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寻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设立停止搜寻的标准或原则。由于搜寻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 的搜寻方法。如劳动者设立保留工资,雇主设立最高价格等。在现实中,搜寻总是在有限的知识内进行,人们不 可能把同一个决策问题有关的全部知识都了解清楚后才作出选择。因此,在搜寻过程中,人们要注意知识对现实 决策问题的有效性,并充分利用信息来降低搜寻成本。
理论应用
商品市场
婚姻市场
劳动力市场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在青年男女拍拖过程中,个人是否采取搜寻行动, 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边际搜寻成本,而且还取决于个人所处的战略地位。一般地,在同等条件下,美丽姑娘或英俊 小伙子的搜寻成本要高于相貌普通的姑娘或相貌一般的小伙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娶一个相貌普通的姑娘 或嫁一个相貌一般的小伙子相比,娶一个相貌美丽的姑娘或嫁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所获得的收益自然更高一些。当 然,姑娘和小伙子都可采取搜寻和不搜寻两种战略。通过设计一个适当的效用函数,我们就能得出在姑娘和小伙 子的战略式表述中,只有相貌普通的小伙子搜寻而美丽姑娘不搜寻,以及相貌普通的姑娘搜寻而英俊小伙子不搜 寻这两种战略组合属于稳定均衡。在均衡点上,效率与公平达到了完美结合。
具备相同功能的消费品的质量差别,往往是市场价格离散的主导因素。事实上,即使是同质商品,由于时间、 空间上的差异,市场价格也会出现离散。
厂商对由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所产生的成本函数的反应不同,其制定价格的政策就有所不同,这会使市场 价格进一步离散。此外,市场规模,如交易量和市场交易人数的变化,也会使价格的离散幅度发生变化。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讲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仅在短期内存在,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全 社会在转变择业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减少雇主和劳动虑目标
搜寻是恒定的
搜寻在面对逆境时 是主动的
目标(或目的)实质上搜寻的是分支点,不是在备选方案中直接进行选择的方法。目标就相当于差别鉴定 (discrimination nets)或恒温器(thermostats),决定着搜寻行为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决策研究人员通过观 察决策者的搜寻引发器所了解到的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比通过观察他们的“目标”了解的情况要多。
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流行用数学模型分析买家在市场上找到可接受价格的最佳方式。在市场上, 买家力图寻找可能的最优价格,而卖家在设定价格时则将买家的搜寻行为考虑在内。
1940年出生于美国、后长期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是这些学者中的重要一员。在1971年的一 篇文章中,他专门分析了市场价格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机制。他发现,劳动力市场从来就不是传统经济学所 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改变供求平衡;工作者想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雇佣者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 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意味着雇佣者与工作者之间都面临着一定的“搜寻成本”——即使是很小的搜寻成本,也 会产生完全不同于古典竞争均衡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大,并在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 的分析。
既然存在搜寻成本,那么,对搜寻者而言,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搜寻”或“停止搜寻”。如果搜寻者决 定“停止搜寻”,就意味着他在已有的机会集合中选择一项行动,搜寻过程结束;如果搜寻者决定“搜寻”,就 意味着他继续搜寻新的选择对象。
必须指出,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得自搜寻的边际收益总是下降的。当搜寻活动使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时,搜寻活动才会停止。这里,搜寻额外价格的预期边际收益是指追加一次搜寻所带来预期最低价格的 减少量乘以购买量。搜寻额外价格的边际成本由时间、交通费用、信息费用构成。为什么离退休老人经常可买到 物美价廉的商品?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离退休老人的时间等机会成本小于其他人员,其搜寻的边际成本较低,这 样,离退休老人搜寻的战略地位就优于后者。假如离退休老人进入市场第一次搜寻时发现价格相差愈大,他采取 第二次搜寻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这意味着,从一个给定的搜寻次数中得到的边际收益越大,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大。
搜寻理论
经济术语
01 理论释义
目录
02 价格离散
