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预习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简单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

2.熟悉古文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各种学生互动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白蛇传》。

2.教学展开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能力。

3.活动设计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白蛇传》的感想。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体验故事情节。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白蛇传》的读后感,并做一幅插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白蛇传》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第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让改变发生(整体预习课1)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这些人中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学习内容课文内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尝试复述课文概要,或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如:看到题目,我会想到信念、理想、努力、成功……2、对于理想,谈一下你的看法?如: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我认为努力才可以让理想变成现实,我认为理想应该坚守,不能随意放弃……二、自学课文,完成下面学习卡目标就是方向,一个人有了目标,生活就有了方向。

享受生活,就是享受为了目标而奋斗的过程,无论是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如我般的普通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都能有所收获。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人公,弄清主要事件,把握初步印象,体会文章表达情感,完成学习卡。

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用实验验证真理的故事不能迷信权威《全神贯注》罗丹忘我的雕塑作品专注、投入《鱼游到了纸上》一个聋哑人用心作画的故事用心才能收获《父亲的菜园》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付出总有回报三、交流收获,学习表达从下面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交流1、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

要求: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自己概括能力,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

2、尝试用下列句子进行交流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从感受到了。

我想用(词语)来概括我的感受。

四、小练笔成长路上你一定为自己设立了许多目标,学会骑车,学习写好字,学习做饭,把其中经历写一写吧,注意动作描写要准确。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高尚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秀诗文,积累优美语句。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的精神。

4、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文导学(一)《古诗三首》1、《芙蓉楼送辛渐》(1)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诗句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两句描绘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了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以及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

2、《塞下曲》(1)诗句理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飞,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月黑”“雁飞高”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主题归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追击敌军的场景,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勇和果敢。

3、《墨梅》(1)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2)诗句理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写他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墨梅自喻,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愿留下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7单元 铁杵成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7单元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学习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学习过程】一、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照样子,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内容填空。

《铁杵成针》中的磨针溪位于。

李白经过这条小溪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在。

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完成了学业。

四、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五、《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1.放弃2.遇见3.完成了学业三、象耳山下磨铁棒我想把它磨成针坚持不懈四、1.B2.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A4.(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预习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预习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学案班级姓名等级我爱朗读:评价:1、我喜欢用心朗读这一单元所有课文,我记清楚了每次朗读的任务奥!一读标清段落序号,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二读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括号标出难读的句子。

三读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段,用问号标记出还没有读懂的地方。

我反复朗读,连题目也不错过,直到把每篇课文读正确也读流利了。

我读得好认真哦!你看:《古诗两首》读()遍《冬阳童年骆驼队》读()遍《童年的发现》读()遍《儿童诗两首》读(我学字词:评价:2、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我用圆圈画了出来,读完后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一个都不放过,我要正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课后方格中的生字我认真书写下来,努力做到字形正确,书写美观。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我想办法记住它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也想办法记住它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课文时我找到了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我想办法自学这些词语,并把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

(查字典、读读课文,联系生活)我还将未消灭的“拦路虎”记录了下来以备请教。

我来感悟:评价5(1)《牧童》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

诗歌描写的是牧童的场景,诗中和这两句最能体现牧童生活恬静和闲适的生活状态。

(2)《舟过安仁》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

这首诗先写了作者的所见,。

再写了作者的所悟,。

(3)《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的序言,文章记叙了“我”回忆童年时和骆驼发生的四件趣事:;;;。

(4)《童年的发现》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发现了。

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

(5)《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把;把;把;把。

表现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

(6)《童年的水墨画》写了一组儿童的生活镜头街头;溪边;江上,表现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 335 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亚
里士多德一生勤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
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
wéi

