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从企业的层面来说,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中按照技术来源来分类的其中两种创新战略。
下面我将从定义、特点、各自的优势劣势三个方面来比较这两种创新战略。
一、定义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领先优势的创新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自主创新是创新过程的自主。
因为企业要彻底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就必须培育起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组织,在面临重大技术变革时,就会丧失自主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机会,从而缺乏长期的竞争优势。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Nelson(1995)的观点,自主创新能力所需的各种知识只能从组织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内生地发展起来,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
因此,内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组织通过不断的开展内部研发活动来培育,自主创新也就是创新过程的自主。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
也就是说,自主创新主要靠企业自主开发,需要企业有很强的开发实力。
而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是企业通过模仿已有的技术,逐渐掌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特点
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也是自主创新战略与其他创新战略的本质区别是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它是指自主创新所需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
同时,技术与市场方面的率先性是自主创新努力追求的目标。
而模仿创新在这方面则具有跟随性。
自主创新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这个特点决定了自主创新的过程能够为企业提供独特的内在的知识和能力积累,使企业更加具备竞争力。
模仿创新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开发的针对性,其研发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开发与改进。
由于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因此它还具有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三、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两种创新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技术方面
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有助于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因为跟进者对新技术的解密、消化、模仿以及从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到发展成为率先创新者的竞争对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间内必然会形成自主创新者对新技术的自然垄断,同时,专利保护确定了自主创新者技术的法律垄断。
而模仿创新在这方面则能够有效地回避研究开发探索的风险,因为率先创新必须独自承担技术探索的风险,负担探索失败的损失,而模仿创新者却可以冷静地观察率先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选择成功的率先创新进行模仿改进。
而且由于模仿创新企
业的研究开发投资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和针对性,使得这种研究开发的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
但是,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为了获得技术突破,需要投巨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而且必须保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这是一种较为沉重的财务负担。
同时,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技术突破,何时产生技术突破等问题难以预料,自主研究开发的成功率相当低。
同样,模仿创新在技术方面也有其劣势,由于模仿创新者的跟随性,使其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规划。
而且有时会受到进入自然壁垒和法律保护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效果。
生产方面
在生产方面,自主创新企业产量积累领先于跟进者,优先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因此,自主创新企业能先于其他企业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竞争优势。
但是,模仿创新由于研究开发探索的针对性,能够在生产制造等方面投入较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从而能够建立自己在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模仿创新企业也能够细致而充分地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反馈信息迅速调整产品生产,改进产品工艺设计,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这就是模仿创新的投资后移优势。
同时,模仿创新还具备后发优势。
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模仿创新可能能够购置到性能更趋稳定,价格更低的设备,也能够一开始便享受原辅配套材料产业规模经济的效益。
在生产成本方面,其成本曲线往往较率先创新的成本曲线下降速度要快得多。
但是,自主创新在生产方面同样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性。
因为自主创新企业一般较难在社会上招聘到现成的熟练技术工人,而必须由企业投资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特殊培训,并帮助相关生产协作单位提高生产技术能力。
而且新工艺、新设备可靠性的风险也必须由自主创新企业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主创新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风险。
同时它往往还需要投资于互补产品的开发。
市场方面
自主创新企业在产品投放初期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可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
这种垄断可能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从而奠定自主创新企业在行业中稳固的核心地位,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而且通过转让新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自主创新企业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虽然模仿创新较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后进入市场,但模仿创新的跟随性特点能够有效地回避市场沉默所导致的损失。
并且,由于产品性能和质量上的问题具有隐蔽性,适当滞后进入市场还能规避性能质量的“探索—完善”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模仿创新者可以充分享受率先创新者新市场开拓的外溢效应,省去大量的公益性资金投入,而集中投资于自己产品品牌的宣传。
而自主创新企业在市场方面同样也有高投入和高风险性。
相对于模仿创新的优势,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使用知识普及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努力挖掘有效需求,打开产品销售的局面。
而模仿创新的优势外溢效应和市场沉默期恰恰是自主创新企业在市场方面的劣势。
但对于模仿创新企业来说,被动跟随和市场定位经常性的变换也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
企业在选择两种战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自主创新企业来说,要充分的利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尤其对于对于一些较为直观,易于复制的自主创新成果,更应该加以注意。
而对于模仿创新
企业,则需要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正确领会模仿创新的内涵,认识到模仿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模仿也不等于剽窃,所以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自主创新企业还需要灵活恰当的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对象进行适度的技术转让,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核心地位。
同时,自主创新企业需要注意自身的产品自我完善,注意根本性创新之后的渐进性创新,对产品的质量、工艺和性能加以完善,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
同样还要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
模仿创新企业要注意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
企业要成功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必须具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模仿创新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技术改进能力和大批量生产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
同时还要把握好模仿创新启动的时机。
自主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各有优劣,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阶段来理智的进行选择。
但是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作为一个大国,我国不可能将经济技术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模仿、跟随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基础上。
单纯模仿和被动跟随必然会受制于人,将自身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所以对于一部分条件相当的企业,应该以自主创新战略为主导战略,使企业成为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加快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