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碳排放、能源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砖国家碳排放、能源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李旸;陈少炜
【摘要】采用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对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进行分析发现,金砖国家在能源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同,产品竞争力存在差异,因而在能源贸易方面
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五国的碳排放、能源贸易与
其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和南非当前经济的发展对碳排放依存度较高,
而能源进出口对金砖国家的冲击效应则不尽相同.通过面板分析还发现碳排放对经
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而能源贸易则能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9页(P98-106)
【关键词】金砖国家;碳排放;能源贸易;VAR模型;面板分析
【作者】李旸;陈少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部西安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2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受阻,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1.5%,2009年则陷入了经
济衰退,经济负增长了2.1%。

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显示
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08年至2015年,金砖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14%,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值更是分别高达8.57%和7.04%,而同期世
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2%。

*数据来源:WDI数据库。

作为一种全新的多边
合作机制和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金砖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2015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一次能源消费的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位、第3位、第4位、第8位及第23位,五国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
36.4%。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

积极发展能源贸易,对处
于工业化进程中的金砖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节能减排,重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这也必将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碳排放及能源贸易对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碳排放、能源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上,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关注某些方面或某些国家。

*如Farhani等人、Jayanthakumaran等人和Kohler分别研究了突尼斯、中印以及南非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关系。

参见:S. Farhani, A. Chaibi and C. Rault,“CO2 Emissions, Outpu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radein Tunisia,” Economic Modelling, Vol.38, 2007, pp.426-434. K. Jayanthakumaran, R. Verma and Y. Liu, “CO2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Trade and Incom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India,” Energy Policy, Vol.42, 2012, pp.450-460. M. Kohler, “CO2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Income and Foreign Trade: A South African Perspect ive,” Energy Policy, Vol.63, 2013, pp.1042-1050.其中,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碳排放、对外贸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参
见何琼:《中国碳排放、贸易、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张红、李洋、张洋:《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王小斌、邵燕斐:《我国经济增长、碳排放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1995—2011年省级面板
数据》,《生态经济》2014年第6期。

邢玉升、曹利战:《中国的能耗结构、能源贸易与碳减排任务》,《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3期。

谢文心:《从贸易互补性看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经济问题》2012年第1期。

而关于金砖国家在碳排放、能源贸易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研究尚不全面,主要集中于金砖国家的能源消费领域。

*W. N. Cowan, T. Chang, R. Inglesi-Lotz and R. Gupta, “The Nexu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O2 Emissions in the BRICS Countries,” Energy Policy, Vol.66, 2014, pp.359-368.李治国、杜
秀娥:《“金砖国家”清洁能源利用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

陈春根,胡琴:《FDI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1期。

王一如:《外部冲击对金砖国家通货膨胀的
传递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13年第6期。

方毅、于大力、张筱婉:《石油冲击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刘文革、王磊:《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理及政策路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

赵庆寺:《金砖国家能源合作的问题与路径》,《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5期。

胡根华、秦嗣毅:《“金砖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资源科学》2012年
第3期。

翟立强、韩玉军:《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能源贸易发展》,《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12期。

基于此,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及能源贸易互补性指数对
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尤其是能源贸易合作进行分析。

由于金砖五国发展状况不一,
政策国情差别较大,因此本文基于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对五个国家碳排放、能源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

此外,金砖国家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机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整体的研究角度出发也具有必要性,因此,本文还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对金砖国家整体的碳排放、能源贸易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金砖国家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是由经济学家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是用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所有产品出口额的比重的比值来确定的。

RCA指
数剔除了国家经济总量波动以及世界经济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反映出某国家某类产品的出口水平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

依据WTO数据中对于实物贸易的分类,下文对金砖国家2005—2015年三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
计算。

*相关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国际贸易统计年鉴》、2016年《世界
贸易统计年鉴》,三类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以及制造品。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金砖国家在三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一般来说,如果RCA指数>2.5,表明该国的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
1.25≤RCA≤
2.5,则表明该国的该类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
0.8≤RCA≤1.25,则表明该国的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的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其中,中国的制造品RCA指数在1.50
左右徘徊,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的竞争力则明显偏弱,在金砖国家中均居于末尾。