)(
)(
)(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自主学习
3、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 的? 1、为什么要这样做?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习
1、在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去,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 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 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这个实验的现场的记 者? 2、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你会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提 示: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你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1.看鱼的人非常多,作者为什么要单写那个青年人?在文中画出 语句。
2. 从文中找出描写青年的句子,在旁边标出是什么描写?从这些 句子中你体会到这个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家有到公园看金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 合作学习
而青年却是——静静地,呆呆的看,入神地看。想想青年看鱼的
神态,你想说什么?
2 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拓展生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单词、词语、课文内容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复习重点词汇和词语1.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让学生读音、记忆和理解。

2.练习造句,运用这些词汇和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听说训练1.播放相关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阅读训练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给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步:写作训练1.让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

2.检查学生的写作,纠正错误并加以指导。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2.布置相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为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预习单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预习单

探索有效课堂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单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给课文标上小序号。

3.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里把拼音标注在生字上,并组一个词在旁边。

4.找出文中生字生词用“﹋﹋”标出,容易错的字用“○”标记。

5.画出难读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在旁边打上“?”然后再多读几遍想一想它的意思。

6.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懂的在下面打“√”,不懂的可以去查查字典。

( 信奉 ) ( 违背 ) ( 哲学家 ) ( 的确 ) ( 固执 ) ( 胆大妄为 )1.下面的词语你能读对吗?读错的用“○”圈出来,并写上拼音,看你能不能得一个“”信奉 违背 哲学家 的确 固执 胆大妄为伽利略 责备 拖住 解释 曾经 拴住 辩论 解答 读给同学听,同学送你2.这篇课文讲的是 . 1、 请你把下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从中读懂了什么?(1)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 轻重没有关系。

(2)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我是思考小能手,最想提出这些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 问题三:探索有效课堂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单课题: 26.全神贯注2.给课文标上小序号。

3.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里把拼音标注在生字上,并组一个词在旁边。

4.找出文中生字生词用“﹋﹋”标出,容易错的字用“○”标记。

5.画出难读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在旁边打上“?”然后再多读几遍想一想它的意思。

6.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懂的在下面打“√”,不懂的可以去查查字典。

( 邀请 ) ( 挚友 ) ( 仪表端庄 ) ( 上锁 ) ( 莫名其妙 ) ( 抱歉 )1.下面的词语你能读对吗?读错的用“○”圈出来,并写上拼音,看你能不能得一个“”邀请 挚友 仪表端庄 上锁 莫名其妙 抱歉 叽里咕噜 端详 诞生 哎呀读给同学听,同学送你2.这篇课文讲的是 .3.请你把下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从中读懂了什么?(1)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旁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壮观的发射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心理活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1.交流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前苏联、美国……)2.引入课题: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梦,是哪一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字词认读,注意“沸”字的读音。

4.初读。

二、理清脉络,直奔重点1.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大声读一读。

2.讨论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激动?从15日凌晨4时到16日6时54分长达21个小时的时间里,作者写了哪几个时刻呢?在这些时刻里,你觉得最让你激动的又是什么时刻呢?(从倒计时开始到火箭升空)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1.根据旁批提示默读4、5、6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反复体会。

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重点词句的学习。

3.第四段。

(1)10秒倒计时。

引读10秒倒计时,抽读,出示“神舟”五号高耸在发射架上的图片,引导想象。

想想人们会想些什么。

再读。

(2)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配乐播放火箭升空录像,再现场景。

朗读表现火箭升空场景的重点句(抽读、评议—自读—齐读—为录像配解说词)4.第五段。

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同桌对读,闭眼想象,互提意见。

抽一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

理解“银练”。

自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1.引读最后一段。

2.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

五、汇报资料,拓展视野1.展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举国欢庆的场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语文四下七单元预习课指导教案

语文四下七单元预习课指导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预习指导本单元预习要求:1、出声地朗读一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四步法”(勾画、读准、描红、选写)自学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自己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请教学伴等多种方式自学课文,对每篇文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概括喜欢课文的主要内容。

4、查找课文涉及到、不了解的人物、地方名、事件等有关的资料(爱因斯坦、宋庆龄、樟树、黄河、袁鹰、羊皮筏子等)。

提出自己没学会、没学好、值得探究的问题。

所需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预习卡;预习指导课件、课文录音;学生准备字词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七单元。