03 理论应用
04 的满意化模型
05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搜寻理论把搜寻分为固定样本搜寻和连续搜寻。假定消费者知道市场上价格的分布,但不知道每一个销售者 的报价。消费者可预先选定几个销售者,寻找其中的最低报价,这种搜寻叫做固定样本搜寻。或者,消费者也可 连续不断地搜寻,直到找到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放弃搜寻),这样的搜寻称之为连续搜寻。
理论释义
搜寻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搜寻是有成本的。所谓“信息”,阿罗(Arrow,1977)认为,信息就是指根 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广义地讲,任何事件或事物都包含或传递信息。搜寻,就是决 策者将样本空间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间中的选择对象的活动。搜寻成本则是指搜寻活动本身所要花费的费 用,这种费用有时指搜寻活动所需要的开销,有时也可以指等待下一次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搜寻成本的差异还可从消费者购买一般日用消费品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行为中得到证实。大家稍稍留意 一下,就能发现,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是菜市场而不是耐用消费品市场。究其原因,首先,买者和卖者对商品 质量和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菜市场就远低于在耐用消费品市场。在菜市场,菜的质量如何,人们往往一眼就 能看出来,其成本大小大家多少也有个谱;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比如说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其质量好坏 不是凭着看几眼就能判断出来。其次,人们在菜市场上的搜寻次数要远远多于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的搜寻次数, 消费者可以由此积累较多的搜寻经验和谈判技巧,从而消费者在菜市场上搜寻的边际成本也就大大低于在耐用消 费品市场上搜寻的边际成本。搜寻的边际成本大小势必搜寻者的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他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这 样,菜市场上激烈的讨价还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般而言,不同特征的个人,其搜寻成本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的教育、收入、智力、家庭背景,甚至健康状 态都比较容易确定,而个人的志向、精神毅力、发展潜力等的确定就很困难。搜寻理论表明,婚姻决策更多地基 于容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而不是不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
在婚姻市场,搜寻者将持续搜寻,直到他所发现的对象的任何预期的改进对他来说在价值上不超过他的时间 及其他投入用于另外其他方面的价值。搜寻的预期收益愈大,搜寻的时间就愈长。如果预期的婚姻持续期越长, 婚姻的收益就越大,这样人们的搜寻时间就越久。例如,当离婚比较困难时,搜寻者的搜寻就愈仔细,结婚的时 间就可能愈迟。反之,则反是。另外,各种潜在的搜寻对象越多,从其他的“样本”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越大,从 而搜寻过程也就越长。
从很多方面讲,规范决策论是一种被动的理论,它强调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充分利用世界。决策论指导决策者 计算赢的几率,下最好的赌注,然后等待结果;而满意化则鼓励采取主动行动扭转不利局面。面对一系列糟糕的备 选方案,满意化的决策者会改变问题的约束条件以寻找好的备选方案;而最大化的决策者则会从糟糕的备选方案中 选择一个最好方案。
有关搜寻和匹配市场的重要研究结果,都发表于1980年左右。1939年出生、后来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莫滕 森教授,以及1948年生于塞浦路斯、1974年开始定居英国,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的皮萨里季斯,也 先后加入这一研究,他们更好地把搜寻理论扩展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分析。
谢谢观看
满意化搜寻过程不是平行进行的,而是按顺序进行的;在某个时间仅考虑某一个问题—一个目标、一个备选方 案、一个问题。从决策者的行动看,决策者似乎认为围绕在问题某个症结的周围寻找的话,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因此,他们所考虑的第一个备选方案通常都是和问题发生地相关的本地方案。如果在得克萨斯的销售额下降了, 决策者就会在得克萨斯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因此,顺序效应非常重要,如果有些可接受的一般方案先出现的话, 那么后出现的优秀备选方案也很有可能被忽略。
价格离散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价格离散使市场信息变得不完全,导致了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价格 离散还为人们搜集市场信息的行为提供激励。价格离散幅度愈大,市场发育则愈不成熟。因此,价格离散幅度可 作为衡量市场发育状况的一种指示器。
