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自然科学地球内部的结构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自然科学地球内部的结构鄂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地球内部的结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

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的结构。

3、初步认识岩石的分类及其用途。

4、认识地壳是运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的状态可能为固态,地壳及地幔层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

地核又分外地核和内地核——外核呈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所以为固态。

地球平均半径6371km,其中
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0km,青藏高原达65km,海底地壳最薄处为5km
地幔:地壳至地下2900km,含岩浆
地核:地幔以下至地心3470km,分为外核(液态地核)和内核(固态地核)
圈层名称不连续

深度
(km)
主要组成物

特征
地壳
(莫霍
界面)
(古登
堡界
面)平均17
1000
2900
5000
6371
岩石
①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地幔上地幔
铁镁的硅酸
盐类
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地核外核
以铁镍为
主,含少量
轻元素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
①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知识点2】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
①研究地震和火山②地球物理勘探③地球化学勘测④高温高压模拟试验⑤同位素地质学方法⑥遥感地质
【知识点3】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
1、火成岩:由灼热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附近受光照、大气、水、生物等影响形成碎片碎屑物质又重新堆积起来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在地表分布最广,沉积岩中常常能见到化石,为我们研究地球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3、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形成以后,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成分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

岩石类别成因特点常见种类
火成岩(岩浆岩石冷却凝固形总量大玄武岩、花岗岩
岩)成
沉积岩岩石碎屑堆积而

分布广,含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岩石变质而成陆壳最主要的岩石之一某某岩、板岩
4、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从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形成的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

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4】地壳的运动
1、构成地壳的岩石一刻也没有停止变化。

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遭受破坏,同时又有新的岩石在不断形成。

保存到现在的各个时代的岩层就是地壳运动的最好见证。

所以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

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的形态。

2、地壳运动的类型: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地壳上升或下降。

主要引起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势高低的改变。

比如使沧海变成桑田,使陆地变成海洋。

3、地壳运动的表现:火山和地震
构成地壳的岩石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变化,当构成地壳的岩层有孔隙或缝隙时,岩浆和气
体便会“乘虚而出”,从地球深处喷出来,形成景色壮观的火山。

另外地壳运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这样会造成岩层的断裂和错位,那么地震以其突然、瞬间、剧烈的特殊运动形式,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地壳运动的发生。

【典型例题】
例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

答案:C
例2. 莫霍界面是()
A.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 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 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 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解析:此题考查了不连续界面的位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A
例3.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

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

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答案:C
例4. 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外地核
D. 内地核
解析: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答案:C
例5.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
例6.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 外地核
B. 内地核
C. 软流层
D. 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

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但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答案:C
例7.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不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的是()。

A. 欧洲和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 某某某某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理解。

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升降运动则会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答案:C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 选择题。

1.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间接的方法,不包括()
A. 超声波
B. 地球物理勘探
C. 遥感技术
D. 同位素地质方法
2.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包含有两种物质状态的圈层是()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不存在这样的圈层
3. 将岩石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依据是()。

A. 形状
B. 颜色
C. 纹理
D. 形成方式
4. 经常能从中找到化石的岩石是()。

A. 火成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无法判断
5. 岩石中普遍含有的并可以作为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的物质是()。

A. 二氧化锰
B. 石墨
C. 方解石
D. 二氧化硅
6. 把电子工业较发达的地方称为“硅谷”的原因是()。

A. 硅是电子工业必不可少的半导体材料
B. 电子工业一般建立在峡谷里
C. 有硅的地方才能发展电子工业
D. 就是一种叫法,没什么意义
7. 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某某石是()。

A. 火成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各类岩石的混合体
8. 已经生成的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新的岩石,这种岩石应该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成岩
D. 原来的那种岩石
9. 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A. 地壳
B. 地幔
C. 岩石圈
D. 地核
10. 引起地球上的“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A. 地壳的水平运动
B. 地壳的挤压作用
C. 地壳的上升运动
D. 地壳的下降运动
11. 根据“褶皱示意图”(左)和“断层示意图”(右)判断,形成褶皱和断层的原因是()。

A. 地壳的水平运动
B. 地壳的升降运动
C. 水平运动(左)和升降运动(右)
D. 升降运动(左)和水平运动(右)
12. 下列有关地壳升降运动的叙述,正确是()。

A. 能形成巨大褶皱山系
B. 使岩层发生水平方向位移和弯曲变形
C. 使地壳隆起和凹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D. 使海岸线变形,断裂为裂谷和海洋
13. 下列地区中,由于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大西洋
C. 东非大裂谷
D. 某某海峡
14. 根据天文台测量,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 cm。

这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移动造成的
B. 地壳的垂直运动造成的
C. 地壳的两种运动同时造成的
D. 在海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 填空题。

15.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等。

16. 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最厚的一层是,大约千米。

17. 地核分为两层,其中是液态的。

地壳的厚度很不均匀,最薄的地方只有千米,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地壳厚度达到了千米。

18. 地壳运动的见证是。

19. 地壳的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地壳的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

地壳运动时产生的巨大力量可以使厚厚的岩层发生或者,形成或。

三. 探究题。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中间层。

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至70千米以下到2900千米。

地幔是由固体物质组成的,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从莫霍界面到l 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至250千米到400千米)存在着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下1000千米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

20.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我们称之为界面。

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是界面。

21. 地幔可以分为、两部分。

其中的上部存在着一个层,一般认为这就是火山的主要发源地。

试题答案
一.
1. A
2. C
3. D
4. C
5. D
6. A
7. B
8. B
9. D10. C
11. A12. C13. D14. A
二.
15.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16. 地壳地核3470
17. 外核 4.5 65
18. 保存到现在的各个时代的岩层
19. 上升运动升降运动弯曲断裂高山峡谷
三.
20. 莫霍古登堡
21. 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软流岩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