(提前板书课题:第七单元课文预习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3、黄河的主人)2、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课文图片,齐读课文题目。

多媒体依次出示爱因斯坦和宋庆龄头像,引导学生辨认是哪位名人,再辅助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导入“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带领我们学习历史伟人爱因斯坦和宋庆龄的两个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最后一篇课文《黄河的主人》单独导入,出示黄河上的艄公驾驶羊皮筏子在黄河乘风破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所观所想,引入《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认识黄河上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最后总体概括本单元主题“平凡与伟大”。

二、指导预习: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课件指导: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建议:默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朗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黄河的主人》。

2、“四步法”(勾画、读准、描红、选写)自学生字词。

师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预习,师巡视指导。

2、检查指导课文朗读。

出示课件重点难读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案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六、品读体验1.认真读第二自然段。

在当时人们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权威,只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说明“伽利略”是的人。

2.读读第三自然段,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0+1﹥10(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能解释吗?3.“伽利略”在产生疑问后并没有马上对外宣布,而是自己反复做了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伽利略”是的人。

4.试验之前,人们议论纷纷,想象一下,他们还会说些什么?七、巩固延伸1.事实胜于雄辩,试验结果证明“”的说法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还知道像伽利略这样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的科学家有: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达标训练】一、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wãi bâi jiě shì dǎn dà wàng wãi二、多音字组词。

zháo( ) gēng( ) wãi( )着更为zhe( ) gâng( ) wâi( )三、课文中有许多反义词,找一找写下来。

快—()左—()()—()()—()四、将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用文中词语代替。

1.那时候,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允许改变的真理。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的胡作非为。

”()五、选词填空。

信奉信任信服1.这些证据令人()。

2.同学们非常()王小红,所以都同意她当班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预习达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预习达标课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经典诵读。2.听写词语。
一.引言: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预习达标课,大家要好好表现,看谁做得最棒!
二.达标检测,检查字词。
1.出示目标和训练单。
2.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测试题。
3.生互相评判,发现问题。
3.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开火车读文,纠正错音。
2.师生交流改正错题,把易错的、共性的错题重点讲一讲,提醒学生注意。
六.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安全提示
不要在教室前面踢足球。
八.板书设计
预习达标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执着追求真理
全神贯注全神贯注
鱼游到了纸上一丝不苟
父亲的菜园坚毅勤劳
单元主题课时教案
课型
预习达标课7
授课时间




1、巩固生字、新词。
2、流利朗读整组课文。
3、概括课文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内容。




1、小组内轮流接读课文,订正明显错误。
2、找准每篇课文的重点段,重点朗读。
3、画出课文中含义深刻或最能点明中心的语句。
4、完成达标测试单基础知识部分。
四.品读重点语段,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
A.默读课文,逐篇找出重点段(或者最能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B.快速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师点拨指导。
A.组内交流,生各抒己见。
B.指名回答,师补充指导。
3.齐读,流利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学案

25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

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一、督预示标1、通过上节课的预习,你已经把文中的字词句掌握了,你是否遇到了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呢?那么,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去解决。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二、自学梳理出示自学提纲1、精读课文,感悟理解学习1—4自然段2、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 、赏析好句(课件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学习5——9自然段。

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5、学习10——13自然段(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小组答疑1、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后,由小组长主持,让组内成员讲述自学成果,集体评议,发现错误,帮助修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梳理第七单元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修辞方法。

2、积累描写人物的词语。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

【教学难点】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

【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

2、积累词语。

3、运用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利用表格梳理第七单元主要内容。

1/ 42/ 4二、积累描写人物的词语。

1、课文中的。

2、你知道的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3、词语盘点中的。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