正是由于市场价格离散,或信息分布的离散,信息需求者进行搜寻才有利可图。假如搜寻成本与个人的收入 无关,那么一个人收入的上升会使他更多地搜寻(R?Manning & P?B?Morgan,1982)。但时间价值一般是搜寻 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其时间价值可以按其收入水平来衡量。这样,我们通常都能 预测到,随着个人收入的上升,他搜寻某种给定商品的次数将下降;若收入保持不变,搜寻成本的增加总是要降 低搜寻的次数。
搜寻理论也可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雇主都存在对供需信息的需求, 两者都会把搜寻活动推进到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搜寻的边际成本那一点,但供需双方在搜寻对象的易识别程 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按常理度,劳动者识别雇主要比雇主识别劳动者容易。道理在于,首先,劳动者与雇主之 间承担的搜寻成本不对称。当雇主在选择劳动者方面具有优势时,搜寻成本一般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分担;否则, 搜寻成本大部分由雇主承担。其次,搜寻目的不同。劳动者搜寻的目的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寻找能提供最高报酬 的潜在雇主;而雇主的搜寻则是寻找潜在劳动者,并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有效甄别。第三,两者搜寻活动的替 代程度不同。劳动者为了生活,必须进行工作,而为了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搜寻最能发挥其潜力的就业机会。这 样,劳动者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低。而雇主往往可以利用工资率与搜寻技术的替代关系来控制搜寻活动。如雇主 可通过支付较高的相对工资来降低离职率,从而减少搜寻活动与降低搜寻成本,其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高一些。
价格离散
商品的异质性及其 时空特征
市场是变化和分散 的
销售条件的差别和 市场规模的变化
在一个供给和需求条件从来不变的领域里,人们可能会预期出现基本上完全的信息,信息(或知识)从来不 会变得过时。因而,每一次搜寻都将获得一个恒久的收益。但事实上,信息(知识)正以一定的速度变得陈旧过 时,这个速度取决于市场的性质和买者与卖者的一致性。供给和需求条件越不稳定,市场价格就越容易变化。如 果单个买者和卖者频繁地进入或离开某个确定的市场,他拥有的平均信息量就比较少,从而使市场原有买卖者的 市场知识老化,结果,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离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折桂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1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 季斯,将分享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三位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做出了深入的理论分 析。“搜寻理论”已成劳动经济学主流
理论应用
商品市场
婚姻市场
劳动力市场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在青年男女拍拖过程中,个人是否采取搜寻行动, 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边际搜寻成本,而且还取决于个人所处的战略地位。一般地,在同等条件下,美丽姑娘或英俊 小伙子的搜寻成本要高于相貌普通的姑娘或相貌一般的小伙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娶一个相貌普通的姑娘 或嫁一个相貌一般的小伙子相比,娶一个相貌美丽的姑娘或嫁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所获得的收益自然更高一些。当 然,姑娘和小伙子都可采取搜寻和不搜寻两种战略。通过设计一个适当的效用函数,我们就能得出在姑娘和小伙 子的战略式表述中,只有相貌普通的小伙子搜寻而美丽姑娘不搜寻,以及相貌普通的姑娘搜寻而英俊小伙子不搜 寻这两种战略组合属于稳定均衡。在均衡点上,效率与公平达到了完美结合。
具备相同功能的消费品的质量差别,往往是市场价格离散的主导因素。事实上,即使是同质商品,由于时间、 空间上的差异,市场价格也会出现离散。
厂商对由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所产生的成本函数的反应不同,其制定价格的政策就有所不同,这会使市场 价格进一步离散。此外,市场规模,如交易量和市场交易人数的变化,也会使价格的离散幅度发生变化。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讲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仅在短期内存在,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全 社会在转变择业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减少雇主和劳动虑目标
搜寻是恒定的
搜寻在面对逆境时 是主动的
目标(或目的)实质上搜寻的是分支点,不是在备选方案中直接进行选择的方法。目标就相当于差别鉴定 (discrimination nets)或恒温器(thermostats),决定着搜寻行为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决策研究人员通过观 察决策者的搜寻引发器所了解到的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比通过观察他们的“目标”了解的情况要多。
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流行用数学模型分析买家在市场上找到可接受价格的最佳方式。在市场上, 买家力图寻找可能的最优价格,而卖家在设定价格时则将买家的搜寻行为考虑在内。