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后以出口加工为代表的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使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从农业中流出,导致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

同时,制造业的长期繁荣使得国内的矿产能源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业缺乏转型升级动力。

得益于“以农立国”的发
展战略,巴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极强,其RCA指数均在4以上,但其燃料、矿产品及制造品的国际竞争力则较弱。

俄罗斯的燃料及矿产品的RCA指数均在4以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农产品与制造品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不足。

印度和南非在三类产品中没有国际竞争力极为突出的产品,但其均处于稳步发展的趋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截至2015年,两国农产品的RCA指数分别为1.09和1.31,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金砖国家在不同产品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产品优势上的差异,为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金砖国家能源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经济学家Drysdale于1967年提出的。

如果i国某产品的集中出口构成i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那么j国该产品的集中进口则构成j国该产品的比较劣势。

如果某产品在出口国的比较优势较大且在进口国的比较劣势较大,就说明两国该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单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该式表示产品k在出口国i和进口国j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以及衡量出口国i在k 产品上的比较优势,用以衡量进口国j在k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一般而言,大于1,表明两国在k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强,数值越大互补性越强;若小于1,则表明两国在k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弱,数值越小互补性越弱。

表2给出了金砖国家2005—2015年在燃料及矿产品方面的贸易互补指数,以此度量金砖国家在能源贸易方面的互补性。

表中每个贸易国家组合的分类中,上行数值代表前者为出口国后者为进口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下行数值代表前者为进口国后者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中国为出口国的燃料及矿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全部远小于1。

相反,以其他国家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呈现增长态势。

2015年,除印度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

随着中国在能源方面的进口需求继续扩大,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燃料及矿产品方面的贸易互补性
将不断增强。

俄罗斯在能源贸易方面与其他金砖国家具有非常强的贸易互补性。

由于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其为出口国的燃料及矿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大于4,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2013年更是高达14.25。

以巴西为出口国的燃料及矿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国家差异较大,与印度均大于1,贸易互补性始终较强;与南非、中国则是处于上升趋势,在2015年均大于1;此外,与俄罗斯在能源贸易方面则以进口为主。

以印度为出口国的燃料及矿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南非在2007年之后基本处于大于1的状态,贸易互补性较强;与中国则是在2010年之后开始呈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基本小于1。

以南非为出口国的燃料及矿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始终大于1;与其他国家在该产品的出口方面的互补性则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数据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贸易,特别是燃料及矿产品贸易在2015年有较大下降。

*根据WTO数据,2015年全球贸易量同比下降12%,燃料及矿产品贸易量同比下降25%。

以上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之间在能源
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广阔的合作和发展空间。

本文在实证部分考察金砖国家碳排放、能源贸易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来衡量,用GDPP来表示;解释变量为各国碳排放量、能源出口以及能源进口,分别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燃料能源出口量占总
出口量的比重以及燃料能源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来衡量,用CO2、FEX、FIM 来表示。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所有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对数符号用LN表示。

其中,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的数据来自于全球碳排放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 GCP),其余变量的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WTI数据库,个别缺
失数据通过样条插值法进行了补缺。

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情况差异(如俄罗斯联邦1992年成立),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除面板分析的时间窗口为1992—2012年
外,各国家时间序列的开始日期不同。

*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各变量
的时间序列开始日期分别为1984年、1967年、1962年、1974年以及1996年,结束日期均为2012年。

由于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结果严格依赖于误差向量满足白噪声序列向量这一假设前提,因此我们首先对模型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回归将可能导致伪回归。

对各个国家的所有变量进行ADF单位根
检验,从估计结果中可以发现:除巴西的LNGDPP以及南非的LNFEX的原始序
列分别在5%和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其余国家的各个变量均为原始序列不平稳,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平稳,是一阶单整的,即都是I(1)的序列。

(二)VAR模型的建立
经检验,金砖国家的各变量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可进一步构建VAR模型。

由于各变量均可看作内生变量,通过选择VAR滞后期的各种准则综合评比表,选取最佳滞后期,经比较分别对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以及俄罗斯建立VAR(4)、VAR(1)、VAR(3)、VAR(1)以及VAR(1)模型。