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

原指儿童堆塔游戏。

后比喻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

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

四年级下册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七单元导学案

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前准备我能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明确目标一、我会自主预习A、我能大声朗读课文,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我能读准这三个字音,还能组词:违()妄()执()着()2、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3、我能学会这些词语(会读、会写、理解意思)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B、我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我来与同学合作学习1、互读字词2、互读课文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三、达标测评1、听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生词我会写二、细读课文,我会交流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 ___)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2、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没有关系。

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原以为没想到3、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四、达标测评: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能找到,并抄写下来。

26 全神贯注一、自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把新词美观的抄写在下面吧!3、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全神贯注:端详:仪态端庄:4、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二)结读课文,深入体会1、“全神贯注”是用来描写()的。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来,抄一抄。

3、通读全文,本文是怎样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学习本文,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最新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①我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我能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齐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明确目标一、我会自主预习A我能大声朗读课文,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我能读准这三个字音,还能组词:违()妄()执()着()2.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的确更改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B 我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我来与同学合作学习1.互读字词2.互读课文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三、达标测评1.听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生词我会写二、细读课文,我会交流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 ___)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2.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没有关系。

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原以为没想到3.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5.我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后,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才”说明“大”说明我体会到我还能举个例子:三、达标测评: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能找到,并抄写下来。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单元预习课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单元预习课

鱼游到 纸上 父亲的 菜园
残疾青年
父亲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
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对不起,请等一等。”
语言描写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
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神态描写
3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 冲进了暴雨......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认准目标 不懈努力 执着的追求
(单元预习课)
第七单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元导语 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 目标,并进行不懈(xi)的追求。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 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些人中有科学家、
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让我们阅读
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 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赏心悦目
胆大妄为
一丝不苟
清澈见底
融为一体
辨析
辩() 辨() 辫()
徽() 微()
瓣()
理解词语
胆大妄为 :大胆地乱做事
清澈见底 :湖水或海水很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
赏心悦目 :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一丝不苟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融为一体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 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 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 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 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 手不停地挥动....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 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 情绪更加激 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 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一大约过了一个 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chi) 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 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复习教案父母心一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穷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人物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

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复习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交流。

(故事表达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②学生交流反应:穷夫妻:家里穷孩子多去北海道找工作贵夫人:家里富没孩子想抱养孩子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

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学案
班级姓名等级
我爱朗读:评价:
1、我喜欢用心朗读这一单元所有课文,我记清楚了每次朗读的任务奥!
一读标清段落序号,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二读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括号标出难读的句子。

三读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段,用问号标记出还没有读懂的地方。

我反复朗读,连题目也不错过,直到把每篇课文读正确也读流利了。

我读得好认真哦!你看:
《古诗两首》读()遍《冬阳童年骆驼队》读()遍
《童年的发现》读()遍《儿童诗两首》读(
我学字词:评价:
2、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我用圆圈画了出来,读完后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一个都不放过,我要正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课后方格中的生字我认真书写下来,努力做到字形正确,书写美观。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我想办法记住它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也想办法记住它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时我找到了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我想办法自学这些词语,并把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

(查字典、读读课文,联系生活)我还将未消灭的“拦路虎”记录了下来以备请教。

我来感悟:评价
5
(1)《牧童》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

诗歌描写的是牧童的场景,诗中
和这两句最能体现牧童生活恬静和闲适的生活状态。

(2)《舟过安仁》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

这首诗先写了作者的所见
,。

再写了作者的所悟,。

(3)《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的序言,文章记叙了“我”回忆童年时和骆驼发生的四件趣事:;
;;。

(4)《童年的发现》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发现了。

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再讲了
,最后讲了。

(5)《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把;把
;把;把。

表现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

(6)《童年的水墨画》写了一组儿童的生活镜头街头;溪边;江上,表现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我要提问:评价
6、这几篇课文读完后,对于课文(1.课文题目;2.不理解的句子;3.不理解的文中内容)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我要写下来,课上一起交流。

我要积累:
7、我在喜欢的部分做上记号。

8、我反复朗读,并且努力背一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