1940年出生于美国、后长期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是这些学者中的重要一员。在1971年的一 篇文章中,他专门分析了市场价格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机制。他发现,劳动力市场从来就不是传统经济学所 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改变供求平衡;工作者想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雇佣者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 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意味着雇佣者与工作者之间都面临着一定的“搜寻成本”——即使是很小的搜寻成本,也 会产生完全不同于古典竞争均衡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大,并在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 的分析。
既然存在搜寻成本,那么,对搜寻者而言,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搜寻”或“停止搜寻”。如果搜寻者决 定“停止搜寻”,就意味着他在已有的机会集合中选择一项行动,搜寻过程结束;如果搜寻者决定“搜寻”,就 意味着他继续搜寻新的选择对象。
必须指出,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得自搜寻的边际收益总是下降的。当搜寻活动使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时,搜寻活动才会停止。这里,搜寻额外价格的预期边际收益是指追加一次搜寻所带来预期最低价格的 减少量乘以购买量。搜寻额外价格的边际成本由时间、交通费用、信息费用构成。为什么离退休老人经常可买到 物美价廉的商品?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离退休老人的时间等机会成本小于其他人员,其搜寻的边际成本较低,这 样,离退休老人搜寻的战略地位就优于后者。假如离退休老人进入市场第一次搜寻时发现价格相差愈大,他采取 第二次搜寻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这意味着,从一个给定的搜寻次数中得到的边际收益越大,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大。
搜寻理论
经济术语
01 理论释义
目录
02 价格离散
03 理论应用
04 的满意化模型
05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搜寻理论把搜寻分为固定样本搜寻和连续搜寻。假定消费者知道市场上价格的分布,但不知道每一个销售者 的报价。消费者可预先选定几个销售者,寻找其中的最低报价,这种搜寻叫做固定样本搜寻。或者,消费者也可 连续不断地搜寻,直到找到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放弃搜寻),这样的搜寻称之为连续搜寻。
理论释义
搜寻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搜寻是有成本的。所谓“信息”,阿罗(Arrow,1977)认为,信息就是指根 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广义地讲,任何事件或事物都包含或传递信息。搜寻,就是决 策者将样本空间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间中的选择对象的活动。搜寻成本则是指搜寻活动本身所要花费的费 用,这种费用有时指搜寻活动所需要的开销,有时也可以指等待下一次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搜寻成本的差异还可从消费者购买一般日用消费品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行为中得到证实。大家稍稍留意 一下,就能发现,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是菜市场而不是耐用消费品市场。究其原因,首先,买者和卖者对商品 质量和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菜市场就远低于在耐用消费品市场。在菜市场,菜的质量如何,人们往往一眼就 能看出来,其成本大小大家多少也有个谱;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比如说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其质量好坏 不是凭着看几眼就能判断出来。其次,人们在菜市场上的搜寻次数要远远多于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的搜寻次数, 消费者可以由此积累较多的搜寻经验和谈判技巧,从而消费者在菜市场上搜寻的边际成本也就大大低于在耐用消 费品市场上搜寻的边际成本。搜寻的边际成本大小势必搜寻者的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他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这 样,菜市场上激烈的讨价还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般而言,不同特征的个人,其搜寻成本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的教育、收入、智力、家庭背景,甚至健康状 态都比较容易确定,而个人的志向、精神毅力、发展潜力等的确定就很困难。搜寻理论表明,婚姻决策更多地基 于容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而不是不易发现的特征的信息。
