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化学备考全学年选择题(广东)第二学期11.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常温常压下,Na2O2 与足量H2O 反应,共生成 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A.1 mol乙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6NA
.25℃,pH =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 0.1NA
.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 对人体无毒
C.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D.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S2-- 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同温下测定固体Na2CO3和Na2SO3的溶解度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B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向含有大量AgCl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固体,发现沉淀变黑说明常温下Ksp(AgCl)
< Ksp(Ag2S)D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1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NaHCO3碱性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B.向0.1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
c(CO32-)> c(HCO3—)>c(H+)>c(OH—)
C.常温下,Na2S溶液中:C(H+)==C(OH-- ) ; C(Na+)==2C(S2--)
D.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O3-)+2c(H2CO3-)+c(H+)
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22、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仍然发生吸氧腐蚀,但腐蚀速率加快
2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产生红褐物质不是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D.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答案:7~~12:ACCBD C 22:BD 23: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