23
日左右,晨昏线于经线夹角最大的日期为太阳直射回归线的日期,为夏至日和冬至日,6月22日左右和12月23日左右
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甲图为日期分界,根据图示,甲图为3月21日前后,春分全球日昼夜平分,排除甲;乙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排除乙;丙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为丙、丁。
【小问4详解】
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根据第一题的分析,甲图中空白部分日期为3月22日,60°E为0:00,根据时区时差计算,北京位于60°E以东,北京为东八区,较60°E早4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4:00.
32.下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DE表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日左右的地球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此时A地出现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B地____时日出,昼长时间是____小时。
此日后的三个月内,我国昼将变____(长或短)。
(3)假如上海(东经121°,北纬31°)这一天日出时间为5:00,澳大利亚珀斯(南纬31°)的夜长是____小时。
(4)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C点向正南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将向什么方向偏?____。
(填正南,东南或西南)
【答案】(1)①.6月22(夏至)②.23°26'N,120°W
(2)①.极昼②.4:00③.16④.短
(3)13小时52分钟
(4)东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背景,涉及节气判断、直射点坐标、昼夜长短变化、地方时计算、地转偏向力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沿地球自转方向,过晨昏线后若进入昼半球,则为晨线,反之则为昏线。
弧ED表示昏线,则北极圈内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夏至日,日期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
越向东,经度数越大,为东经度,因此60°E经线将图中夜半球等分,地方时为0时。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经度与60°E相差180°,应为120°W。
故直射点的坐标为(23.5°N,120°W)。
【小问2详解】
A点位于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
图中B地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B点所在经线位于60°E以西60°,地方时比60°E晚4小时,“早加晚减”,因此B点日落时刻为20:00,则B地夜长时间是(24一20)x2=8小时,昼长为24-8=16小时,日出时刻为12-16/2=4时。
此后的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国的昼将变短。
【小问3详解】
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比上海(东经121°,北纬31°)的地方时晚4分钟,因此该日日出时刻上海的地方时为5:00+4分钟=5:04。
纬度相同的两地,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当日北半球的夜长。
由上海日出时刻可判定该日上海的昼长为(12:00-5:04)×2=13小时52分钟。
因此这一天日出为5:00,澳大利亚珀斯(南纬31°)的夜长是13小时52分钟。
【小问4详解】
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因此应向东南方向偏转。
33.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说明图示旅游公路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3)将骑行线路分为a、b、c、d四段,指出从a至d段骑行过程中最吃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间低。
(2)分布特征:大体位于河谷附近。
原因:河谷地区坡度较缓。
有利于行车安全;施工难度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