在婚姻市场,搜寻者将持续搜寻,直到他所发现的对象的任何预期的改进对他来说在价值上不超过他的时间 及其他投入用于另外其他方面的价值。搜寻的预期收益愈大,搜寻的时间就愈长。如果预期的婚姻持续期越长, 婚姻的收益就越大,这样人们的搜寻时间就越久。例如,当离婚比较困难时,搜寻者的搜寻就愈仔细,结婚的时 间就可能愈迟。反之,则反是。另外,各种潜在的搜寻对象越多,从其他的“样本”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越大,从 而搜寻过程也就越长。
从很多方面讲,规范决策论是一种被动的理论,它强调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充分利用世界。决策论指导决策者 计算赢的几率,下最好的赌注,然后等待结果;而满意化则鼓励采取主动行动扭转不利局面。面对一系列糟糕的备 选方案,满意化的决策者会改变问题的约束条件以寻找好的备选方案;而最大化的决策者则会从糟糕的备选方案中 选择一个最好方案。
有关搜寻和匹配市场的重要研究结果,都发表于1980年左右。1939年出生、后来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莫滕 森教授,以及1948年生于塞浦路斯、1974年开始定居英国,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的皮萨里季斯,也 先后加入这一研究,他们更好地把搜寻理论扩展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分析。
谢谢观看
满意化搜寻过程不是平行进行的,而是按顺序进行的;在某个时间仅考虑某一个问题—一个目标、一个备选方 案、一个问题。从决策者的行动看,决策者似乎认为围绕在问题某个症结的周围寻找的话,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因此,他们所考虑的第一个备选方案通常都是和问题发生地相关的本地方案。如果在得克萨斯的销售额下降了, 决策者就会在得克萨斯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因此,顺序效应非常重要,如果有些可接受的一般方案先出现的话, 那么后出现的优秀备选方案也很有可能被忽略。
价格离散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价格离散使市场信息变得不完全,导致了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价格 离散还为人们搜集市场信息的行为提供激励。价格离散幅度愈大,市场发育则愈不成熟。因此,价格离散幅度可 作为衡量市场发育状况的一种指示器。
正是由于市场价格离散,或信息分布的离散,信息需求者进行搜寻才有利可图。假如搜寻成本与个人的收入 无关,那么一个人收入的上升会使他更多地搜寻(R?Manning & P?B?Morgan,1982)。但时间价值一般是搜寻 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其时间价值可以按其收入水平来衡量。这样,我们通常都能 预测到,随着个人收入的上升,他搜寻某种给定商品的次数将下降;若收入保持不变,搜寻成本的增加总是要降 低搜寻的次数。
搜寻理论也可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雇主都存在对供需信息的需求, 两者都会把搜寻活动推进到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搜寻的边际成本那一点,但供需双方在搜寻对象的易识别程 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按常理度,劳动者识别雇主要比雇主识别劳动者容易。道理在于,首先,劳动者与雇主之 间承担的搜寻成本不对称。当雇主在选择劳动者方面具有优势时,搜寻成本一般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分担;否则, 搜寻成本大部分由雇主承担。其次,搜寻目的不同。劳动者搜寻的目的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寻找能提供最高报酬 的潜在雇主;而雇主的搜寻则是寻找潜在劳动者,并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有效甄别。第三,两者搜寻活动的替 代程度不同。劳动者为了生活,必须进行工作,而为了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搜寻最能发挥其潜力的就业机会。这 样,劳动者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低。而雇主往往可以利用工资率与搜寻技术的替代关系来控制搜寻活动。如雇主 可通过支付较高的相对工资来降低离职率,从而减少搜寻活动与降低搜寻成本,其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高一些。
价格离散
商品的异质性及其 时空特征
市场是变化和分散 的
销售条件的差别和 市场规模的变化
在一个供给和需求条件从来不变的领域里,人们可能会预期出现基本上完全的信息,信息(或知识)从来不 会变得过时。因而,每一次搜寻都将获得一个恒久的收益。但事实上,信息(知识)正以一定的速度变得陈旧过 时,这个速度取决于市场的性质和买者与卖者的一致性。供给和需求条件越不稳定,市场价格就越容易变化。如 果单个买者和卖者频繁地进入或离开某个确定的市场,他拥有的平均信息量就比较少,从而使市场原有买卖者的 市场知识老化,结果,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离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折桂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1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 季斯,将分享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三位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做出了深入的理论分 析。“搜寻理论”已成劳动经济学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