经检验,为五个国家所建VAR模型的单位根均在单位圆之内,所建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我们采用Koop等于1996年提出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以及俄罗斯五国内生变量对其他内生变量变化的反应,考虑碳排放量及能源进出口的变动对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得出脉冲响应图,如图
1至图5所示。

图1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图。

可以看出碳排放(△LNCO2)、经济发展水平(△LNGDPP)自身、能源进口(△LNFIM)以及能源出口(△LNFEX)的变动对
△LN GDPP产生的影响。

对于来自△LNCO2的新息冲击,△LNGDPP反应处于上
下波动的状态,但除4至9期为正向反应外,其余各期几乎均为负向反应,反应
程度也在逐步减弱。

这表明我国当前的发展尚未彻底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碳排放的增加。

从长远发展来看,在新的碳排放交易框架下,增加排放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但是随着清洁能源等新技术的发展,这一影响将逐步降低。

在整个冲击期内△LNGDPP对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始终为正向反应,但处于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发展重心逐渐从经济增速转向经济质量的提高,而随着增速的逐步放缓,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将逐步减小。

对于来自△LNFIM的新息冲击,其反应始终为正向,并在波动中逐渐减弱。

同时,对于来自△LNFEX的新息冲击,即刻反应为负,在3至9期转为正向反应,之后便再次转为负向反应,并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能源缺口,能源进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能源出口多出于战略性目的,在短期内中国还不能彻底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但是长远来讲,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将逐步减弱。

图2是巴西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图。

可以发现,对于来自△LNCO2的新息冲击,△LNGDPP的反应大致呈V型,且均为负向。

同时,对于来自△LNFIM的新
息冲击,△LNGDPP反应为负向,也呈V型。

这是由于巴西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生物质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其能源结构处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过程之中,碳排放对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减弱。

另一方面,能源进口的增加反而会在短期内阻碍能源结构的转变。

与之相反,对于来自△LNFEX的新息冲击,即刻反应为负,1期之后迅速转为正向反应,在6期的时候达到最大,之后逐步减弱。

这是由于巴西本国的能源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适当的能源出口对其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来看,随着世界范围内清洁能源的推广,这一作用将逐渐减弱。

在整个冲击期内△LNGDPP对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始终为正向反应,但是这一正向反应减弱得
较快。

巴西是农产品和资源输出大国,但是由于中国制造的冲击和巴西本国产权改革的失误,使得巴西制造业增长缓慢,产业结构极不平衡,导致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缺乏内生动力。

图3是印度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图。

可以发现,在整个冲击期内△LNGDPP对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始终为正向反应,且逐步增强。

这是由于印度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大约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城镇化进程将使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增长。

从产业结构来讲,印度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50%以上,工业所占比重不到25%。

从产业政策来讲,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一直把水电作为优先发
展的重点,同时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以生物质能为主的再生能源。

可见,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能源结构更为低碳、绿色。

因此对于来自△LNCO2的
新息冲击,△LNGDPP对其反应均为负向,且较为稳定。

另一方面,对于来自
△LNFIM的新息冲击,即刻反应为负,经历小幅波动后在11期以后转为正向反应并逐步增强; 而对于来自△LNFEX的新息冲击,△LNGDPP均呈正向反应,但都较
为微弱,在第6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弱并趋于0。

这是因为印度当前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能源的消费需求尚未被充分挖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城镇化和人均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其能源消费潜力巨大,能源贸易对于促进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图4考察了南非经济发展水平△LNGDPP对各变量的一个标准新息的广义脉冲响应,在整个冲击期内△LNGDPP对各变量的新息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正负反应的变化。

南非经济由于存在出口结构单一、国际资本流向逆转、高失业率、贫富差距严重等问题,因此面临经济形势恶化的风险极大。

可以发现,△LNGDPP面对自身的新息冲击即刻反应为正,在14期后开始转为负向反应,并逐步趋于0。

由于现阶段南非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短期内加大单位GDP碳排放量表明制造业比重的增加,但也意味着加大了资源配置的浪费。

