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知识梳理归纳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
一、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2、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
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二、人物形象概括:
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2、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3.结尾的含义。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和对老王的无比同情与敬爱。
三、老王的“苦〞与“善〞。
1、老王的“苦〞〔1—4段〕:
〔1〕生活艰苦
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2〕精神凄苦
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老王的“善〞: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忧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苦:逻辑顺序。
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
四、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
五、重点语段阅读:
〔一〕阅读第1~7段,完成以下习题。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
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想,说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也不被人重视。
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直到眼睛瞎掉,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
2、“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
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幽默幽默。
3、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剖析:此句通过语言表现了老王淳朴、善良、讲仁义的性格特征。
“我送钱先生看
病,不要钱〞,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老王的善良,“哑着嗓子〞“悄悄〞“还不大放心〞等词语再现了老王淳朴、憨厚的性格,读后令人感动。
〔二〕阅读8—16段,完成以下问题。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9〕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10〕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2〕他只说:“我不吃。
〞
〔13〕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1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15〕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16〕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忧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似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概括8—16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表现老王始终不忘他人,知恩图报的善良无私。
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3、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理由。
明确:用“镶嵌〞更好些,因为“镶嵌在门框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更可以强调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读后令人如见其状。
4、“十个还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呢?
明确:鸡蛋的个数有限,可老王寄寓在鸡蛋里的情谊却是无限的。
写出了“我〞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表达了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
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的好处是?
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6、他只说:“我不吃。
〞
明确: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
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中的邻居,表现了老王无上的善良。
7、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明确: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知恩图报,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
8、从上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明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拟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
〞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9、“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中“害怕〞包含什么意思?
明确:一是被老王的可怕样子吓着了;二是对老王健康状况极为担忧。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11、以善良体察善良是选文的一大特色。
从选文中看,“老王〞和“我〞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
明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他平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我〞的善良表现在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而给了钱,担忧他摔倒,老王走后,为没能想到请他喝口茶而自责,心上不安。
12、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明确: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保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拟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1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像老王这样的人?
明确: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同情、关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