因此对于来自△LNCO2的新息冲击,
△LNGDPP即刻反应为负。

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发现△LNGDPP在14期
后开始转为正向反应,并在24期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将迅速减弱并趋于0。

南非电力结构非常单一,几乎90%电力来自火力发电,因此增加以
石油为主的能源进口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其电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适当降低单位碳排放量。

另一方面,南非也在着力发展再生能源以及核能以优化能源结构,因此从长远来讲,对外能源依赖的增加将弊大于利。

由图可知,对于来自△LNFEX和△LNFIM的新息冲击,△LNGDPP均是先呈正向反应,且对△LNFIM
的反应程度大于△LNFEX。

图5考察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LNGDPP对各变量的一个标准新息的广义脉冲响应。

可以发现,在整个冲击期内△LNGDPP对其自身以及△LNFEX的新息冲击均始终为正向反应,且逐步减弱,对其自身的正向反应略大于对△LNFEX的正向反应;而对于来自△LNFIM的新息冲击则始终为负向反应,并逐步减弱。

这是因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能源获得快速收入,能源出口是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故能源出口对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部分必要能源的进口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的影响。

但是,俄罗斯的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能源产业,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能源进口需求增速放缓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俄罗斯“单一经济”的脆弱性也充分暴露。

由于俄罗斯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单位碳排放量较低,因此△LNGDPP对于来自△LNCO2的新息冲击
始终为负向反应,并逐步减弱。

(四)面板回归分析
在分别考察了金砖五国的碳排放、能源贸易对其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后,基于金砖国家整体的视角,本文采用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金砖国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能源贸易之间的影响关系。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面板数据的伪回归问题,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

根据所有截面序列是否具有单位根,可以将检验单位根过程的方法分为同质单位根检验(common root test)与异质单位根检验(individual root test)。

同质单位根检验的主要方法有LLC、Breitung、Hadri,异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主要有IPS、Fisher-ADF、Fisher-PP。

本文分别采用LLC和IPS对模型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在表3中,LLC检验出LNGDPP、LNFEX和LNFIM的原始序列是非平稳的,LNCO2则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且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稳定的,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都是一阶单整I(1)的。

2.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运用Hausman检验以确定是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故应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基于前述分析,我们构建如下的实证模型来分析金砖国家碳排放及能源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从中可以发现单位GDP 的CO2排放量与燃料能源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燃料能源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21,因而面板数据可能面临内生性问题。

燃料能源的进出口会对CO2排放量产生直接影响,此时,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即为内生变量,由此可能导致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被扭曲,或者导致其他解释变量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考虑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的内生性问题。

在此,我们首先采用简单面板OLS估计模型(POLS)和单向固定效应模型(FE)对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次,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借鉴Moore and Zhou*K. Moore and C. Zhou, “‘Too Big to Fail’ or ‘Too Non-traditional to
Fail’?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s' Systemic Importance,” MPRA Paper, No.45589, 2013.的方法,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回归的残差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替代,模型回归估计的结果用FE_M来表示。

表5给出了三种模型的估计结果。

从表5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考虑内生性之前,POLS模型和FE模型中除LNFIM的估计系数不同外,其余变量估计系数的符号均是一致的,但FE模型中LNFEX的估计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

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FE_M模型的估计结果中,LNCO2估计系数的符号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负,其对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即从金砖国家整体出发,碳排放不利于其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LNFIM估计系数的符号与FE模型中一致,均为正向,系数值明显增大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能源进口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LNFEX的估计系数为负,与FE模型中不同,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这是因为在金砖国家中除俄罗斯以能源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以能源进口需求为主,能源出口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以上估计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新能源技术还没有大力普及,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求仍将长期存在,加强成员国之间以及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贸易合作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金砖国家贸易合作分析显示,金砖国家在不同产品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并且在产品优势上存在差异,因而拥有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

尤其在能源贸易方面,金砖国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

从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碳排放的影响方面,中国和南非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正向反应,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则均始终为负向反应,这主要是各国产业结构差异导致的。

由于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有所不同,而各产业的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使得在全球碳排放交易框架下,成员国之间的碳排放交易具有很强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